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英雄》是了不起的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的了不起的著作,不止我一個人如此認為。原版是1949年發行,國內據說有三版,我看的是201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的。
坎貝爾告訴我們,英雄的旅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主要階段。啟程:放棄當前的處境,進入歷險的領域;啟蒙:獲得某種以象征性方式表達出來的領悟;考驗:陷入險境,與命運搏斗;歸來:最后再度回到正常生活的場域。這是每一位英雄的必經之路。
約瑟夫·坎貝爾 (Joseph·Campbell)
● 美國著名作家,神話研究的頂級學者。他創造了一系列影響力極強的神話學巨作,跨越人類學、生物學、文學、哲學、心理學、宗教學、藝術史等領域,包括《千面英雄》《追隨直覺之路》《指引生命的神話》《神話的力量》《坎貝爾生活美學》。
● 西方流行文化的一代宗師。他是影響披頭士樂隊、貓王、邁克爾·杰克遜、喬治·盧卡斯、斯皮爾伯格、J.K.羅琳和喬布斯的精神導師。他的作品被好萊塢列為必讀書目,從其作品中可以幻化出各種具有戲劇性、娛樂性和心理真實性的故事,是《星球大戰》《黑客帝國》《蝙蝠俠》等電影的靈感之源。
● 極具啟發性的心靈導師、演說家。訪談節目《神話的力量》一經在全國范圍開播后,立即震驚了百萬聽眾,節目同名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盤踞長達一年之久,他的著作一一再版,他的演講震撼無數心靈。
單看這簡介就足夠震撼的了。
而對該作品的推薦評價里,各類大咖云集推崇:
《三體》作者劉慈欣評價說:神話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獨特的文化遺產,最初的科幻作品就起源于古典神話。《千面英雄》追溯了世界各地神話中的英雄故事,為科幻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靈感,連阿瑟·克拉克也深受其影響。在這本書中,神話不再是遠離我們現實世界的英雄傳奇,而是形象地為我們描繪了發現真實自我的路徑。
心理學教授申荷永老師說:
坎貝爾是杰出的神話學家,他將榮格分析心理學融入《千面英雄》,其“英雄之旅”正是榮格自性化的寫照。他讓心理分析不僅對個體,而且對歷史文化和神話,都具有無限的意義。
《心理月刊》的創始主編王琿評價:每一位追求終身成長的人,都不該錯過約瑟夫·坎貝爾。他對遠古神話的獨特解讀,會幫助我們在紛亂的現代社會清醒定位,并以英雄般的勇氣去生活、直面各種際遇。坎貝爾的巨大魅力,越是伴隨著生命的深度展開,越是能夠被深刻領會。愿你與他相遇。
作家苗煒的評價我覺得是很精妙的:每個編劇、每個小說作者,都努力在敘事上做出新花樣,但神話原型具有非常穩固的結構及傳承模式,這正是坎貝爾所提煉出的單一神話。——當我們了解了神話的原型結構時,再去看那些風靡一時也好,經久不衰也好的英雄電影就很明晰為什么這些故事會吸引我們的眼球了,當然,最重要的是,當我們了解了結構模式,用以探索一個人的內在生命歷程時,會忍不住拍案稱奇,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英雄的故事,為了實現這英雄的夢,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做些什么,而這本《千面英雄》就幾百頁哦,“穿越古今,打通全世界神話中的經脈,幫助現代人重拾解讀神話的本能,讓希臘、北歐、印度、埃及、中國神話再度與我們對話。引領我們發現內心的奧秘,接觸終極的真實。鼓勵我們開啟生命的旅程,彰顯生命的深層意義,為個人和社會尋找恩賜。”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旅程中接受考驗的潛在英雄,閱讀本書,可以協助我們理解潛意識的舉動,那些“不知道為什么而有的沖動”不再會主宰我們,而是因彼此相見、相互了解而更好地生活。
對于心理咨詢師而言,越是了解神話,越能夠聽見來訪者言語或故事背后的心理內涵,不會被表面的故事所誘拐而陷入表面功夫,導致事倍功半。特別是榮格學派的分析師,采用沙盤游戲、夢的分析等技術為主要方向的老師,更是不能錯過對原型的探索,避免浮于表面,當然也包括各類藝術治療、心理劇等技術。
我喜歡看煉金術、宗教故事的原初,是因為這些都特別遠離現實,越是遠離現實的,越是荒誕離奇的,某種程度而言更遠離意識大腦的監察,在意識所不愿涉及的部分就更容易被呈現(例如在討論《羊泉之書》時三次結合的意象,意識可不喜歡如此血腥的方式。),而閱讀神話在我看來比神秘學靠近生活,里面各種神仙打架與原始人類的思維模式差不多,充滿了野蠻,與現代社會相比,那是個“野蠻的世界”,神話作為“研究人類神話及其文化現象、哲學問題的一門顯學”,即便不從心理學角度去看,也是充滿了趣味,可以帶領我們了解人性的發展,有興趣可以了解《神話與神話研究》。
《千面英雄》將英雄的故事套路寫的清楚,故事從啟程階段開始,潛在的英雄接收到冒險召喚,初次抵觸,到啟蒙階段,與智者相遇,跨越邊界,開始初次嘗試,到歷險階段的深入洞穴,經歷嚴峻考驗,最后到回歸階段,踏上返回之路,復活而歸。我曾遇過幾個案例,通過撰寫的方式將自己代入英雄之旅的故事中,用寫作對自己進行了心理療愈工作并達到了不錯的效果(當然這個過程最好由心理咨詢師陪伴,將書寫的內容用心理學的角度進行意識化,避免遁入潛意識的漩渦出不來反而出了問題。)。
接下來的日子,我會寫丟丟《千面英雄》的內容,希望重讀經典的同時,通過書寫的方式反思并整合自己的思想。
開胃菜完工,明天開始上正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