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紙質書和電子書的爭論由來已久,在高校辯論賽上作為辯題也屢次出現,尤其是以漢王等為標志的專業電子書面世之后,這種爭論更是達到高潮,有聲音甚至鼓吹,在未來的幾年內,紙質書將徹底被取代。今天,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追本溯源,討論一下我們為什么讀書。
? ? ? ?讀書,有的人是作為一種消遣手段,是一份單純的愛好,跟打球,聽音樂,看電影,旅游一樣,是閑暇時光的一種活動選擇,是休閑方式,那么他們喜歡讀愉悅性,趣味性,易讀性書籍,比如小說,雜志等等;有的人是作為獲取信息的渠道,那么他會喜歡讀報紙,期刊等等;有的人是作為獲取知識的手段,那么他會喜歡讀歷史,人文,百科等有一定信息量的書籍;有的人是作為課題研究的基礎,那么他會讀專業性很強的書籍,比方說,如果你身邊有考律師資格證,建造師證的人,你會看到關于這一領域的書籍他會擺滿一桌子,讀起來很廢腦筋,鉆研起來要夜以繼日。為了實現各自的閱讀目的,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在選擇紙質書和電子書時都會作出更符合自己情況的決定。比方說,把閱讀作為消遣的人,就完全可以選擇電子書,甚至是直接在手機上下個閱讀APP,書多又便宜,攜帶起來又方便,當然,如果他覺得拿一本雜志進行閱讀能讓他在別人贊許的目光中得到更多的愉悅和享受,那么讀紙質書也是不錯的選擇。再比方說,進行專業領域研究的人,首先,他需要大量專業性強的書籍,且要反復研讀,做標記,做筆記等等,那么,紙質書絕對更適合他,但同時又考慮到他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那么必須把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那么,電子書的簡單快捷就完全滿足這個要求,所以,完全可以同時使用。
? ? ? ?順著這樣的邏輯,我們可以理解為紙質書和電子書沒有單純的可比性,必須結合讀者的習慣進行比較,如果甲讀者通過閱讀紙質書的形式更容易達到閱讀目的,那么對他而言,紙質書更為優質,如果乙讀者通過閱讀電子書更容易達到閱讀目的,那么對他而言,電子書更為優質。所以,我認為,拋開讀者本身去比較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優劣是沒有可比性也沒有比較的意義的,就像拋開食客,去界定湘菜跟粵菜哪個好吃一樣,是單方面的行為,是沒有討論結果的。
? ? ? ?事情往往不是非此即彼的,并不是必須要在紙質書和電子書中做個二選一。我們閱讀的目的不會是單一的,有的時候是出于消遣和愉悅,有的時候是出于獲取信息知識和進行專業性研究,那么,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紙質書和電子書進行兼顧,而事實上,我們絕大多數人絕大多數人時候也都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