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支配早晨的人就能支配人生

去年某段時間萬達老總王健林的日程安排突然火遍整個互聯網,都在說這么有錢還這么拼,真是我輩之榜樣!由此,我開始調查,發現很多企業家都是長期的早起踐行者,比如:李嘉誠(華人首富)每天早上4點起床處理事物、郭臺銘(富士康創始人),五點鐘起床游泳跑步、宗慶后(娃哈哈創始人)5點起床……所以他們為什么會如此成功?我想,在每天的開始,很多人就已經輸了。

王健林日程表

據統計,30歲以前的年輕人晚上0點前休息的不到20%,特別是大學生同志們。他們白天無精打采,晚上開始自嗨,日復一日的循環,殊不知這是多么的透支生命。

我自己從有意識的控制早起到現在已經有4年時間左右了,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穩定在早上6點起床,但起床后依然很困,沒有精力。

最近一個月想固定一下這個習慣,便進行了“早起”的主題閱讀,收獲頗多。


一 為什么要早起

1 熬夜負面影響:

熬夜會使你早上起床非常痛苦,影響一整天的心情;

熬夜會使你陷入焦慮,時間緊張,匆匆忙忙,不知時間都去哪兒了;

熬夜會使你白天無精打采,輕則影響工作質量,重則影響人際關系;

熬夜會使你日夜顛倒,對身體危害極大,很容易抑郁或者患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

2 早起的正面影響:

① 提高自信心,每天比99%的人都起的早,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事你做到了,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

② 工作效率高,思路清晰,2小時的清晨時間=整個下午完成的工作量,上班前就可以完成一天工作的50%,一看表還不到8點,會使你感覺自己的時間比別人長,時間掌握在自己手中。

③ 掌控時間,沒有人打擾,能安靜下來思考問題或者準備一天要做的事情。

④?身體健康,有一句中國的老話是,日起而作,日落而息,更符合人類的自然習慣。

⑤ 享受早餐,早餐是最重要的一頓飯,起床晚的人通常略過早餐,非常影響健康。

⑥ 緩解焦慮,白天的時間被拉長了,感覺比別人多了2個小時,不是時間在追趕你,而是你在指揮時間,馬上就不焦慮了。作息正常,時間到了倒頭就睡,反正明天一早有時間干活。

⑦ 不用擠公交,避免了人山人海的地鐵公交,沒人搶位子,可以看書學習。

⑧ 容易升遷,第一個到公司,給同事、領導積極努力的形象。

以上這些影響都會內化到你的骨子里,時刻影響著你的心態,使你心情愉悅,充滿朝氣,更加穩重,遇事波瀾不驚,能更能把握好生活的節奏感,如果你現在就能明白這些,代表著你已經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二 如何才能早起

1 要想早起,必須早睡

我每天晚上10:00-10:30入睡,早上4:30-5:00自然醒,可以保證至少6個小時的睡眠,已經達到成人的健康睡眠時間。

很多人說太早了睡不著,上床后又會忍不住拿出手機,點一點,聊一聊,不知覺又過去兩個小時。其實這是習慣問題。

在你還沒有養成新習慣之前,QQ、微博、微信、新聞一律不能碰,隨便點開一個推送就會讓你陷入萬丈深淵。

如果你也有這些問題,上床時可以帶本書,當感覺閱讀走神,不能進行清晰的思考時就可以睡覺了,如果覺得閉上眼睛還很清醒,那就起床繼續看書,一直到有困意再睡(一定不能玩手機)。

2 想想讓你早起興奮的事兒

睡前思考一下明天早上起床要做哪些事兒,比如:當我想到明天又能學到新知識,又能將工作任務推進一步,早起時間又超越了99%的人,便會高興不已,想想就有點兒興奮。帶著這種感覺入睡,起床時依然會有記憶,產生一種立刻起身去做的沖動。

當我們擁有夢想,知道起床以后有做哪些具體的事便有了起床動機,給早起加入了強意義,早起也就變得主動起來。

3 借助外在工具

如果臥室是背陰面,可以買個智能床頭燈,預設時間,設置漸亮喚醒,模仿日出的感覺;

如果臥室是向陽面,可以把窗簾敞開,早上陽光射進來,人體會有感知;

設置好手機播放器在固定的早起時間之前的20分鐘左右,隨機播放一個知識音頻或者美文音頻,吸引大腦思考,慢慢就會變得清醒。

根據醫學研究,深入睡眠后如果朦朦朧朧中感覺自己有一絲知覺,這是身體在告訴你,其實你已經睡夠了,這時就說明可以起床了。

最初我并不知道這是身體的反饋,還會再睡,反而睡多了頭昏腦漲。

三 早起干什么

起床后的時間怎么安排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很多人會說我能起的來,但我不知道早起后干什么,感覺沒什么用。

不是沒有用,而是你不知道怎么用。

我早起一般做這么幾件事:

1 晨間日記:記錄、反思、總結、計劃。

2 解決難題:精力最充沛,最有靈感,首先做難度較大的任務。

3 冥想:做3-5分鐘的冥想,恢復精力,減輕困乏的程度。

4 閱讀:30頁,一周便可閱讀完一本書。

5 寫作:思路最清晰,一氣呵成,可以寫1000字左右的文章。

6 跑步:去室外跑步,已堅持3年,加強鍛煉,保持積極的心態。

四 如何養成習慣

在沒有特殊情況下,晚上20-23之間,只要感覺有困意了,什么都不要想直接睡覺。

定好早上的鬧鐘,固定時間起,連續一個月,就能養成習慣。

我之前定的鬧鐘是在4:50,現在無論周末還是上班時間都可以在沒有鬧鐘情況下條件反射的在4:50起床。

這就是人體生活鐘,也就是所謂的“體感時鐘”。

一旦這個習慣養成,那么想要準時起床就一點都不難了,這就像你知道什么時候瞌睡了你就會去睡覺一樣。

完美主義者,間斷一天就可能全盤崩潰,徹底放棄。

如果你就是,那么請注意,在心里暗示自己一定不要自責,自己已經在進步,已經比很多人強出一大截。

偶而的晚起對習慣養成還具有促進作用,隔天再拾起來就行。

我的很多習慣都是在斷斷續續中養成的,無論寫日記,練字,還是晨跑。

從開始幾天做一次,到現在每天不間斷,花了4年時間。

由此我總結出:

1 這個世界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2 斷斷續續的完成比徹底放棄好太多。

五 常見問題

1 白天很困怎么辦?

多喝熱水:我每天喝不少于8杯熱水,一定要是全熱水(不要兌涼水,前幾次感覺燙,忍著喝幾杯就習慣了),每次喝完就感覺非常有精神。

多打盹兒:只要感覺有困意,我不會死撐(因為毫無效率),立馬打個盹兒。每天大概打2-5個盹兒左右,以前還會定個10分鐘的鬧鐘,現在基本可以保證在10分鐘內自動醒來。

2 晚上要熬夜怎么辦?

《四點起床》中說了一個“健康熬夜法”,我覺著挺管用:

研究表明,正常的成人在睡著后的前3個小時會進行高質量的睡眠,后面都是1.5小時一個循環的淺睡眠。

熬夜前可以提前睡3個小時,這是避免身體疲憊的預防藥,只要保證這3個小時的深睡眠,熬一個通宵都看不出來熬過夜。

如果你還想多睡會兒,可以睡到4.5個小時或者6個小時再起床。

其實在后面每1.5小時一個循環的節點中醒來都會感到神清氣爽,反之,破壞了人體睡眠規律,則會渾身不舒服。

只要知道了這一模式,你就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為大腦充電。

3 明明睡了很久為什么起床還感覺沒睡夠?

如果你是按照咱們上面說的起床時間正常好落在了1.5小時一個循環的節點上,那肯定不會出現沒睡夠的感覺。

大部分人早上都有設鬧鐘的習慣,并且還會準備兩三個,但人是有想多睡會兒的本能,不知不覺中就伸手把鬧鐘按掉了。

為了防止睡過頭,你又會把鬧鐘放在手伸不到的地方。

這些有趣的方式我以前都使用過,看了《4點起床》這本書后,我才恍然大悟:鬧鐘其實是破壞腦子的毒品。

不管你睡到什么時候,鬧鐘響起來一定會在你的腦子里引發一場地震,它會不顧一切地把你吵醒,這對大腦來說必是一種壓力,你的潛意識會被攪得一團糟。

因為你是被鬧鐘吵醒的,大腦深處其實還是睡著的 。

正是這種被動起床的方式,即使你睡了8個小時,正常感覺應該不會困了,但還會產生沒睡飽,整個人昏昏沉沉的感覺。

六 小結

在你想要養成早起的習慣之前,一定要問問自己為什么要早起,不要人云亦云。

很多人講方法,分享自己做事情的規律,但是很多人聽了并不能復制,并不是方法不好。其實,方法是無用的,方法非常私人化,只能借鑒。很多人只顧關注方法,卻忘了使用這些方法的人。

知道早起可以不被打擾地高效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知道早睡就可以早起,知道堅持下來就能成為習慣,為什么有些人卻做不到,而有些人即便遇到了困難,稍微調整,就可以繼續執行?沒有這個心,就做不成這個事。

近些年從科比的“洛杉磯凌晨四點鐘”開始,從王健林行程表“四點鐘起床健身”擴大,前兩天戴汨翻譯了科比的演講稿,他說“凌晨四點鐘”只是一個隱喻。

它背后的想法是:如果你有一個偉大夢想,那么你必須愛上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最終你才能實現別人不能實現的事情。在別人休息的時候繼續保持練習,才是大多數人不愿意做的事情,無論它發生在幾點鐘。

任何領域最厲害的人,從來都不是最聰明的人,不是條件最好的人,而是最能控制自己的人,是比別人付出多一分努力的人。

能夠長期堅持早起的人,往往都能夠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當別人還發著癡夢的時候,你已經克服朦朧的睡意,開始一天的計劃,離夢想更進一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