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葉
第一碗
元稹的茶詩,細膩清澈,潤滑優美。以此用來“開嗓”潤喉,猶如禮佛前沐浴更衣,潔凈體膚,神清氣爽。摘錄如下:
茶
香葉
嫩芽
慕詩客
愛僧家
碾雕白玉
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
碗轉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
將知醉前豈堪夸
這是一首寶塔詩,從一字到七字,這些基礎知識就不需要我在這里丟書包了。首先元稹是很清楚茶,一首詩就言盡“質形色香氣韻”,氣韻在我看來就是人生沉淀,回味自己的人生,不同經歷人有不同感受回味,老有老,少有少者。讀完是否氣定神閑,感慨萬千?
第二碗
蘇軾回文詩,韻味十足,悠揚循環,如山間猿啼虎嘯,秒音空靈。摘錄如下:
寫這首詩的前因后果,蘇老師已經記敘清楚了,不再贅述了。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夢人以雪水烹小團茶,使美人歌以飲。
余夢中為作回文詩,覺而記其一句云亂點余花唾碧衫,意用飛燕唾花故事也,乃續之為二絕句云。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焙淺甌新活火,龍團小碾斗晴窗。
回文從尾往前讀,碼字如下:
? ? ? 窗晴斗碾小團龍,火活新甌淺焙紅。
? ? ? 江漲雪融山上日,缸傾酒盡落花空。
? ? ? 巖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云水咽歌。
? ? ? 衫碧唾花余點亂,纖纖捧碗玉顏酡。
如林清玄所說,此詩為奇詩,一做夢都喝茶,二喝茶還作詩,三夢里作詩還能記得,四,作詩還是回文的。當然,林先生說的比我說的斯文細膩多了,我就大白話概括,各位看官原諒。
你說林清玄懂茶嗎?你說他不懂嗎?所以用散文形式來說茶,也是一件趣事吧?但他并不是像百度百科一樣提供的工具書,某茶某茶區,規格大小定價等等……
第三碗
盧仝以一七碗茶詩傳世揚名,雖多有詩文,以此最記人心,多文豪大家引用現摘錄如下各位看官先飲這“第三碗”,以便通透,祝君好眠。
日高丈五睡正濃, 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 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 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 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 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 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 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吹不斷,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 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 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 到頭還得蘇息否。
這里就要說到晚上半壁山房房主周小姐的經典總結,今晚喝巖茶的談論,她對慧苑及牛欄坑肉桂的比喻,艷麗的女人及有文化蘊含的年紀稍有的知性美女。
慧苑有底蘊,你想讓她如艷麗美女驚艷奪人眼球,香氣高揚,那就是為難大家閨秀去跨欄,而牛欄,霸氣有內涵,如果沒有內涵,就相當于傻大姐,當你喝到,就只有一句,傻大姐。當我聽到這些描述,我腦袋里有了一些畫面,不禁的笑了。
此時已飲七盞有余,真正汗浸衣襟,氣沉氣升,通透清空體膚,飄飄然。
此處推薦1989版《中國古代茶詩選》以及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
晚安。
20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