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了兒子所有欲望的一天,到底發生了什么?


1

上周六晚上,看了李雪的《遇見一個人》,自己感觸特別深。為此,連夜寫了一篇《現在的“執念”,往往都是童年被否定的欲望》。

李雪書中的理念是,大人需要肯定孩子的欲望是美好的,是可以實現的。即使在無法實現的時候,大人也要誠實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能為了面子等羞辱否定孩子的欲望。

拒絕不會帶來傷害,但否定孩子的欲望卻會產生傷害。

比如,孩子想要玩具。我們不想買,往往會說:家里都那么多玩具了還買?不許買!

這就是否定了孩子的想法。

而如果我們真的覺得玩具太多,或者要買的玩具太貴,就可以跟孩子說:你想買玩具這個要求挺好的,只是媽媽真的不想花太多錢買玩具。或者說:你想要的這個玩具真的很漂亮,我們一起欣賞一下,等我們攢夠錢了再來買。

這樣,就是肯定了孩子的欲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欲望不可恥,是被接受和允許的。

在明白這些之后,發現自己之前和孩子定的所謂規則都是傷害了孩子。

我決定以后不再限制或控制孩子,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由他自己決定,允許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于是,我決定試試。第二天,他說的一切要求我都答應,看看孩子到底會怎么樣?場面會不會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2

寫完文章,自己到凌晨五點多才睡。兒子在七點半醒來后又和我一起迷迷糊糊睡著了。到九點二十的時候,我準備起床。

我一動身,兒子也跟著醒了。“別起床,要一起睡。”小家伙看我要起床,就抱住胳膊不讓走。

于是,我又躺下,陪著他睡。而他已經清醒,也根本睡不著。

就這樣,睡不著,也不起床。二十分鐘后,不起實在不行了,十點半還要帶兒子去上畫畫班的課。

“想吃面條還是煮雞蛋喝牛奶?”我一邊問兒子,一邊準備在冰箱拿雞蛋。

兒子在床上賴著說:“我要吃米飯”。

“做米飯來不及了,家里也沒有什么吃米飯的菜了。我們趕緊煮個雞蛋,熱盒奶喝吧!”我試圖說服兒子。

“不要,我就要吃米飯”,兒子很執著。

“問題是現在的確來不及了,我們中午吃米飯好不好?”我的語氣里開始有些著急的情緒。

“不要中午,就要現在”,兒子穿著秋衣秋褲,光著腳丫跑出來,站在我跟前,一臉的堅定地跟我說。

“咱們起得太晚了,實在是來不及了”,說不動兒子,我不知道該怎么辦。看著時間越來越緊,我內心的焦急和無奈摻雜,有點急得想哭。

敏感的兒子看我情緒不對,“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媽媽不要追我”,兒子一邊哭,一邊沖我喊。

我不知道他說這句話什么意思,可能是覺得媽媽焦慮的情緒會讓他不舒服,是在逼他。

看著傷心害怕的兒子,我意識到自己反應過頭了,趕緊過去抱住他:“你是不是覺得媽媽這樣著急的樣子讓你害怕了?”兒子一邊哭一邊點點頭。

“對不起!媽媽只是因為太著急了,你想吃米飯沒問題,我們現在就去吃。”我決定放棄,心里做好了給老師請假的準備。

聽到我這么說,兒子平靜了許多,自己去上廁所,穿褲子。

突然想起,繪畫班的老師說這次上課要給在家練習的小朋友獎勵貼紙,兒子也是因為想要貼紙,也在家練習畫畫,老師已經答應過上課時候會給他獎勵的。

繪畫班獎勵的貼紙積攢起來可以兌換禮物。因此,兒子很看重。

我走到兒子跟前,蹲下抱著他說:“如果我們現在去吃米飯就要給繪畫班請假,貼紙今天就拿不到了。如果我們現在先喝些奶去上繪畫課,可以拿到貼紙,完了就可以去吃米飯了,只是晚一點時間。那你是想現在要貼紙完了吃米飯還是想現在吃米飯就拿不到貼紙呢?”

兒子撅著小嘴,低著頭不說話。我平靜地看著他。

“那就中午吃吧”,兒子小聲地說。

我干脆堅定地說:“好的”。

2

就這樣,離上課半個小時的時候,我們娘倆都很開心,帶了一盒熱牛奶出門了。因為時間緊張,趕緊坐出租車奔著目的地去了。

下車的時候,我付款,司機準備找錢。“你幫媽媽把找的錢拿著,媽媽先下”,我跟兒子說完,就推門下車了。

下車后,我看兒子拿著找的11塊錢不停地翻來覆去地看,就說,“把錢裝你兜里吧”。

兒子咧嘴一笑,就準備往自己兜里塞。塞了一下沒裝進去,就在手上拿著。

走到了寫字樓下,穿過大廳就要進電梯了,人會比較多。在往常,我肯定會對兒子說,把錢給媽媽拿著,一會兒人多,別把錢弄丟了。

今天,我沒吭聲,和往常一樣,和兒子一前一后地走著,準備穿過大廳。

“媽媽,把錢給你吧!”兒子在后面說。

我回過頭,他舉著錢遞給我。

4

來到教室,兒子好像比往常更開心。前面班級的學生還沒下課,我們在教室外面等著。本來想讓他把熱牛奶喝兩口,還有些燙,兒子喝了一口就去玩兒了。

看到大廳里擺放的準備家長課堂用的大電腦顯示屏,兒子很好奇,他上去用手摸一摸,點一點,看屏幕上的字在變化,他樂呵呵地看著我,也不說話。點一下,看我一眼,好像在說:媽媽,你看,多好玩,我點一下,他就變一下。

我看著他,沒有攔他。在他玩了一會兒之后,只是摸摸他的頭,示意他不可以再摸了,現在離開。

上課了,兒子走在我前面主動地進了教室,找位置坐下。

而往常,都是我催著他進教室。

熱情的老師幫他把熱牛奶帶進了教室,說涼些就讓喝了。

孩子們在教室里和老師畫畫,玩兒。家長們在大廳聽家長課堂的講座。我也沒法從監控顯示屏里看到兒子上課的情況。

十二點,孩子們下課了,家長課堂還在繼續進行。等了十五分鐘后,我進教室接兒子。

老師跟我說:“軒軒現在好活潑啊,今天還主動給我唱歌呢,牛奶涼了,他一口氣就喝完了。”

臨走時,兒子在老師擁抱他之后,又上去主動地擁抱了一下老師,開心地說再見。

而往常,兒子絕不會如此熱情積極。

我們準備坐電梯下樓,正值中午下班吃飯高峰。寫字樓兩邊的電梯全都滿員,等了半天都等不上。

“不行我們走樓梯吧!”我跟兒子說。他爽快答應。

商業寫字樓的樓梯貌似每層都多一段,轉了半天,也沒從七樓下去。可能是因為拉著兒子的手,倆人下樓不在一個節奏上,孩子兩次都摔倒了。

“媽媽不拉你了,你自己下可能還不容易摔倒”,我鼓勵兒子。

他什么也沒說,自己撒開手直接往下走。沒有扶扶手,一步一個臺階,大步地往下走,在我前面很多。

我沒有像往常一樣說,慢點。我想看看,沒有媽媽的束縛,他會怎么樣。

終于到了一樓,出了樓梯間,沒見兒子,就喊了一聲他的名字。剛喊完,就看到了他在大廳旁邊的小超市里,趕緊過去。


5

兒子手里拿著mm豆,還看著下面貨柜上的糖豆小玩具,里面裝了一個小機器人。他拿起來看了一眼就又放了進去。

“你想吃這個嗎?”我問他。

“嗯,我想要mm豆,但是我不喜歡玩具”,兒子一板一眼地跟我說。

此時的我,放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明明是喜歡,明明想要媽媽給自己買,卻告訴自己不喜歡。兒子已經無法正視自己的欲望。很心疼,在自己的經濟能力明明允許的情況下,我卻給孩子設置了一次只能買一個零食,一個月買一次玩具的條條框框。

兒子這么說,是因為他知道,媽媽每次只會給他買一個。

“今天都可以買”,我的話是說給兒子聽的,也是說給自己聽的,有些賭氣,也有些愧疚。

兒子聽到我的話,似乎有些不相信,抬頭睜大眼睛看了我一眼,愣神了一下,高興地說:“那我想要兩個,兩個mm豆。”

“好的,小玩具也可以買”。

我的回答讓兒子開心地手舞足蹈,還唱起了歌,拿著東西自己走向了結賬柜臺。

在午飯前,兒子已經吃完了一包mm豆。吃完飯出來,回家的路上,他說他吃完了一包。

“還吃嗎?要不要再吃一包?”我主動問兒子。

兒子看著我這樣問,應該是很吃驚,他抬頭看著我,停了兩秒鐘。

“我現在不吃了,過一會兒想吃了再吃。”

兒子的回答同樣也讓我感到了意外。

6

回家后,兒子拿著自己的玩具槍不停地在客廳里跑來跑去,和我玩兒打架的游戲。中間即使我忙會兒別的事情,他也沒有強行要求我和他一起,而是自己跑來跑去,和假想中的敵人打架,玩兒手槍射擊游戲。

玩兒了一會兒,兒子看我在拿著他畫畫的勾線筆在那里畫。其實,我那時就是想檢查一下,他平時上畫畫課時經常帶的筆里面還有沒有墨水。

“媽媽,你是想畫畫嗎?我們一起畫吧!”兒子停止了游戲,走過來問我。

“是啊!媽媽想畫,你愿意教媽媽小魚怎么畫嗎?”兒子當天上課畫的小魚,我就順勢問他。

“好啊,我可以教給你怎么畫”,兒子很積極,也很樂意。可能,他知道媽媽很多時候都需要他的幫助,覺得這是在幫助媽媽。

畫畫的時候,我就隨著他的意愿,讓我畫什么,我就跟著他畫,不刻意要求。

晚飯時間到了,兒子說他不想喝粥。我答應了。

在往常,這都是不可思議的。

養孩子四年時間里,最讓我頭疼焦慮的就是吃飯。兒子小時候,因為我自己不懂喂養,傷了孩子的脾胃,不愛吃飯。現在,大點兒了之后,吃飯磨嘰。

每每看見他吃一口到處跑著玩兒,就心里著急。實在忍不住就拿起勺子和碗,給他喂。

而今天,我決定,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自己決定。意味著,我要拋開執念,放開對孩子的種種控制。


7

而當我放開控制之后,事情并沒有想象中的糟糕。

以往兒子在家里,有時候總會一個人發呆發愣,眼神游離,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孩子性格本身偏內向,但是,我也很想讓自己的兒子有朝氣有活力,積極陽光。

現在,終于明白了,是自己對兒子的控制太多,是自己的執念太深,執著于很多習慣的培養,所謂的“品質”的培養,卻為此忽略了孩子內心深處的感受。

我自認為很愛兒子,而我愛的只不過是愛“想要”的那個兒子。我把純凈如白紙的孩子當作了機器,以為不停地重復糾正、提醒他的行為,好習慣、好品質就會如程序編碼一樣,寫進他今后的生命軌跡里。我把孩子當成了作品,去塑造,而無視他自身成長的力量。

現在,終于明白了,孩子們,雖弱小,但他們是最具力量的新生命,生長的力量比我們已經成熟的成年人更加旺盛蓬勃。孩子沒我們懂得多,但他們也是和我們一樣有感受,有情緒,有想法的獨立生命體。

現在,終于明白了,兒子很多時候總發呆游離的原因在哪里。媽媽的控制,讓他感受不到自己的力量,總會覺得自己虛弱。而孩子逐漸長大,自身認知和意識越來越清晰。他們自己精神成長的力量和大人控制之間的沖突越來越激烈,兩種力量的拉扯讓小小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是好。

只是,我們大人往往不知道,孩子也會思考,也會在心里忐忑糾結,也會迷茫沖突。而這些內心的沖突糾結都會消耗生命的能量,減少孩子積極向外探索的欲望和行動力。

有一次聽家長課堂,老師說到,看孩子是不是綻放的狀態,是不是愿意積極探索外界事物,是衡量孩子內心健康的一項重要標準。

現在,我看到了兒子完全綻放的樣子,終于明白自己之前太執著于“可塑性很強”的觀念,只看到目標,卻沒有“潤物無聲”的智慧。

孩子的事還是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強迫孩子做到父母想象的樣子,讓孩子遵從內在的精神胚胎指引發展自己,成就會遠遠超過父母想象所及。我們父母所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活好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好。

現在終于領悟,愛,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我所有的愛都是為了讓兒子成為自己,而這常常被我忘記!

(今天的文章寫得有些流水賬,也是為了真實地記錄,日后可以回憶自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海南島是怎么形成的? 地殼運動讓部分陸地下陷,海水淹沒了這里,形成海峽,隨著海峽的出現,火山開始噴發,火山噴發...
    凱旋城閱讀 2,195評論 0 0
  • 哪里有什么人可以讓你放心地一直依靠呢 人與人本是陌生人,終還是陌生人。
    琉璃兔閱讀 131評論 0 0
  • 當真是融融春雨,潤物無聲。不過兩三日的功夫,暮氣沉沉的小鎮便煥發出了別樣的生氣。一時之間,鳥囀鶯啼,姹紫嫣紅,那些...
    嘻嘻又哈哈閱讀 218評論 0 0
  • 凌晨這個點都還沒睡,如果一天兩天沒啥,一周兩周也沒啥,但近十年都是在凌晨多才睡,除非回老家,在父母身邊!就算陪寶...
    賣山茶油的駿駿媽閱讀 83評論 0 1
  • 在等待寶貝出生的日子里,我開始看一些我以前不曾看過的書,比如這本暖萌幽默的《你今天真好看》,說實話,以前的自己總覺...
    劉咕嚕閱讀 329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