《偉大的悲劇》一場心靈的洗禮? ?
? ? ? 又是一篇棘手的文章!
? ? ? 英國海軍上校斯科特一行五人到南極探險,當他們歷經千辛萬苦,滿懷希望奔向南極點時,卻發現挪威人阿蒙森已捷足先登,他們不是第一個到達南極的人,帶著沮喪和失望,他們踏上歸途,因為南極嚴寒天氣提前到來,他們饑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與暴風雪搏斗了兩個月后,五隊員接連犧牲,最后長眠在茫茫冰雪中。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據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卷,書信和遺書,發揮想象,還原整個事件,寫下了這篇文章,表達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的精神,這就是《偉大的悲劇》。
? ? ? 文章寫的很感人,從故事情節到人物形象到精神品質,無不震撼人心!但文章太長,又是外國人寫的,內容也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不易被學生接受,很多學生從看到它的那一刻起,就在心里把它拒之千里,提不起興趣。所以,課堂上想要達到理想中的效果也絕非易事。
? ? ? 課間,在辦公室問一位同事:“《偉大的悲劇》你講沒?”同事說剛講過,我說:“效果怎么樣?”同事一臉痛苦狀:“別提了!我還沒講完,就有學生在下面說,去南極探什么險???這下不能了吧?都死了吧?傻不傻啊!”我一時啞然,其實,這樣的學生每年都有,這樣的課堂狀態我們經常遇到。我默默地坐在辦公室里,想現在的學生是怎么了?一分鐘后我馬上意識到,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學生不了解探險的意義,二是學生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取向。針對這兩個問題,我重新設計了自己的教學思路:一是講課前做好鋪墊,讓學生了解探險,尤其是南極探險的意義,二是適時進行情感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 ? 六月的教室很熱,像一個大蒸籠,我站在講臺上,開始了下面的開場白:“同學們,探險是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有很多地方是不為人知的,人類的足跡從來沒有抵達過,我們對此充滿了好奇,很想知道那里長的什么樣子,有沒有什么資源可以供人類利用。于是,從古到今,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勇敢的探險家,他們走南闖北,上天入地,打開了自然界一扇扇緊閉的大門,讓我們知道了世界上的許多奧秘。我國古代就有玄奘西行,鑒真東渡,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七下西洋”的動人故事。哪里有奧秘,哪里就有探險家的足跡,期間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敗的悲壯,但是,他們義無反顧,前赴后繼奔赴在這條探險之路上,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今天就讓我們帶著崇高的敬意,跟隨這些英雄的探險者走進南極!”這段開場白很長,但我不怕它會耽誤我后面的教學,而且我知道我的鋪墊成功了,因為學生已經被我動情的講述感染了,教室里很安靜,學生坐的端端正正,聽的很認真,連最后一排趴著的幾個男同學也迫不及待的把書翻到這一課看了起來,我知道他們根本沒預習,但我鋪墊式的導入已成功的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 ? ? 接下來我又給學生介紹了美麗神秘的南極,介紹了南極豐富的資源,特別介紹了南極這塊兒圣土在研究全球氣候變化,海平面升高等與人類命運休戚相關的問題中所起的作用。從學生瞪大的眼睛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進入正題了!
? ? ? 這節課圍繞“悲劇”和“偉大”來講?!氨痹诤翁?,學生很快找了出來,那“偉大”體現在哪里呢?學生一齊說:“精神偉大!”這個答案是我預想到的,但不是我想要的,它太籠統,不夠具體。我接著引導:“偉大寓于細節之中,我相信同學們都有一顆細膩的心,請大家找出最打動你的細節描寫,去觸摸英雄的靈魂,說說你從這些細節中感受到了什么精神?!?/p>
? ? ? 學生迅速找了起來,并陷入了思考,兩分鐘后有同學舉手“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遜博士,在離死亡只有寸步之遙的時候,他還在進行著自己的科學研究,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須的載重外,還拖著16公斤重的珍貴巖石樣品。從這個細節中,我感受到威爾遜極度熱愛自己的探險事業,什么都沒有他的研究重要,已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我帶頭鼓起了掌。
? ? ? “他們中間的奧茨已經在用凍掉了腳趾的腳板走路!我不敢想象沒有趾頭的腳怎么走路,我感受到了他頑強的意志力!”這個很細心[強]
? ? ? “奧茨為了不拖累同伴,先是想用嗎啡結束自己的生命,然后獨自走向暴風雪,走向死亡,我感受到了他有強烈的獻身精神和團隊意識!”這個很獨特[強]
? ? ? “找到英雄們的遺體時,死去的斯科特還像親兄弟似的摟著威爾遜,我很感動,感覺他們就像一家人,親密無間”發言的是一位女同學,聲音有點哽咽,眼睛紅紅的,她很動情![強][強]
? ? ? 發言到這里,教室里的氣氛異常沉重,尤其是一些女同學已經在擦眼淚,我趁機問道:“同學們,讀到這里,你們是什么心情?”大家低下頭不吭聲,我接著說:“我能感受到你們此刻的心情,課文里說在英國國家主教堂,國王跪下來悼念這幾位英雄,現在讓我們全體起立,向長眠在冰雪中的英雄默哀致敬!”
? ? ? 最后我又拋出一個問題:“斯科特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同學們,你們同意這個觀點嗎?”“不同意!”全班異口同聲沒有猶豫的回答道,我知道他們理解了。一切水到渠成,我接著總結到:“斯科特一行雖然在與自然的搏斗中失敗了,他們的肉體雖然倒下了,但他們勇于探索,堅毅執著,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壯麗的毀滅,雖死猶榮!”我還告訴學生,為了紀念這幾位英雄,南極點的名字就叫“阿蒙森――斯科特”站。學生的臉上露出了一節課難見的欣慰的笑容……
? ? ? 這節課,學生認識到了探險的意義,感受到了英雄的精神,也明白了不能以成敗論英雄,心靈受到了洗禮,這和我貫穿全課堂的情感教育是分不開的。也許,這樣的教育有點浪費時間,對于學生考試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我想,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作為語文老師,不僅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告訴他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是卑劣,什么是崇高,要吸納什么,摒棄什么,用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引導和講解去感染和打動學生的心靈,幫助和引導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遠比認識幾個字,會背幾首詩,能做幾道題更重要!
? ? ? 通過情感教育糾正有些孩子并不正確的價值觀,作為一名小小的語文老師,這個想法也許有點天真,因為我們是人,不是神,但這也是我們唯一能做的,我們學校的天天成長課不是也在做著這方面的努力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學生記住我們,不是因為我們教給了他某個知識,而是這個老師曾經給了他一場心靈的洗禮!這是影響學生一生的教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