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分為四個大時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從初唐四杰伊始,到陳子昂將詩風變為古雅有骨力,到盛唐風骨兼備,詩歌從豆蔻年華的少女變成了神韻豐潤的大女人。盛唐詩壇精彩紛呈,是古代文學聳立的高峰,出現了邊塞詩,田園詩等等流派,以及出現了我的男神,才情與天比高的謫仙李白。之后隨著政治變化,進入中唐,仍然是大家頻出,通俗詩元稹白居易,韓孟詩派,李賀,劉禹錫,山水詩柳宗元,姚賈詩派……要我個人說,中唐的詩人每個人都很有才華,但是后期歸類的時候總是抱團出現,這說明很多作家開始趨于雷同,很難出現個人特征鮮明的封神之作。從大的趨勢可以看出唐詩開始走下坡路。到了晚唐出現了小李杜,尤其是這個小李,現代文論把他推崇得很高,因為他探索了人的內心世界,向內進行挖掘,每次外國文論家批評中國古代沒有對內心戲極致的刻畫的時候,我們就高舉李商隱的大旗,你看看你讀的懂他寫的是啥不?他寫的就是內心戲!也確實他的文本可以有好幾層意思,分析起來很有意思。
宋詞的流變和唐詩不同。唐詩是起起落落,宋詞是總分總。唐詩是五花八門,宋詞是一二一。從唐代五代詞開始,宋詞歷經了從大俗到大雅的成長,最初詞是搬不上臺面的,但大小晏,范仲淹,歐陽修,張先都不服氣,就開始改,改阿改,到柳永的八聲甘州終于改成了!文壇上承認了詞也是能抒情感懷的,柳永作為我第二男神功不可沒,自是白衣卿相。詞被主流認可之后,迅速分為兩派,豪放派,婉約派。豪放派由蘇軾辛棄疾相繼扛起旌幡,婉約派則是從周邦彥神傳給李清照。每一種文體都有盛極必衰的命運,這是為了給新的文體開道,后期的元曲我在這里提一嘴,也是從大俗的戲文經過一兩個神兵天降的大作家改進成大雅,到了至高無上的雅作之后又衰落。沒有人,沒有文,能在神壇上不下來,美人終會遲暮,這才是天道。把宋詞拱上高雅的最頂峰的是姜白石,但他還是偏婉約,只是把失戀的感情冷化剛化了,讀完只留下苦味。你說詩詞有沒有溫度?有沒有硬度?你讀懂了自然就是有的,反正我每次讀白石的詞,眼前是什么景象呢?深藍色的夜空下有一灣靜靜深深的湖水,水上飄著一朵蓮花,但是已經被風吹硬了!不會隨著風再輕輕擺動了,你心中升騰起一種苦澀,大概就是他寫的失戀吧。
對于想了解唐詩宋詞脈絡的朋友們,這本書很合適。
文章已首發于個人公眾號:仙姑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