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以利沙學堂的門就看見這個門廳,清新簡約。往常我們的孩子們就坐在這些沙發上,看書,聊天,玩耍,等著我們去接他們回家。
學堂從幼兒園到高中,不光是教書育人,還邀請學生們一起參與到學校的工作中。
家長會開始前,校牧和校長和參與今天家長會事務的初中生一起禱告,這就是帶門徒的正確方式。
這次家長會的主持人也是初中生,瞧這俊郎少年,講臺上一站,說話有條有理:總結上一位的發言,介紹接下來的活動。舉手投足間真有金牌主持人的風范。
作為一所基督教學校,任何一次聚會,以敬拜來開始是最合適的。只是,帶敬拜的是這些豆蔻年華的美少女,總讓人覺得感動。
每一次家長會,薛校長都會向大家重申學堂的使命異象。這是一所以圣經為價值觀的學堂,常常提起我們的初衷,免得忘了,走偏了。
“孩子的生命像什么?”薛校長說:“像一株植物,但不都是發財樹,編個小辮子。有蘋果樹、梨樹、葡萄樹······每一種樹會結它自己的果子,每一個孩子也在按著自己的天性成長。家長像什么呢?像園丁?像主人?學校呢?上帝呢?”
薛校長的話引發了大家的思考和探討。
樓上的家長會結束,校牧一如既往的給大家作祝福禱告。家長分成兩組,小學組和初中組,樓上樓下繼續開小會。
小組家長會,大家探討得更火熱。因為孩子們在一個班上學,放學了也總湊在一塊玩,家長們平時也常常閑聊,所以關系很近。
大家共同關心的是孩子的作業,以利沙學堂不像公立學校作業那么多。這幫孩子也太幸福了,平時四點半下課后,又聚在小區里又玩上一個鐘頭,回到家常常忘了作業這回事。有時就第二天再到學堂來補作業。這種情況家長難免焦慮,這么寬松的環境,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么?是不是我們也該做點什么?
大家商討出的一個方案:放了學先回家,讓孩子專心做作業,一般作業半小時就能做完。完成作業后大家再約著去哪里玩,玩的時間也要定好。
家長會還談到了農業教育,六一節,期中考試,課桌,外出教學等話題。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真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但更重要的,是信靠那一位創造天地的慈愛上帝。正如紀伯倫的詩句所言: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