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VS富翁,就要先把時間與金錢做個對比分析。
你很有錢,又怎樣?我很有時間,你有嗎?
你揮金如土,我惜時如金,誰更富有?
我把時間消費在自己喜歡的事上了,比如發呆;你也把時間消費在你喜歡的事上了,比如賺錢。我把金錢消費在購買時間上,比如,我懶得花太多時間去賺錢;你把時間消費在購買金錢上,比如,你放棄與家人團圓去付商務宴。
這兩者有什么區別?嘿嘿,也沒有,也有。
現在有種說法,且有社會統計研究數據證實,說如今的富人比窮人更勤奮。因為,一是休閑的代價太高,賺錢多劃算啊?眼瞅著分分鐘就是千千萬,不賺心里癢得難受。二是從賺錢中得到巨大的樂趣,眼瞅著自己在財富榜上噌噌地上揚,賺錢多快樂!對此我不置可否。人各有各的活法,我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包括我自己的。
我絕不鄙視錢,相反,十分崇拜錢。
沒錢多難啊。貧賤夫妻百事哀。沒房沒車找得著對象嗎?人窮志短、馬瘦毛長。錢是硬指標、硬通貨。沒錢,還談什么詩和遠方!這些道理,我都四十幾歲的人了,上有老下有小,豈能不懂?豈敢不懂!
有錢多好啊。愿望似乎更容易實現了,什么?“子欲孝而親不待”?立馬給老爹100萬,折成扇子扇扇風,天熱呀。自尊心爆棚了,左手蘋果、右手三星,豆漿喝一碗、倒一碗。地位感吊爆了,你,把這袋水泥給我扛樓上去!100還嫌少?500!我樂得屁顛兒屁顛兒地給你扛。
但我還希望也懂點別的、追求點別的。主要包括,保持點對錢的超脫和自由,比如書中也有黃金屋;尋找點不用錢就能得到的快樂,比如背著手走路;發現點錢買不到的東西,比如愛情、安寧;挖掘點調侃錢的冷笑話,比如“窮得只剩錢了”。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可以與金錢抗衡的硬通貨——時間。
生命不僅可以用錢衡量,更需要用時間衡量。從生命的組成來看,時間比金錢更重要,至少是同等重要,也還有其他很多可以替代金錢的東西,比如友誼、健康、經歷。如果你沒有金錢可以資助你走萬里路,但是你可以有時間容許你讀萬卷書。它們都是給生命擴容,讓你多過好幾輩子的人生。看,一樣的問題,未必一定要用錢來解決,肯定還會有其他方式和渠道。
時間是個富礦,你可以用心開采它,來做很多事情。
可以用來做原來你認為不應該做的事。有多少人為了“應該給家人一個更為舒適體面的生活”,背井離鄉到戰火延綿的非洲和中東。“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集范仲淹詞句)。想一想,真的比稍微貧窮點、但妻子回家丈夫在廚房、孩子進門父親來擁抱更值得嗎?擁有安全、健康、陪伴、親情等等,你是時間的富有者。
可以讓心靜下來,專注你當下從事的每一件事。吃這瓣桔子,就感受這瓣桔子的味道,而不是做好準備吃下一瓣。這樣,時間就像慢鏡頭一樣被延長,給人更多感受和滋味,也阻止時間被追憶往事和慮算未來侵略,畢竟,只有當下屬于你。這樣,就像提高貨幣利息一樣,給時間增值。讓時間生時間,你是時間的投資者。
可以學會孤獨、嘗試獨處,并享受它們。人有群居的本性和需要,特別是在“人情社會”的中國,社交占據了個人太多時間。有些交往是必須的,即使是利益交換;有些交往也可以適度的,即使熱戀也不用整天膩在一起。人需要給自己那么一點時間,只與自己在一起,只為自己活著,獨自做自己喜歡的事,甚至不需要手機、不需要書、不需要思考,就在那靜靜地看著(內觀)自己。時間是與金錢一樣稀缺、珍貴的貨幣,不妨多花些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無端浪費在別人身上。不濫用時間做違反自己意愿的社交公益,你是時間的占有者。
至此,你與“時間富翁”去之不遠矣。
特此聲明:以上所有理念和措施,都應是主動的,而非被迫的。如果你生活尚不能自立、日子過得揭不開鍋,請參照《金錢萬能手冊》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