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做個測試。請花5秒鐘看下面這句話。
“不要想紅色的蘋果!”
看了前面那句話,你的腦海里是不是會出現一個紅色的蘋果?
當我們被告知不要去想某個東西的時候,反而會先去想這個東西。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人的大腦在接受含有“不”字的指令的時候先要弄清楚被要求不要去做的事情的意思。事實上,很多時候,大腦會直接刪除含有“不”的指令。
當小孩子哭的時候,如果大人跟他說:“不要哭!” 小孩會越哭越大聲,就是這個道理。
十幾年前我第一次考駕照路試的時候。在考之前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要緊張”。還做了各種準備工作,比如聽音樂、喝水。
結果,考試的時候,非常緊張,在左轉的時候沒有判斷好正確的最安全的左轉時間,要左轉時被考官踩了剎車,于是就沒通過路試。
我讓自己“不要緊張”并沒有使我放松下來,而是更加緊張。
心理學家有做過一個試驗。他們把參加試驗的人分成兩組, A組和B組。在試驗的時候,對A組人講一些含有“不”(No)的話,而對B組人講含有“是” (Yes)的肯定性的話,同時用功能性磁振造影機(fMRI) 來掃描被測者的腦部。
試驗結果顯示:A組的人對話的反應時間明顯慢于B組的人,并且“不”在A組的人的大腦的右側眼眶額葉皮質(Orbital Frontal Cortex,OFC)激發了負面的信號,而“是”則在B組人的眼眶額葉皮質激發了正面的信號。
科學家們也發現在對被測試者說“不”的時候,被測者的大腦杏仁核體會促使腎上腺分泌包括皮質醇(Cortisol)在內的多種制造壓力荷爾蒙。
這些荷爾蒙會使人的理智腦不能正常運轉。而正面的激勵性語言則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這種快感荷爾蒙,能消除緊張情緒。
這種大腦對“不”等負面指令的反應對我們的溝通有什么啟示呢?
1. 在做自我暗示時,盡量用正面語言。比如不要說“我不要緊張”,而要說“放松點,我行的?!?br>
2. 在溝通中盡量用正面的詞語。例如:
a.?小孩子哭的時候,我們習慣會對小孩說“不要哭”,改這么說:
“哦,寶寶很委屈,能告訴我為什么嗎?”
或者可以用玩具等東西先轉移小孩的注意力。
b. 十幾歲的孩子晚上要跟同學出去玩,爸爸媽媽們經常會說:“你晚上不準太遲回來”,可以改成這么說:
“我們擔心你的安全,希望你能在十點前回來,如果不行的話,提早打個電話,我去接你?!?/p>
c.?當想說“我很失望”的時候,改成說:
“如果你這么做,我會很開心。”
d. 當身邊的人生氣時,我們經常說:“你不要生氣”了??赡苓@么說比較好:
“您先平靜一下,先喝口水”?或 “不知道我剛才什么地方冒犯了你,向你先道歉一下?!?/p>
人生氣的時候會陷入情緒的負面循環,具體怎么打破循環參見我的另一篇文章:
3. 當在工作中要給下屬發布一些含有“不”的指令時最好講一下“為什么”。
那么,知道了語言魔力的你想讓身邊的人大腦充滿多巴胺(放松)還是皮質醇(緊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