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中總有些地方是自帶三分靜氣的,比如說書店。
平常再怎么愛熱鬧的人,一走進書店里,都難免要屏聲閉氣、壓低嗓門、放輕腳步。
可見,一個場所是有它獨特的氣質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對書店是沒有什么特殊的感受的。
反而是對那些路邊的小攤販情有獨鐘,總覺得這里面有看不完的寶貝。
通俗演義、武俠小說、國學養生,甚至是奇門遁甲、陰陽風水都有。
02
通常,在一所學校的周圍都會有幾家書店。我的高中就是這樣,不過這些書店大都是以賣教材為主。一進門,滿眼都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之類的試題。
這樣的書店總感覺少了點什么東西,與其說它是書店,不如說是個商場。
后來,在學校的外圍又開了一家新的書店。它有一個還算文雅的名字,叫“易墨軒”,它不賣教材,以文學類的書籍為主。
這讓大家對它的好感倍增,終于有一個靠書為生的、地地道道的書店啦!
可我還是感覺少了點什么,這家書店就像是一個人丟了魂兒一樣。
書籍沒有問題,店面設計也還說得過去。只是每次進去的時候,那個胖胖的女老板連眼皮都不抬一下,柜臺邊斷斷續續的傳來斗地主的背景音樂。
03
上大學后,接觸的信息增多,才知道了“獨立書店”這個存在。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幾乎所有的書店都是國營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華書店,全國連鎖,千篇一律。
而獨立書店的出現是書店界的一股清流。
我最中意的是南京的先鋒書店,雖然沒有去過,但神往已久。最愛的是這家書店的理念——大地上的異鄉者。
如今這個年代,人不是在漂泊,就是走在去漂泊的路上。
一家好的書店,就像是深夜里點亮的一盞燭光。能讓讀者在鋼筋混凝土的冷漠中,找到光亮與溫暖。
04
每個愛看書的人都有一個書店夢,我也不例外。
書店不用太大,能放幾個書架,幾把椅子就好。設計不用花哨,簡潔為上,最好還能栽幾株綠植。
我喜歡下雨天,所以要把它選在一個多雨的城市。渴望匆忙避雨的人們能與我的書店撞個滿懷。
店里的書目不求全面,只求獨特。不需要把滿書架堆得都是,每天只拿出十幾本來,供人選讀,賣完就下班,隨心更是隨緣。
我也希望書店不只是個賣書的地方,希望能碰到城市的夜歸人,聽他們將自己的故事。
不同的人們在同一個時間到達同一個地點。放下隔閡與虛偽,共話夜雨,天亮后又各自散去。
老友來訪,不要期待我的佳肴美味,只有一壺茶和一個我在等著你。
05
書店再小還是書店,是網絡時代的一座風雨長亭,凝望疲敝的人文古道,難舍劫后的萬卷斜陽。
人生的最好的狀態莫過于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我愿建一處還你詩意的書店,期待與你的相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