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黎戈的《一切因你而值得》,幾年前見書名和裝幀設計而心動,付標題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我依舊深愛著你”。
這是她的第一本書,她在自序里說:我用了四年時間來寫它,針腳綿密地記錄了你們--在我的成長中,給予我啟示和引導,或是留下痕跡的人。
她極速準確地觸及人物獨一無二的特征:
寫弗拉基米尓.納博科夫《跟在會飛的人后面》:‘’他有極好的自制力和制造細節的能力,卻不插手干預人物和情節的脈流。他的小說如蝴蝶翅膀一樣圖案斑斕華美,輕盈透明,然而黑色幽默的哀傷一直伴隨其中‘’
對英格瑪.伯格曼的解細細解析《心之密室,猶在鏡中》:‘’伯格曼家族的標志性表情就是那種低溫的,非交流狀態,拒絕對話的樣子。‘’
她的語言鮮活、感性,用詞美侖美奐,但絕非無病呻吟。
“卻像一顆壞牙磨著緊鄰的一顆好牙,一點點的不適悄悄地蔓延開,好像是一棵不在場的樹投下的陰影似的,……”“凡高的金色,卻是高蹈著的金色烈焰,讓你想湊近取暖的時候又得提防著被灼傷”
“他們是人群中的異類,而且像上帝一樣,總是上了十字架,人們才發現,上帝原來就住在我們隔壁”
黎戈的文字像咖啡,有著異國的濃香,時而原味的澀苦深蘊,時而加點糖加點奶溫潤悠長。
讀她的書,很享受,你會覺得她描寫的多么新奇又多么過癮,比如“日本人一向表情節制,用詞客套,唯恐和別人建立很嚴重的關系”,簡直說到了你心里。
‘’生活泥沙俱下,能收拾的不過是局部,洗得發亮的地板,整齊的柜子,干凈的飯食,素潔的衣飾,脈絡精美的一本書。以及源自于這些的潔凈的肚腸和大腦‘’,這又是她自已當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