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么高大上的話題有點緊張...才怪,我寫文章吹牛逼的時候一點都不緊張~嘿嘿嘿
廢話結束,這篇主要講兩個方面:驅動自己 和 驅動別人
== 驅動自己
“自驅力”這個詞經常聽到,也容易理解,但是以我的經驗來看,做起來很難,而有“自驅力”是成為優秀的人的必要條件
我之前看到過一句話,非常喜歡: “我們聽了很多的道理,但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么裝逼的話特別符合我文藝青年的氣質
然后我就一直在思考為什么?想了幾個月,終于想明白了,原因是:“那些道理都是別人的道理,我看了覺得有感觸,有道理,好像理解了,但其實并沒有真正去做,也就等于不理解”
我知道學習很好,我有堅持每天學習?
我知道鍛煉很好,我有堅持規律鍛煉?
我知道勤奮重要,我有堅持每天勤奮努力?
我知道要計劃要執行,我是認真做計劃并執行,還是隨遇而安?
我知道要早睡早起,晚上我有沒有抱著手機不睡,早晨我有沒有被被窩抓住而不肯起床?
......
這一生,有多少個“我知道”和“我沒做”的組合呢~
今天早晨起來我要去健身房,菜妮問我:“你明天不是要去打球,今天為啥還要去健身房?”,其實原因是我怕,我怕給自己這樣一個借口之后,以后還會找其他借口不去健身房,我堅持鍛煉這件事情又要“做不到”了
我跑完步之后長舒一口氣,然后發了朋友圈“懶惰真是可怕的東西,一旦你給自己找一次借口去靠近它,可能你就永遠離不開了”,我一定要堅持,把“我要做到”變成習慣,為了菜妮的柯基和布偶~~
關于“自驅力”的雞湯就講到這里,我覺得這碗湯應該可以溫暖到你們的腸胃,但是具體能讓你溫暖多久就要看你自己了~
然后再講講舒適區,這是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才突然想起來的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成長,都想做一些有挑戰的事情,而什么是有挑戰的事情?其實很簡單,有挑戰的事情就是讓你覺得不舒服的事情,如果你做一個事情很順利,很爽很舒服,說明這個事情對你一點挑戰都沒有
為什么我的標題是“驅動力和舒適區”?因為雖然大家都想做有挑戰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不喜歡不舒服,而你希望自己可以成長,要做的事情就是用你的驅動力去打破自己的舒適區,讓自己去做不舒服的事情
如果你做一個項目覺得困難重重壓力很大,那么恭喜你,當你咬牙做完之后,你的項目管理能力就會有提升
當你溝通一件事情各種不順暢,那么恭喜你,當你堅持把這個事情搞定之后,你的溝通能力就會提升
之前一個朋友告訴我,要想練肌肉,就要在自己舉杠鈴覺得舉不動沒有力氣的時候逼自己再舉最后一下
雞蛋從里面打破出來的是生命,從外面打破出來的是煎蛋~所以要想有所突破,就努力驅動自己去打破包圍著你的殼,這樣你就會不斷的獲得新生~
== 驅動別人
“自驅力是一個優秀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質”,連自己都管不住,憑什么去管別人?
(我現在說話越來越直接,一方面我覺得這樣效率高,另一方面我覺得玻璃心對一個人有百害而無一利,不如摔碎了換一個更結實的來的有用)
不知不覺做管理也做了幾年,去年到現在讀大秦帝國有個深深的體會:“勤奮是任何一個明君的基本素質”,一個皇帝一旦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ta就會斷送他的國家,同樣的,一個管理者如果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ta就會斷送自己的團隊
所以作為管理者,要想帶好團隊,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以身作則”,你想要你團隊的同學不偷懶,自己就首先不能偷懶,你想要團隊的同學遵守規則,自己就首先要守規則
上面這個我覺得還是容易做到的,下面我想說的是:“如何幫助團隊同學成長?”
上面也講了,一個人的成長是打破自己的舒適區,所以幫助團隊同學成長就是幫助ta打破自己的舒適區~
之前我對團隊同學都是“諄諄善誘”型的,不斷的給他們講道理,告訴他們要想提高需要做A B C D...,但是發現效果并不好,因為這樣的方式其實是期待著他們自己去打破自己的舒適區,對于大多數年輕的同學來說,這個太難了~
然后我就在想“我是做一個nice的主管讓大家覺得舒服好?”還是“做一個嚴厲的主管幫大家打破舒適區讓大家成長好?”,我肯定選第二個,我記得之前好多老師在逼迫我們寫作業的時候會說:“你們現在恨我沒關系,把作業做了,把考試考好,你們以后會明白這些的好”,大家成長了,團隊產出提高了,我做個惡人又有什么關系~~
現在剛剛開始做惡人,后面會把做惡人的經驗分享出來,這次就先說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