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倫(Falun),是一個位于瑞典中部的城市,也是法倫市和達拉納省的首府,人口約有4萬人左右。地理位置是北緯60°36',東經15°38'。法倫最早是因出銅礦而聞名,直至今日它仍然是相當重要的工業城市,即使之前作為經濟砥柱的礦坑已于1992年關閉。
法倫被市內的法倫河切分為兩區,河的一邊為法魯(Falu)銅礦坑,此礦坑有數個世紀是瑞典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礦坑所在區域被人們稱為“礦的一邊”,該區土壤因受到有毒氣體的影響而長不出植物;河的另一邊則因未受到有毒氣體的影響,且樹立著許多棟美麗的大型villa,而被稱為“快樂的一邊”。法倫的市中心還有許多具古典美的街道和商店,它還曾于1998年獲頒瑞典城市中心獎。
法倫及其附近地區從11世紀開始就有開采銅礦的歷史了,法倫是從采礦業開始發展起來的。一開始開采銅礦的是當地的農民。從14世紀開始在法倫河下游定期有市場開辦,圍繞著這個市場逐漸形成了一個小居民點。
隨著礦山的意義的不斷提高,這個居民點不斷擴大。1641年法倫獲得城市特權,此時它大約有6,000居民,是瑞典最大的城市之一。當時的法倫銅礦山出產約全世界2/3的銅,但是整個礦山的開采毫無計劃,1687年礦山大部分倒塌,造成一個近100米深的坑洞。這是這個礦山輝煌時代結束的開始,礦山開始沒落。
17世紀開始規劃的法倫有許多精美的歷史性建筑,加之達拉納地區工業經濟時代和家庭經濟時代的大量居民遺址,展示給世人一幅幾個世紀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采礦區的生動畫面。當時的城市主要是木結構的房屋,1761年的兩場大火摧毀了整個城市的2/3。城市重建時重要的建筑改為石造的。
但與此同時城市人口不斷減少,1850年左右市內僅有4000居民。鐵路的修建為法倫帶來了復興。市內開始建立工廠。20世紀里法倫逐漸演化為一個管理和教育中心,而傳統的礦山終于停止開采了。
20世紀中市中心被重新布局,一些老建筑受到保護。三個從17世紀留下來的未被大火摧毀的工人居住區、礦山周圍的工業區和礦山留下來的礦工文化于2001年被設定為世界遺產,意味著法倫在人類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
這個礦區已經成為一個吸引了眾游客的觀光勝地。1970年開始,一些礦區被開放,在那里游客們可以看到煉礦的過程。這項活動被達拉納省法倫市政局作為歷史遺跡和歷史文化社區中心進行展開,成為其繼承和發揚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法倫今天主要是一個服務工業的中心,市內有許多管理機構,達拉納大學的一些研究所也在這里,此外旅游業也非常重要。主要旅游點有礦山、滑雪中心和附近的桑德波恩村,那里是畫家卡爾·拉森的家鄉。
法倫的銅礦開采受德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很大,十七世紀這里成為了主要的產銅基地,兩個世紀以來它對世界各地的采礦技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整個法倫地區的景觀都是圍繞著銅礦開采和銅礦生產的,法倫的銅礦開采開始于九世紀,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末才終告結束。法倫地區銅工業在經濟和社會變革的各個階段,從“鄉村工業”逐漸發展成為成熟的工業化生產,表現在大量的工業、城市等遺跡中。
此外瑞典達拉納大學(Dalarna)有一個校區在法倫市內,約有18,000名學生,另外它還有一個世界級的滑冰體育館,曾多次承辦世界滑冰競賽,2015年也將再次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