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檐。”
她可以讓你想起一切清新的比喻—掠過森林的微風,滴在透明天窗上的小雨,夜晚第一株悄然盛開的曇花。
人生縱使有許多角色身份變化,那股獨屬于少年的中性氣質倒是一直沒變。藍色大門時多是冷冽青澀,不能說的秘密里眉眼則多了點柔軟,該怎么說呢,像是原先只容少女觸碰的獨角獸,變成了困難來臨時悄然踱步而時的森林守護神,更多了一點點親近和煙火氣。
也許她的長相不是最出挑的,但是在人群中你總能第一個瞧見她。她不會大笑的很招搖,總是漫不經心,但就是那般輕柔細膩的模樣把我們的眼球招攘,不懂得做作坦然的清洌氣質吸引著我們的目光。一動一靜自有韻味。
?基本的挺胸收腹抬頭只要做到了就會給人很舒服的感覺,坐時端正,立時挺拔。一個人即使五官再精美,如果佝僂著身軀,也索然無味。
安靜內斂中帶著一抹小女生特有的羞澀,即使靜靜地不說話,她的眼神也總能傳遞某種情感,富有感染力的堅定,一種頑強的生命力。
我很喜情緒穩定,內心溫馴的女子。跟她們一起,能被她們那股淡淡的力量安撫,仿佛自己也是那般。這樣的人,她行事沉靜淡漠但不意味著毫無情緒。只是她懂得控制化解,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有些人會被其所奴役,而有的人是情緒的主導者。
想起高中時候的一個女生,她不算漂亮,最多清秀。可是在高三一個有著很多繁雜瑣碎考卷作業的晚自習,無法安定的我在坐在她旁邊的那一刻突然世界都安靜了。大家都帶著許多的考卷作業堆滿抽屜與桌面,只有她帶了兩本書一張卷子。她不慌不忙的樣子感染了我,后來問題即使堆積的再多,也不會去干著急,只要想起那晚的情形,便不自覺的安靜下來。后來發現這樣子才是解決難題的最佳狀態。
過于有鋒芒抑或敏感之人,容易被世俗所束縛,他人的只言片語都能輕易控制其情緒;而疲于奔波的人,習慣了隨波逐流也始終看不見自己。我們需要慢下來,很多事情是急不來的。慢下來反而才能做好事。
講到這突然想起看過的一檔節目《漂亮的房子》,大家伙一起耕地,伊一又著急做飯,便急慌慌的這耕耕那耕耕,可最后被吳彥祖和馮德倫說地耕的不好。年輕人有干勁,想多做事是好事,可是太急了就什么也做不好。
不要搶話,不要咄咄逼人。不做作,不虛浮。收放自如、拿捏得當。靜而不失活潑,穩而不失節奏。不需要干什么,只需要靜靜在這樣的人身旁待著內心深處就生發出舒服平靜,覺得歲月靜好,知道是可以停止追逐起伏的時候,將一切脆弱的情緒都盡然釋放,無影無蹤。
今天看了一篇行動派的公眾號發出的一篇文章,《內心戲太多,難怪你活得這么累》。很多時候事情不累人,累人的是自己的內心戲。每一種假設背后,都寫滿了脆弱與無力。一波三折的虐戀,分分合合的怨曲,更像是自導自演自編劇的內心戲。過多的揣測,不安焦躁會壓的你透不過氣來的。
也許有那么一天,那么一個時刻,你會突然領悟獲得靈魂上的真正成長。安妮寶貝說,二三十歲,人為情愛,為工作,為自身在這個世間的作為和努力而存在。四十歲之后,則應為心靈的完善和超越而活。
其實我覺得人一直在尋求心靈的不斷完善,這是一個過程,不斷尋求的過程同時間也呈現著那種狀態,微妙卻又真切美好。因為在一本書《反讀記》里看過,人生最甜美,最享受的時刻,大抵在將起床卻未起床之際,將戀愛卻未戀愛之際,將成名卻未成名之際,如此類推……
真正的氣質是懂自己、懂生活。由內而外的沉淀,平靜而不失激情,是我想要最好的形容詞。
不依賴他人,能夠承受獨處,內心世界豐富充盈,追求的東西不僅僅是逛街購物、看肥皂劇等;外表簡潔而精致,沒有過多裝飾卻處處透漏出不凡的氣息。給人感覺驚艷而觸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