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非俗事——讀《平常茶,非常道》

今人常以“柴米油鹽醬醋茶”來概括人生,茶同列于百姓家中尋常物之中,又是最末一等,這使一些人誤以為其為俗事,實則非也。茶、酒同為飲品,兩種文化在華夏大地上流傳千年,然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多詠酒,鮮說茶,有人就以此認為酒高而茶低,這更是謬論!林清玄在此一書中以古史、禪學和自身的經歷為證,茶乃通悟之媒介,是靈氣之集大成者,只是今人難以參透罷了。

開篇即溯源,先從茶圣陸羽著筆,向讀者介紹茶興盛的原因、最初品茶的用意和境界。再而追溯起茶在中華變遷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其自身的演變和流傳,統攬國內外。最后談及茶的現狀——當今中國茶藝失去原味,改簡樸為繁復,只是作秀之功;而國外,當舉日本,將中國流傳出去的茶道一支保存尚好,是否該引起國人的重視和深思呢?

書中的一大特色是將茶道與文學相連,大量引用了歷朝歷代的文人雅士所寫的茶詩,證明了茶確實不俗。不論是元稹的寶塔詩《茶》: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

還是蘇軾著名的《記夢回文二首》: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夢晴窗。

讓人在贊嘆詩之妙的同時,不僅聯想到茶之靈。為何他們在作詩時引茶而不論酒呢?林清玄以為,這是因為“茶與酒不同,茶是為更清明、更深刻的存在世間的”。

他還說過“酒詩到了最高境界與豪情相映,茶歌到了最高境界則與禪味相通了”。這就是他在書中時時刻刻將茶與禪學、與人生聯系在一起的原因了,也是此書的另一大特色。

譬如“泡一杯菊花普洱茶,品味平衡調和的滋味,覺得人生也應如是。沉苦時要加一點清涼的菊花,激越時要加一點內蘊的普洱;在苦中猶有向上飛揚的心,在樂里不失去敏銳深刻的態度;這樣,生命的茶才能越陳越醇,越泡越香”;再譬如“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葉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來更清香的味道,善飲者飲到更細膩的消息;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這一言一語、一字一句使我聯想到趙州從念禪師著名的“吃茶去”的禪門公案,由此可見,禪茶一味,“吃茶去”這三個字也是見智見仁的。

茶作為中華人民的傳統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古人是愛茶之人,留下眾多精詩妙句來頌茶;林先生是愛茶之人,留下這樣一本書來說茶;我自然也是愛茶之人,然并不能像前二者那般有才,留下墨寶,但也可以在讀前人之語時細細品味茶之妙、茶之靈,時刻將中國茶道留存心間。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雨后的天,抬頭望去,伸手可觸及。空氣涼涼的、淡淡的,吸到肺里,如一股清流。 生活----感受最自然的,自然是美好的...
    素交量場閱讀 118評論 0 0
  • 彼岸花開開彼岸, 花開葉落永不見。 因果注定一生死, 三生石上前生緣。 花葉生生兩相錯, 奈何橋上等千年。 孟婆一...
    欣語微涼閱讀 552評論 0 3
  • 你若是魚 我定舍斷網鉤 寧可渾身濕透 你若是雁 我愿收起獵槍 安心待你歸鄉 你若是月 我將高筑天梯 緩緩近身于你 ...
    樹先森6閱讀 286評論 0 3
  • 我不知道我很明白樓永遠只有那么高 我很明白我不知道多久才能看見曙光 我想知道我什么時候才會對現在滿意 我什么時候才...
    Murphystheorem閱讀 161評論 0 0
  • 世界充滿惡意。 是的。惡意。 當你在亂糟糟的出租屋里醒來;當你走在泥濘的大街;當你走過嘈雜的街市,沾上滿身的...
    夜里飛行的貓閱讀 438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