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天轉瞬即逝,人生有無數個九十天,這個九十天可以說是生命的轉折,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收獲太多太多,其中下面四個收獲是我的重大突破:
1? 從“勤奮型”轉為“智慧型”。
2? 做到原來自己“做不到”的事。
3? 理解力增強。
4? 中庸之道。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這四個重要收獲是通過讀書和行萬里路無法得到的,可見名師指路的重要性。
1? 從“勤奮型”轉為“智慧型”:原來的我除了忙碌還是忙碌,弄到半夜一兩點是很正常的事。經常被事情推著走,有時候精疲力盡。總是關注新聞,國家大事,生怕錯過什么信息。多知道一些信息多了談資。看到好的資料和教程總是先要擁有(鏈接:拍照和資料的斷舍離),大腦不停地切換注意力,看這個也好,那個也好。信息爆炸的時代,資料,教程太多了。書買了一堆,卻沒時間看。付費網課買了一些,也沒時間看。更不用說那些多年積累的資料。事情也太多了,看不過來,也做不過來。所以導致忙碌。
現在我知道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是在于把重要的事專注做,做到極致。這樣很輕松就可以做到成功。所以要找到什么是重要的事,就是三圈交集,快樂,優勢有意義的事。太重要了。找到這件重要的事,其他不重要的事就可以砍掉了。這樣就有時間高質量的享受生活。
做快樂優勢有意義的事,是充滿激情,永遠不會疲憊的。人在做快樂的事情就是興奮,有了這種狀態,番茄鐘只不過是提醒自己休息的工具而已。結合易效能的方法論,工具論和有效七步學習法,不成功都很難。
2??做到原來自己“做不到”的事。沒有認知和理解到重要性,一直都以為成功必須要頭懸梁錐刺股,刻苦,努力,拼搏。自己的意志力也確實很差,三分鐘熱血,堅持一周,一旦節日放假,回來便打回原形。
做到是因為理解,認知重要,想做,有人監督提醒,做到,更理解,體會到好處和快樂,愛非堅持,形成習慣。
3? 理解力增強:要事優先,要事第一,這個知識在大學就知道,但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也總是以為自己一直在做要事。現在才知道原來根本不清楚什么是要事,所以不可能做到。
現在我不僅知道了要事是和夢想相關,而且還知道了高精力時做要事。高精力所有人都是在起床之后,就像手機一樣,剛剛充滿電。高精力要高質量的工作,番茄鐘專注。既然要專注,就需要安靜的環境,這就是早起的重要性之一。但早起的前提是早睡。如果做不到早睡就不要早起,保持精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早睡才是關鍵。早睡不僅僅是為了健康,也是為了夢想。
當把所有的知識點都串聯起來的時候,就形成了知識體系。他們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只有串在一起,就形成了令人贊嘆的項鏈。
通過易效能倡導的反思+踐行,我的理解力不斷增強。只有理解,認識到其重要性,才能做到,并且成為習慣。下面是我通過反思得到的理解十級。
第一級 小學生水平。知道要事優先的字面含義,重要的事情優先處理,第一處理。
第二級 中學生水平,把這句話記住了,不斷提醒自己。
第三級 大學生水平,認為自己做到了,懂了。
第四級 ?知道三只青蛙,要事優先的方法論,但沒想做。
第五級 ?想做。想按方法去做,設置自己每天的三只青蛙
第六級 ?想做但是做不到,三只青蛙總也無法全部完成。
第七級 ?深刻反思,找出深層原因。什么阻止了執行?
第八級 ?找到原因,多半還是自律,跳回第一級,重新思考什么是要事,為什么是要事?只有意識上真的認為他很重要,才會滿腦子全是它。
第九級 ?做到。只有真的意識到 這件事是當天獨一無二,必須,一定,務必要做的,自然就做到。
第十級 ?第一,第二,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級循環反復,不斷更新迭代。不斷確認做到的是最重要的,感受到別人無法理解的樂趣,并把“做到”養成習慣。
4? 中庸之道,我的理解也是進一步認識深刻。凡事過猶不及。專注很重要,但是過于專注也不對。出色的完成任務很重要,但過于完美也不對。嚴謹很重要,但還要靈活。掌握這個尺度還需要通過不斷實踐中不斷反思。
以上的認知,來自于易效能的學習,結合實踐和反思,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學習,如果光學不習,那就是紙上談兵,無法理解到精髓,自然也無法做到。
下面舉三個方面,說明我是如何在實踐中獲得的認知和理解。
實踐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徑。
真正的學習是在行動之后。
【把早起融會貫通】
易效能提倡早睡早起,在明白早睡早起真正意義的時候(詳見鏈接實現晚十早五),我不斷突破自己,循序漸進,在1.0踐行69天的時候,終于做到了晚十早五,并一直保持這種狀態到2.0
那時候更多的想到自己是組長,一定要起帶頭作用。即使在某天晚上接人11:30到家,還是設了提醒早上五點起床,還是想到我是組長。結果那一天精力不足,效率自然也就不高。當再一次加深理解“時間管理的基礎是精力管理”,同時把這個總結也寫到了當日青蛙里分享。早起的前提是早睡。如果沒有早睡就不要早起。睡眠的時間是充電過程,也是健康的保障。
也就是在早睡的前提下,早起,這樣才意義非凡,彰顯效果。從這個角度看來,早睡的意義又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踐行2.0第三天,晚上還是弄到了10點多,我讓自己自然醒,因為我要給小組傳遞的是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如果不能早睡,就不要早起。終于想通了,把早起融會貫通。
同時,我在昨天聽了《每周工作4小時》,文中提到了一個理念,“真正的自由,不是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而是擺脫處于激烈競爭中。擺脫物質追求,擺脫時間饑荒,擺脫相互攀比。”
這句話我的體會很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不要看別人如何如何,自己也要如何,這樣我們會很累,不自由。別人都有好車,我要有,別人有了大房子,我也要有。別人賺了多少錢,別人有了什么。。。我們要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是否需要,是否有能力。現在是否快樂,沒有是否依然快樂。擺脫互相攀比。這樣就可以從心理上擺脫攀比五點起床,而忽略了“時間管理的基礎是精力管理”這個鐵律。
擺脫互相攀比,自己和自己比。也就是我在2.0提出的宗旨: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
【跑步】
1.0 正是寒冬,我嘗試跑了幾次,路面有冰和積雪,沒跑起來。我真正的跑是從上周。今天是第四次。我的計劃是每周三次。每次五公里。每個周末距離逐漸加長,一直達到22km
2.22日跑了3.02公里, 今天4.52公里,用時40分鐘。我記錄這個數據,是想說,這是我今天盡力的結果,我開始跑的不快,也很費力。但我要求每次比上次進步一點點,就完成計劃。我相信一定可以完成半馬。想對未來那些羨慕和佩服的朋友說,我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跑半馬的,我也沒有天賦,我也從最開始只能跑500米開始到一公里,兩公里,三公里。只是我有目標和正確的方法。
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就是意識到了他的重要性。1 健康 2 培養毅力 3 感覺到了快樂 4 大腦供氧更多,精力更充沛。5 精力充沛,效率越高。 6 跑步同時聽書,終身學習,學習前沿思維。
【思維成長】
在一次空中課堂上,教練問:”想做,邁出第一步,堅持做“ 這三件事,你覺得哪件最難。大部分同學選擇了,堅持做。
但我的理解是”想做“最難。因為”想做“是有程度的,看有多想做。如果有強烈的愿望想做,這件事非做不可,那后兩者就不難。但往往”想做“的驅動力沒有那么強,因為不做也不會死。如果真的想做,就要強化這件事的重要性。只有我們真正意識到了重要性,關注的是目標,是結果,而不是中間的困難。
邁出第一步的秘訣是爛開始。 堅持做的秘訣是”有效學習七步法“。只有”想做“這件事,已經超出了效能領域。它是一個人根據經歷和環境,長期積累的思維模式。不同人不同的思維,甚至截然相反,這就是思維,認知,理解不同。一切的矛盾,爭端,都是來源于思維差異。
成功人士和普通人的差別也是思維模式。改變或者提升自己思維的秘訣:實踐(行動),學習(讀書),反思(總結)
譬如上面說到的,不要攀比,不要從眾。我在昨天聽《每周工作4小時》得到了強化。 書中說:”當你發現自己站在了大多數人一邊,你就該停下來反思了。“ 社會人才體系都是金字塔結構,馬云,馬斯克,喬布斯,扎克伯格,李開復,這些人都是在塔尖上。每個人處于什么位置,由對應的思維層次決定。把金字塔按高度一分為二,下面的人數要遠遠大于上面的。
所以當你不斷通過讀書學習行動,潛移默化的融入了新的思維。別人開始不理解你,甚至嘲諷你,打擊你,埋怨你的時候。那么恭喜你,你已經站在少數人的一邊,站在了金字塔的上半部分。這個思想要注意的是,正三角形下面還有一個倒三角形。還有墮落的,頹廢的,甚至犯罪的,他們的思維也是少數的。我這里說的是正三角形。
在我學習時間管理之后,我把我的時間看作每小時200美金以上。在不斷的做減法。當有新事情的時候,我一般都會拒絕。原來我是相反的,只要自己能做的,都義無反顧的犧牲自己的時間,幫助別人。因為那個時候,我沒意識到這個思維。當然現在不是不愿意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是我的終身目標。只是我現在幫助的層面不同。如果對方能夠理解并行動,那種幫助將是巨大的,甚至會改變一生的軌跡。
按照時間管理的排程4D原則,
1 刪除,這件事要不要做。很多人都糾結在一些小事上,省一些小錢。對于這種事一律拒絕。?
2 委托,這件事能否委托別人做。花錢請人,也是委托的一種。?
3 推遲,這件事和我今日指定的青蛙比,是否優先級會更高,如果不是,就推遲它。
4 如果優先級更高,立刻做,高效做。
當然拒絕別人都不會開心。因為我原來太有求必應了,形成了強烈反差。他們會從他們的思維去想,是不是不重視我? 這時候,我會給對方講我的效能理念。而且我認為真正的幫助一個人,是教會他釣魚方法和思維,而不是直接幫他釣一條大魚。這件事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如果我解釋到了,不理解就保持沉默。
記住,不要反駁。因為思維沒有在一個層面上,反駁就意味著爭端。爭端會影響雙方心情。因為新思維會觸犯到對方的認知領域,每個人潛意識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保護自己的認知領域。如果足夠強大,就用事實來證明一切。每個人都相信自己親眼所見。
原來,我會為了省錢,花一些時間。 我現在我愿意省時間,花一些錢。這是我的思維的轉變。
我不愿意接電話,增加太多意外的實時溝通,影響我的專注力。我不僅把微信設為消息不彈出,而且把手機設為免打擾模式,這樣微信語音連線無法接到。現在也在爭取做到郵件和微信每天只查三次,還沒做到。
但是我會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我會盡量保證自己10點睡覺。我會花時間鍛煉,跑步,我會花時間讀書/聽書/寫總結,我還會休息放松,聽歌,我還會睡午覺。我會用40分鐘準備一頓健康營養的午餐,我會在晚上用一個小時泡腳,然后邊回復微信,和別人聊天。我還會陪孩子一起玩樂高,看電影。
很多人不理解,你這不是很閑么? 因為不理解,所有的休息都是為了給自己充電,來保證高精力,高效率。我所分配的時間都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再忙也要花時間讀書,太重要了。我曾經說過,飯可以不吃,書不能不讀。準備午餐為了健康,好心情,休息。和人聊天有時幫助別人解決實質性問題,有時向高人請教,有時和同學交流心得。時間管理最大的誤區就是忙忙忙,時間安排特別滿,一刻不停的忙,把自己累垮,表面上看似忙碌不堪,其實用高精力和斷舍離的方法,用一半時間就可以完成。什么都不斷,什么都舍不得,什么都不會拒絕,那就只能疲憊不堪。真正的時間管理高手,就是易效能創始人,葉武濱老師。 還有《每周工作4小時》的作者,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時間管理境界。
很多人會認為《每周工作4小時》太荒謬了,不可能,只是吸引人的眼球。這是另外一種思維,相信的思維。用”荒謬,被洗腦,不可能“這樣的負面思想先把我們拒絕在成功和幸福的門外。
當然讀什么樣的書,也來自于信任的朋友,老師,教練的推薦。信任鏈的傳遞。
相信的思維,也是相信一切有辦法搞定的,只是我們還不具備思維,還不知道方法。
每個人一定要有選擇權,自己是人生的編劇和導演,不要被忙碌所綁架。
最后還是感謝易效能,收獲太多,讓我可以”做到“我自己做不到的。
感謝葉老師的傳授,感謝各位教練的指導,感謝同學們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