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過許多次數的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那個被編號為“癩蛤蟆13號”的鄉下人沈從文,在北大任教時愛上了自己的學生——樣貌清麗、天鵝般優雅的張家才女張兆和,從一封只寫著“我不知道為什么忽然愛上你”的情書開始,展開了四年的苦苦追求。
張兆和煩惱于源源不斷的情書,向當時的北大校長胡適求助。沒想到胡適聞之一笑稱:“他非常頑固地愛你。”并且要給張兆和、沈從文二人做媒。4年的時光如水,“頑固愛著”的沈從文終于打動了“頑固不愛”的“三三”的心。1933年9月9日,沈從文與張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園成婚。
未讀《從文家書》時,一直以為這本書的內容多是關于沈從文先生對家事的記載,后來發現書中皆為與妻子張兆和的來信,才了解到家書實際上是指與家人來往的書信,是以前維系家人情感的一種聯系方式。
書里記錄了他們結為新婚夫婦后經歷新婚遠別、亂世飄零、政治劫難的一些書信,兩人之間的愛情(應該說是他們在婚姻中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方式,以及對彼此的包容與陪伴。)令我十分感動。
新婚過后,沈從文因母親生病與妻子分別,湘行途中寫下了許多情話。(我才不是故意撒狗糧的)
“我一個人在船上,看什么總想到你。”
“我幸福得很,有了你,我什么也不缺少了。”
“我在路上出了想你以外,別的事皆不難過的。”
“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奇跡,而你卻是奇跡中的奇跡。”
“山水美得很,我想你一同來坐在艙里,從窗口望那點紫色的小山。”
“天氣太冷,睡不下去,與其等候夢中見你,還不如光著眼睛想你較好。”
“我不為車子所苦,不為寒冷所苦,不為飲食馬虎所苦,可是想你可太苦了。”
“我先以為我是個受得了寂寞的人,現在方明白我們自從在一處后,我就變成一個不能夠同你離開的人了。我得同你在一處,這心才能安靜,事也才能做好。”
1937年北平淪陷,亂世飄零,夫婦兩人再次相隔南北兩地。沈從文曾多次要求張兆和攜子與其團聚,并認為兩個人的幸福同在一處才能得到。但張兆和出于為孩子學業、身體等方面考慮的原因選擇繼續留在動蕩的北平。大概敏感的人,總會不由自主地擔心別人離開自己吧。他對妻子的態度,開始了質疑,甚至想要放手。
“我這人原本就是悲劇性格的人物,近人情時極近人情,天真是透底天真,糊涂時無可救藥的糊涂,悲觀時莫名其妙的悲觀”(好像是在說我)
“你即或是因為北平有個人關心你,你也同情他的人,故意留在北京,我也不妒忌,不生氣,只要是使你得到幸福,我不濫用任何名分妨礙你的幸福。我覺得愛你,但不必需因此約束你。”
“我依然愛你和孩子,雖然你們對于我即或可有可無,我也不在意。”
“譬如你即或要離我他去,我也會理性管制住自己,依然好好的做人做事,且繼續我對孩子應負的責任。”
“我絕不利用我的地位,我的別的約束你,限制你,纏繞你。”
真的很崇拜張兆和,她對沈從文的耐心和理解,向她學習,多替對方著想。都說百年才修得同船渡,能在全中國十幾個億的人中相遇的,多珍惜吧。這里突然想到王寶強和馬蓉的事件,差距吧。
1949年,由于受到左翼文化屆的猛烈批判,沈從文終止了文學事業,陷入精神失常。期間與妻子的書信內容更是令人唏噓,好在有張兆和及諸好友的陪伴使得病情逐漸減弱。
張:多聽人家談談也好,免得流于空想。
沈:我頭腦已完全不用了,有什么空想。
張:朋友們都關切你的健康,為了不使人失望,你應該多照顧一點自己。
沈:關切我好意有什么用,我使人失望已太多了。
張:你值得為朋友,為更多人活的更健康一些。
沈:我寫的全是要不得的,這是人家說的。
張:你應該理一次發,洗一個澡。
沈:這有什么用?
張:希望你能有一個樂觀的看法。
沈:我有什么悲觀?若勉強附和,奴顏茍安,這樂觀有什么用?讓人樂觀去,我也不悲觀。
張:你換了衣服托他帶城來洗。
沈:你不用來信,我可有可無 ,生命不過如此。大家招待我。如活祭,各按情分領受。我十分累,十分累。聞狗吠聲不已,你還叫什么?
多數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會要忍不住破口大罵了吧。何況張兆和的父親可是當時安徽赫赫有名的富商,真的無法想象她對沈從文的愛,沒有公主病,沒有因為沈從文的病態而離開,跟著沈從文應該吃了不少的苦頭但依然不離不棄,現在應該很少有人做得到吧。
病情好轉后的沈從文也曾多次作出努力找回失去的能力。唯有張兆和是他的傾訴對象,重新學步的支持者,鼓勵者,也是依據“標準”對他每次成績的坦率批評者。
張兆和:關于創作的一些經驗和甘苦,你談的我覺得很對,可是對于文藝批評家的態度,你的一些看法我不敢茍同。我覺得你的看法不夠全面,帶著過多的個人情緒,這些個人情緒妨礙你看到許多值得人歡欣鼓舞的東西。你說你不是寫不出,而是不愿意寫,被批評家嚇怕了。但文藝創作不能沒有文藝批判,文藝應當容許批評,也容許反批評。說是人家要批評,我就不寫,這是非常消極的態度,你能寫而不寫,老是為所謂批評家而嘀咕不完,我覺得你是對自己沒有正確的估計。至少在創作上已信心不大,因此舉足彷徨無所適從。
只能感嘆從文先生好福氣,遇到如此知書達理的妻子,個人感覺非常值得去學習。愛情大概就是這樣吧,不會永遠的甜如蜜,會令人心酸,會讓人覺得苦澀,會使人痛苦。但希望各位在擁有的時候,不要迷失方向,勿忘初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在等ta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真是不巧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也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