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叫設計師為美工
在互聯網公司,很多程序員喜歡自稱碼農,卻很少設計師自稱為美工。主要原因在于,碼農是程序員們的戲稱,而在設計師眼中,設計和美工,嚴格區分開來,卻是兩種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工作內容。
簡單來說,設計是一個包含制作的創作過程,而美工僅僅是制作。假設一個互聯網公司同時有設計和美工這兩種職位的話,設計會負責產品的創意實現,TA的產出需要考慮產品使用需求和用戶體驗;而美工的工作可能只是基于完成的設計稿切切圖、配合開發需要進行圖片處理,又或者按老板的指示copy別人家的網站。雖然他們都會使用同樣的工具如Photoshop,但設計的附加價值更高。
打個通俗的比方,設計師就好比建筑業的建筑師,負責設計和構思房子怎么蓋才好,而美工好比是建筑工,負責一磚一瓦地把房子蓋起來。
在行外人看來,可能分不清也懶得分設計和美工有什么不同,反正怎么順口怎么叫。但在設計師眼里,至少在我合作過的設計師眼中,大多數都很介意這個稱謂,他們心里對設計和美工的工作價值有涇渭分明的劃分。
所以,在與設計交流的時候,尤其是在第三方面前提起TA的時候,切記不要稱TA為“美工”。TA雖然表面風平浪靜,說不定心里早就翻江倒海一百遍。
即使你們公司的設計做的真的只是美工的工作,也請尊稱對方一聲設計師。請相信,每一個美工心里都有一顆設計的心,就像每一個設計的心里都有一顆喬布斯的心。
設計師世界的關鍵詞是:靈感、奔放、創意、激情、自由。切勿把搬磚兩字砸進去,攪亂一池春水。
不要提沒有要求的設計
有些不專業的產品經理在溝通設計時,會提一些貌似很大度的需求,需求溝通中經常會使用這樣的字眼:“沒有什么要求“、”請自由發揮“、”顏色都可以你看著辦“、”就參照一般網站的風格啦”等等。這些話看似給了設計師很大的自由度,其實是給人家挖了一個大坑。產品經理拋出這種說辭,只能說明兩種情況:第一,產品經理沒有分析需求,礙于進度或老板的壓力,匆匆忙忙就把任務丟給了執行; 第二,產品經理的言下之意:“我都沒有要求了,你應該做得很快吧”。
實際項目中,針對整個項目的需求,可能沒有這樣不負責任的產品經理,但產品經理要留心,當面對某個功能點、某個細節時,切忌由于工作壓力或諸事纏身,以類似借口搪塞設計團隊的疑問。
不要提巨細無遺的需求
謹記設計師世界的關鍵詞:靈感、奔放、創意、激情、自由。雖然現實和理想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明確需求的情況下,還是要給設計師留下發揮空間。
以做網站設計來說,網站設計師的需求輸入一般是網頁線框圖和網頁描述表。網頁線框圖其實就是一個UI的草稿,可以是手繪、也可以用Axure等工具制作,產品經理主要用它來給設計師傳達產品的構想,它的粗糙正是為了給設計師留下發揮的空間。網頁描述表,僅需包含網頁中所需要呈現的元素,以及每個元素背后的功能邏輯。而具體這個網站要怎么呈現才能吸引用戶,需要留給設計師空間去表達。
在設計層面提供給設計師的信息不需要面面俱到。有些產品經理喜歡越俎代庖,在還沒開始設計之前,就設定了框框架架,什么顏色、圖片應該這樣那樣,甚至從網上扒了一些現成的圖標跟設計師說就用這個吧。這種越權行為不僅束縛設計師的發揮,而且會挫傷設計師的自尊心和工作積極性。
不要一棍子打死設計成果
互聯網的需求變化很快,有時,前一刻的成果,轉眼可能就被推翻。也有可能溝通不充分,或者設計師的水平真的有限,一款設計的效果無法取得客戶的認同。
推翻設計的原因有很多,但就溝通技巧來說,如果要保持跟設計師和諧愉快的合作,最好不要一棍子打死設計師的成果。否認一個方案,只要一句話就能做到,但設計師背后的努力卻不是一句話能概括的。如果心里能先建立起這樣的尊重,那我們就不會輕易拍磚。
客戶對你說:“這個效果跟我們要的差太多了,不好意思,請重做!”
你可以對設計說:“哈,你的設計我們覺得還不錯。不過客戶想請我們多做一個方案,對比一下不同設計風格后,再做選擇。Balabala......”
良好的溝通,總是需要些技巧和變通。平時多些觀察、多加思考就會有收獲。
作者:阿藍,一個女兒的寶爸。個人公眾號【一步成長】(ID:alanwriting)專注于“個人認知與能力的提升、自我的發現與成長”。如果您對如下領域也感興趣:“能力提升、寫作、個人成長、親子關系”,那我們有相同的愛好,歡迎你關注和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