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路陪伴兒子成長的過程中,作為家長,我甘愿付出、享受付出,并且很欣喜地看到兒子不斷向好的方面發展。其實,回過頭看看自己,早已不是那個初為人父的我,我也在不斷地成長、成熟、完善。而促使我成長的源頭在兒子身上。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兒子是我的老師。
我們并非過了18歲,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在某種時刻,我們只是大號的孩子。我們在成長中還有許多暗傷,還有許多成長任務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也是很好的線索。
記得從小時候開始,每次過馬路,兒子不許我闖紅燈。直到現在,每次看到紅燈,就想起兒子當時“教導”我的情景。兒子還時刻監督我,不允許隨地吐痰,每發現一次他都會嚴厲地斥責我。每當我外出時,衣裝不整有損形象的時候,他都會提醒我。很早以前,有一次他在外面學街舞,我從單位返回順路接他回家,發現我開的是公車,他委婉地說:“今后他自己回家,不用來接他了。”
有一段時間,我放松了學習,迷上了看電視連續劇。兒子看到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他用一種不屑的眼光看著我,對我說:“原來你也喜歡看電視來消磨時間。”讓我這個當老爸的,臉上當時有點掛不住。
某資深教育專家說過:“你期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為那樣的人。”這無非是強調,家長要在孩子面前發揮示范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家長要不斷注重自我的成長。我曾經在孩子面前像模像樣地看書學習,但終究是表面的。家長注重成長,孩子肯定是有感覺得到的。
有一段時間,我自己非常注重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在外面參加了一個口才培訓班,結交了一幫練口才的朋友。為了參加外面的交流活動,有時在家里隔三差五地練習口才,并讓兒子當觀眾,提意見。讓兒子感受到口才的重要性。
兒子從小的體質不太好,我刻意地培養他養成鍛煉的好習慣。為此,我身體力行,鍛煉是我8小時以外的規定動作,雷打不動。還常常陪著兒子打乒乓球、跑步。我勤于鍛煉不僅為了做給兒子看,還是主動地接受他的監督。
兒子小時候,我就鼓勵他多動筆。暑假每次出去玩,要督促他想寫點東西。很快他就形成了習慣,每個暑假都會編輯一本作文集,直到后來出版了他個人的專著。到了大學,兒子反而放松了寫作。為了提醒他寫作的必要性,我時不時地發一些我寫的文章給他看。
兒子到了大學以后,面對緊張的學習以及周圍同學的優秀、勤奮,他時常會感覺有一定的壓力,情緒有所波動當。兒子和我交流的時候,我要想辦法安撫他的情緒,從我這吸取正面、積極的力量。正因為兒子有這樣的需求,讓我平時注重調整心態,提高控制情緒的管理能力,強化自己的修行。
我和兒子從小學開始就約定,每周交流一次,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不同的是,兒子的知識面更廣、眼界更高了,他會經常跟我傳遞一些新的信息、理念。為了跟上兒子的交流層次,這又成為我平時加強學習的最好的理由。因為我知道,非如此,我和兒子的思想交集將會越來越少,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