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眼下教育還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都討論的很火,甚至教育名家各派斗嘴,各自有各自的觀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終都為推動教育的發展邁出了一步。但農村教育卻常常被人們忽視,無論哪種教育似乎跟農村教育沒有多大的關系。
? ? ? 農村教育的現狀是孩子少,留在農村的孩子不外乎三種情況:一、父母外出打工,無暇顧及;二、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三、家庭經濟不允許外出上學。忽略了一件事,農村的教育配套設施包括老師在內,是有實際差別的,盡管國家近幾年為農村教育配備了很多素質教育的器材以及支教老師。但農村教育還是發展不起來。原因呢?說出來難以讓人理解。一所農村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一個高瞻遠矚的教育管理者。
? ? ? 我曾經聽到一句話:農村孩子就得哄好家長,家長希望孩子多認識幾個字,希望孩子多考幾分,那就順著家長嘛,不然他們就認為你的學校教育不好。我聽了很難過,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教育面向未來》,我們要站在教育的最前沿,這樣教育才能跟的上社會的節奏,否則,教育出來的孩子對未來無所適從。憑什么,教育要順著家長,不要忘了,農村教育還肩負著教育家長的責任。正因為家長文化素質偏低,對教育存在誤解,所以我們才更要說服家長要遵循教育規律。
? ? ? 不要以為一年級以前提前認識幾個字就是好的教育,事實上,并不是這么回事,你正在為孩子將來厭學埋下地雷。因為過早的讓孩子接受超越年齡的事物,破壞了孩子學習的好奇心,本來到某個階段孩子用一分的力就學會了,但是孩子提前學習就可能用了五分的力,孩子以為學習的世界里就是這么艱難痛苦,實際上并不是這樣,學習是快樂的事,可你每天看著不到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背著沉重的書包,你覺得他快樂嗎?你看著他從小戴著厚厚的眼鏡片,你覺得孩子舒服嗎?
? ? ? 我的學生中一旦有問題學生,我一般不會找學生,我會指導家長從哪方面入手具體教育。有些孩子的問題,老師根本無從下手,比如有位男孩子,不學習,總是喜歡給周圍的孩子制造麻煩,給班里制造混亂,只要是懂教育的一看就知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更或許這個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家長總是會給學校制造些麻煩,給社會制造麻煩,實際這個問題很難入手,學校教育僅僅只是學習教育和思想教育,真正人格教育還得看家長,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長的前行力量。有人說,孩子都交給學校了,就是學校的事,一個沒有耐心的孩子背后必然站著一群浮躁的家長,片面的認為學校教育是萬能的。學校教育是跟孩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是完全依靠學校教育,必然是一個不健全的孩子,更或者學校教育還有副作用,也許他不缺高分數,但學校教育給不了孩子人格魅力,這就造成了學的好的孩子大多自私。孩子的教育不能全都依靠學校,相反學校教育僅僅是家庭教育的補充。俞敏洪說,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意義,遠比學校教育來得重要。再次,新東方跟孩子打交道很多,在這過程中我發現,孩子的習性、優缺點,跟家長往往有直接關聯。孩子的為人處世、情緒、性格、對事物的看法,基本都來自于家庭。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孩子基本是被父母定型的。所以,父母才是孩子的一手老師。
? ? ? 農村孩子的家庭教育尤為缺乏。有的家長會說,我不識字怎么去教育孩子來推脫教育的責任。我還寫過一篇文章《教育孩子,家長不做甩手掌柜》,家長不能以一句多關照我家的孩子來推脫家庭教育的責任。我曾經觀察過,同樣兩個孩子基礎差不多,一位孩子家庭教育跟的上半學期后,孩子在各方面有了較大的改觀,另一個孩子老師更上心,但缺少了家庭教育,孩子半學期過后還是原地踏步沒有什么起色。缺少家庭教育,孩子教育將是一場跛行,必然跟正常的孩子有差距,家長是不能教給孩子有字之書,但是言傳身教卻能教給孩子無字之理,讓孩子擁有人格魅力,即使在學習上路不通,在其他行業上照樣是個佼佼者。
? ? ? 學校教育做的不光是學校教育,更應該引導家長更新理念,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而不是農村的家長,就按照農村得思路來,同一個時代的孩子,憑什么讓農村孩子的教育倒退20年,假如你的孩子也在農村接受教育,你還會這樣無動于衷嗎?農村的孩子將來就不走進未來的社會競爭嗎?所以,任何時候,孩子的教育就不能讓步,哪怕是家長的誤解,誤解有一天能化解,誤了孩子可就誤了終身!
? ? ?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尤其是農村孩子的家長,如果有幸能看到這篇文章,請一定要參與到你孩子的成長中來,孩子出現任何問題,都先問問家庭教育是否到位,萬不可一味埋怨老師,能站在三尺講臺上的老師,肯定竭盡全力教好你的孩子,任何人都可以熟視無睹孩子的教育,唯獨家長不可以。假如一個班有30個孩子,老師拉著30個孩子的手同時上船,有的孩子游得慢,那么就需要家長在背后給他力量推他上船。愿全天下的父母都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我希望以我的理解供給家長一些理念,一點思考。俞敏洪:父母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通過自己的影響和規矩,言傳身教,用正確的價值觀去影響孩子,促其健康成長。
? ? ? 教育是家長和孩子的共同修行,尤其農村的孩子,家長更應該想方設法參與但孩子的教育中來,如果你不在孩子的身邊,至少應該跟孩子的老師保持溝通,你要知道你孩子的當下生命狀態,萬不可以生活的理由拒絕孩子的教育,漠視孩子的童年!
2017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