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的最多的就是講故事和場景兩個詞。我們盡可能地還原用戶在特定的環境下所產生的行為。在場景中判斷用戶怎樣使用我們的產品,但這個講故事和場景不是我們今天的主要內容,樓主以后會仔細說這一塊。今天想運用這樣的思維來還原一下立項的場景。調動大家更多感官體驗,只想為各位童鞋能提供更真實的體驗。
在立項的過程中,總時長不確定,如果項目比較趕,可能經過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去做,如果想考慮更周全,可能2個月左右。現在咱們就拿最短的時間為主進行說明吧。半個月在工作時間來看其實就是,10天(2個禮拜)的工作內容加上最后一天的總結。
主要的思路是:Boss看中一個商機,然后由一個商業機會延伸出來某個產品的功能,再在這個功能上進行產品完善,最終目標是做出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即最簡化可實行產品,MVP是一種產品理論,這個概念聽起來復雜,不過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部電影的劇情大綱,或是一部漫畫的角色介紹)。
在立項的階段,基本上每天都會有會議,會議的參與人主要是PM和設計師以及項目負責人,Boss只是階段性查看一下成果,工程師偶爾參加。主要由項目負責人來push進度,當然,項目負責人也有可能就是PM本身。
每天大家都會進行一次一兩個小時的頭腦風暴,根據前一天的結論,大家會后去翻閱資料,自己先給出完整的總結之后,第二天再進行討論,如此反復。也不那么絕對,可能遇到的問題比較麻煩,大家就多花點時間做研究或者直接做一些demo上手試試看效果。
此時PM的任務非常重要,需要在眾多的idea中篩選并且保持產品核心功能和目標用戶不變。所以,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一定是原則性非常強,并且在眾多壓力下能夠有充分的能力讓大家信服。
在立項階段有幾個特點:
1.變動時常有。
樓主知道,不管是設計師,程序員,都非常討厭需求的變動。變動意味著所有的設計稿和代碼都得重新進行,一片心血付諸東流。PM也會受到大伙所有的噴子(PM確實不好當啊)。但是在立項階段,設計師需要告訴自己的是:讓自己了解產品更多的走向,給產品更多發揮它價值的空間,不要太限制住自己。哪怕是MVP已經完成,產品走向迭代的過程,也不要抱怨變動,每一次的變動都有可能是糾錯的過程,每一次的變動都意味著產品與市場聯系地更加緊密。
2.功能越核心越好,產品越簡單越好。
在立項階段,團隊的目標就是,用最短的時間做出能夠馬上放到市場上進行驗證的MVP。這個時候市場反饋在產品上最好更改,甚至產品的方向也能馬上進行調整。MVP 的功用就是讓你拿來接觸客戶,從很早就根據客戶的回饋來改進你的產品。典型的錯誤就是窩在家里做沒人要的產品 ,卻自以為很有進度。大家的經驗是,使用者要的東西往往是非常容易做的,但是也是最容易被你忽略的,如果你不一開始就跟用戶接觸,就很難知道這些內幕。
3.用最接地氣的方案,方便工程師進行開發。
避免出現太創新的設計方案或交互,讓工程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實施。用最樸實的設計語言表達最有價值的核心功能就是這個階段最完美的方案。
立項階段過后,PM會出基于大家統一的MVP的基礎上進行PRD文檔的輸出,設計師也開始真正上手干活。
當然,以上只是創業公司最簡單粗暴的做法,在這樣扁平化管理的前提下,團隊的效率達到最高化。順利的話,時間段可能縮得更短。Google團隊就教過大家5天搞定產品設計~
敬請期待下一次的分享~
Sophia的tips:
繁復并不可怕,找對并堅持核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