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情商)是近10年大家都在關注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大多被情緒左右。而當時比爾蓋茨是所有關于情商話題會繞過的人,他根本不滿足情商高就牛逼的論點。自從喬布斯、埃隆·馬斯克(特斯拉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臉書創始人)這些技術guy通過對機器的理解、駕馭,王煜全提出了機器智商的概念,在萬維岡寫的《智識分子:做個復雜的現代人》中列舉了人對機器的依賴:
芬蘭已經開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取消了筆算和心算,全都交給了計算機。未來到底應該是以人為主,還是以機器為主?
電腦特技的價格越來越高,甚至超過了演員。《阿凡達》《變形金鋼》的演員都不是一線明星,他們的片酬和特效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未來操縱動畫人物的演員會不會成為主流?
阿法狗戰勝了李世石證明了人工智能超越了人類。而2005年的一場“自由式”在線國際象棋比賽的結果令人出乎意料,并不是大家所想的最強棋手+最強計算機。而是兩個業余選手+三臺普通的電腦取得了冠軍。未來是人和機器合作趨勢?
在個人管理中,智能手機就有點像是機器人秘書,它會叫你起床,提醒你今天的工作,可以隨時搜索你記的草稿,分類你拍下的照片。
大腦短途記憶的能力越來越弱,卻有更多的時間拓展思維、鍛煉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