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到這句話,讓我突然想到一件以前發生的事情,心疼。
有一次,我班級的學生在校長辦公室門口出成臟,正好兩個副校長都在。就把這個孩子痛罵一頓,然后在過幾天后的家長會上,其中一個副校長也是我班級的任課老師,他舊事重提。我看見那個家長簡直是面紅耳赤了。
在這個事情中,我們所有的成年人都把孩子說臟話當成是孩子的問題。就針對這個問題罵孩子,說孩子,在當眾批評孩子,看起來是提醒家長要好好教育孩子。但我感受到的是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這個孩子媽媽一定對孩子也有很多的憤怒,自己也很羞愧。
這樣的處理方式,沒有贏家。孩子和孩子媽媽都受到了傷害和羞辱。
自從這個事件后,這個孩子慢慢沒有以前那么“囂張”了。在成人眼里,這個孩子無禮貌沒素質沒教養,問題很多,必須要嚴厲打擊和批評,連帶著父母一起挨批。于是在權威的反復打擊下,孩子看起來果然被教育好多了,至少不再經常吐臟話了。
我看到的是孩子是沒有那么“囂張”了,但她的熱情也在逐漸減弱。我原來感覺她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人,雖然說話帶臟字,但現在經常倒頭趴在桌子上睡覺,沒有那么的有活力了。我不知道是不是那個事情的后遺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那么一件眾人皆知的丑事打擊后,慢慢失去活力也許是正常的。
孩子說臟話是孩子遇到了問題,孩子本身沒有問題,孩子依然是好孩子。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觀點,才能善待孩子。
這個孩子平時遇到老師其實是非常有禮貌的,總是會打招呼的。比起大部分的孩子她都有禮貌。只不過她遇到了情緒起來的時候就會有爆粗口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形成如果去細究原因,應該是成年人要承擔主要責任。
據我了解她父母關系不好,經常吵架,到離婚的邊緣。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這個孩子內在肯定有很多的恐懼擔心害怕壓力等情緒,她用一種爆粗口的方式來發泄她內心無法與別人說的那份痛苦。同時,她媽媽也是個容易情緒激動的人,當情緒起來的時候語言也會失控。也就是說這個孩子學習到的表達情緒的方式就是這樣,她的養育人就是這樣以身作則的,她沒有學到其他更有素質的表達方式。如果這樣看來,孩子其實是個受害者,但我們卻認為孩子有問題。
孩子在一些行為上有偏差,不符合成年人標準的方式。我們依然要去看見孩子即使有這個那個的不良行為,他依然是個好孩子,他沒有問題。他現在是遇到了問題,我們成年人要與他一起去面對問題,或許會發現,真正有問題的可能出現在成年人那里。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孩子出現問題,更多需要反思的是成年人。但現在社會普遍是成年人病了,孩子在吃藥,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