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2022-06-25
? ? ? ? ? ? ? ? ? ? ? ? ?2-1--2-24/24篇
2-1 ???????????????????????如今的理想
魯迅篇目:《隨感錄。三十九》
精典語錄:“有‘中國人說到理想,便含著輕薄的意味,覺得理想即是妄想,理想家即是妄人’一段話,令我發生了追憶,不免又要說幾句空談。”
“據我的經驗,這理想價值的跌落,只是近五年以來的事。”
“現在的社會,分不清理想與妄想的區別。”
“既使無名腫毒,倘若生在中國人身上,也便”‘紅腫之處艷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
(原刊1919年1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1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如今,不尚理想—尤其是青年人似乎已有好多年的時間了。其因倒并非是“經驗”而是鮮活的“現實”所致。因為實現理想委實不易。即使成真也太遙遠。太多的人們等不及,更多的人們壓根兒就不想等。要盼的是:明早醒來已暴富。浮躁之心那能安得下“理想”!
??????????????????????????????????????????????????2008年6月18日
2-2 ?????????????????沒有愛的悲哀
魯迅篇目:《隨感錄。四十》
精典語錄:“做一世犧牲,是萬分可怕的事;但血液究竟干凈,聲音究竟醒而且真。”
“我們還要叫出沒有愛的悲哀,叫出無所可愛的悲哀。”
“舊賬如何鉤銷?我說“完全解放了我們的孩子。””
?(原刊1919年1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1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沒有愛的確悲哀。所以需要叫。倘若無所可愛,那是更大的悲哀!但這一般不會有。你有愛,總會發現有值得可愛之處。再說,叫既便有用,但一定有限。故而僅僅叫那怕是吶喊也是遠遠不夠的。至于“完全解放了我們的孩子”,在今天看來,目標似乎還長著呢!
???????????????????????????????????????????????????2008年6月18日
?2-3 ????????????????????????閑話改革
魯迅篇目:《隨感錄。四十一》
精典語錄:“ 所以現在的中國,社會上毫無改革,學術上沒有發明,美術上也沒有創作;至于多人繼續的研究,前仆后繼的探險,那更不必提了。”
?(原刊1919年1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1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今天較之先生時的中國要幸運得多了。發明之多、創作之繁榮、研究之盛況可謂是空前。當然,其中難免魚龍混雜,甚至假的也絕非稀罕。至于改革那更是前無古人了。
非改革一味守舊,社會無以發展是可怕的;但倘若以改革的名義搞折騰,其可怕恐甚于守舊。須知:反復并不等同螺旋式上升。
???????????????????????????????????????????????????2008年6月19日
?2-4 ?????????????????土人名號還得忍受
魯迅篇目:《隨感錄。四十二》
精典語錄:“聽朋友說,杭州英國教會里的一個醫生,在一本醫書上做一篇序,稱中國人為土人;”
“試看中國的社會里,吃人,劫掠,殘殺,人身賣買,生殖器崇拜,靈學,一夫多妻,凡有所謂國粹,沒一件不寫蠻人的文化(?)—原文如此-作者注)恰合。” ?
“此后凡與土人交涉的“西哲”,倘能人手一編,便助成了我們的“東學西漸”,很使土人高興; ?” ?
?(原刊1919年1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1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先生指斥為蠻人文化—即土人文化—的特征,至今遠未絕跡,有的甚至還過之無不及,比如:劫掠、一夫多妻……倘能“東學西漸” 確能令人高興!畢竟進入國際主流社會了。但若把它與全民學ABC一比,又覺得實在沒什么份量了,那僅有的一丁兒高興勁,也丟剄爪洼國去了。
看來,土人的名號,眼前還不得不忍受著!
????????????????????????????2008年6月19日 ????2011年5月8日改
2-5 ???????????????盼,出一個引路的先覺
魯迅篇目:《隨感錄。四十三》
精典語錄:“美術家固然須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須有進步的思想與高尚的人格。” ??
“皮毛改新,心思仍舊,結果便是如此。” ????
(原刊1919年1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1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時至今日,不少美術大家的作品,拍賣價已是天價了,可作者的思想與人格似乎仍處在 “水平線以下的思想的平均分數”上。什么時候出一個能引路的先覺呢? ????
??????????????????????????????????????????????????2008年6月19日
2-6 ??????????????????????????偶像
魯迅篇目:《隨感錄。四十六》
精典語錄:“不論中外,誠然都有偶像……。舊像愈摧破,人類便愈進步;”
“我輩既使才力不及,不能創作,也該當學習……與其崇拜孔丘關羽,還不如崇拜達爾文易卜生;”
?(原刊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2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古今中外都有偶像,尤以今之為甚。依我看對偶像稍有敬畏未嘗不可。但如崇拜以至走火入魔而過頭,那為害之烈,還不如沒有偶像。此等教訓人們該耳熟能詳。
至于“與其崇拜孔丘關羽,還不如崇拜達爾文易卜生;”的話,我委實不敢茍同。后者雖然可尊之為偶像,但其對國人乃至世界的文化影響力,又豈是能與前者—尢其是孔丘-所比肩。先生的說法似有偏激之嫌!?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8年6月17日
2-7?? ? ? ? ? ? ? ? ? ? ? ? ? ? ? ? ? 但愿“撐得住”
魯迅篇目:《隨感錄四十七》
精典語錄:“我想,幸而中國人中,有這一類本領學問的人還不多。倘若誰也弄這玄虛:……那可真要支撐不住了。”
(原刊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2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把簡單的事情盡可能復雜化,且讓大多數人不知所云,那是“學問”。前些日子,電視里播了一個“待業博士生”的故事。說該生畢業七年至今待業,不肯就業工作。我想,幸而這樣的博士生和上面所說的“學問”還不算太多。否則, “那可真要支撐不住了。” !
???????????????????????????????????????????????????2008年6月20日
2-8 ???????????????????????新是舊非?
魯迅篇目:《隨感錄四十八》
精典語錄:“聞所未聞的外國人到了:交手幾回,漸知道 ‘子曰詩云’ 似乎無用,于是乎要維新。”
“便是學了外國本領,保存中國舊習。本領要新,思想要舊,要新本領舊思想的新人物,……”
?(原刊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2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子曰詩云”固然擋不住堅船利炮,但也不至于完全無用。一部論語影響了中國,也必然慢慢地影響世界!
依我看,舊的并非一無是處,否則談何傳承;反之,新的也決非全是好處,否則何來諸多過眼云煙!
???????????????????????????????????????????????????2008年6月20日
2-9 ???????????????????????進化的道路
魯迅篇目:《隨感錄。四十九》
精典語錄:“從壯到老,便有點古怪;從老到死,卻更奇想天開,要占盡了少年的道路,吸盡了少年的空氣。”
“萬一當真成了神仙,那便永遠請他主持,不必再有后進,……可惜他又究競不成,終于個個死去……”
“老的讓開道,催促著,獎勵著,讓他們走去。” ????
(原刊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2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占著茅坑不拉屎” ,社會上總有這種現象。倘若說“老的讓開道”, “人類的祖先都這樣做了”,現在更該是順理成章的事,那未免又太過天真。
“老的讓開道”,應該。因為,老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但號稱掌握了人類最先進科學的今人,做起來尚且不易,更惶論古人了。我想,祖先恐怕也少有這樣的“覺悟”。
我以為:到時,“老的讓開道”,這是應循的規矩;
到時,老的不肯讓開道,這是制度的缺失;
到時,明的讓了道,暗里仍當“主持”,那是對制度的諷刺嘲笑!甚至是對制度的挑戰。
如果有一天,老的歡歡喜喜地讓開道,那既是老的胸襟情懷,更是比祖先走了“進化的道路”!
????????????????????????2008年6月20日 ???2012年5月9日改
2-10 ????????????????????國人勿打妄語
魯迅篇目:《什么話?》
精典語錄“林傳甲撰《中華民國都城宜正名京華議》,其言曰:……中華民國首都,宜名之曰‘京華’,取杜少陵‘每依北斗望京華’之義。”
?(原刊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2號)
晚成齋微評:“什么活?”所引之話,我倒覺得并非全是“一派胡言。”至少, 《中華民國都城宜正名京華議》似乎無甚大錯。況且若正名了又未必不是件好事。只要國人勿打妄語,盡可說話。
2008年6月20日
2-11 ??????????????????????醒醒吧中國人
魯迅篇目:《拳術與拳匪》
精典語錄:“中國一聽得本國書籍,間有譯了外國文的,便以為定然寶貝,實是大誤。”?
“總之中國拳術,……現在所以反對的,便在……(二) 鼓吹的人,多帶著‘鬼道’精神,極有危險的預兆。” ???????
(原刊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2號)
晚成齋微評:倡導拳術本無過錯,只要合“度”。不要弄得“至尊天上”扼殺了其它便可。倒是一味崇洋迷外甚是可憐和可悲。此風延續久遠,至今仍長盛不衰,實是大誤!
耍拳不要仗拳術成拳匪,想來應無大礙。要緊的是那些“極有危險的預兆”的“大誤”,國人該醒醒!
??????????????????????2008年6月20日 ????2011-05-10改
2-12 ??????????????????????新藝術真藝術
魯迅篇目:《隨感錄。五十三》
精典語錄:“我對于美術家的內訌又格外失望。……但很望中國有新興美術出現。”
《潑克》美術家滿口說新藝術真藝術,……但我看……都是攻擊新文藝新思想的。”
(原刊1919年3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3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新也罷,舊也罷,是藝術總有生命力!但世上盛名豪稱多!人們易上那些自我標榜者的當。
抬高自己,貶損別人,這一招廣為人們延用至今。不過,作用也有限得很!
???????????????????????????????????????????????????2008年6月21日
2-13 ?????????????????????也說改革
魯迅篇目:《隨感錄。五十四》
精典語錄:“……而彼之所謂改革者,決不將舊日制度完全廢止,乃在舊制度上,更添加一層新制度。”
??(原刊1919年3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3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改革并非是非此即彼。大多數情況下是漸進的過程。鏟除舊的,全來新的,固然痛快,但未必能濟事。如同乘車比步行快是不假,但車因太快而翻了,結果恐怕是另一個樣。
??????????????????????????????????????????????????2008年6月22日
2-14 ???????????????????“來了”才可怕
魯迅篇目:《“來了”》
精典語錄:“只有‘來了’是要來的,應該怕的。”
(原刊1919年5月《新青年》第6卷第5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控訴社會黑暗比“過激主義”甚至“軍國主義”還厲害。故先生怕的不是“過激主義”,而是單單是“來了”那種狀況!
2008年6月22日
2-15 ???????????????????不也太過
魯迅篇目:《現在的屠殺者》
精典語錄:“……這都是‘現在的屠殺者’。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時代。” ???????
(原刊1918年5月《新青年》第6卷第5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提倡白話,在我們這個文盲眾多的國度里,無疑功不可沒。但一味反對乃至扼殺古文,令古文衰敗不堪,既不明智,更非是好事。再說,將運用古文斥之為以“僵死的語言,侮辱盡現在,”是“現在的屠殺者”。并將此提到“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 的高度。如此“上綱”不也太過?
??????????????????????????2008年6月22日 ??????2012年2月21日改
2-16 ?????????????????????好,豈在古新
魯迅篇目:《人心很古》
精典語錄:“現在的人心,實在古得很呢。”
“中國人倘能努力再古一點,也未必不能有古到三皇五帝以前的希望,可惜時時遇著新潮流新空氣激蕩著,沒有功夫了。”
?(原刊1919年5月《新青年》第6卷第5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人心很古是沒有出路的,斷然使不得;人心很新就一定是前景光明?不見得。看看如今新新一族的網絡語言文字,真擔心幾十年以后的漢字會變成東鄰大雜繪般的符號。但愿這不是杞人憂天。其實,好,又豈在古新?!
??????????????????????????????????????????????????2008年6月23日
2-17 ???????????????????????“理想”
魯迅篇目:《“圣武”》
精典語錄:“什么主義都與中國無干”
“于是要造墳,來保存死尸,想用自己的尸體,永遠占據著一塊地面。”
“我怕現在的人,也還被這理想支配著。” ??
(原刊1919年5月《新青年》第6卷第5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被先生而言中,實在是中國的悲哀和不幸。現在的人,還被這—如此—理想支配著。如若不信,試看寺廟香火旺騰,死人與活人爭地,墓地豪華,官員迷信風水……夠了,九十年前的場景與今天何其相似耳!
只能說,我們的歷史包袱太沉重,在很多事上,人們“不抬起頭”延著老路緩慢地行進。
????????????????2008年6月23日 ??????????2012年2月22 日改 ???????
2-18 ??????????????????????光明總要來
魯迅篇目:《寸鐵》
精典語錄:“喜歡暗夜的妖怪多,雖然能教暫時黯淡一點,光明卻總要來。”
?(原刊1919年8月12日北京《國民公報》)
晚成齋微評:劣,豈只可憐,實在可恨;昏,不僅可怕,委實可悲。昏庸的君主會誤國;昏庸群眾的破壞力也絕不能小覷。不過,光明總要來。
????????????????????????????????????????????????????2008年6月23日
2-19 ?????????????????????不全是因自滿
魯迅篇目:《不滿》
精典語錄:“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類,向人道前進。”
“多有不自滿的人的種族,永遠前進,永遠有希望。”
“多有只知責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種族,禍哉禍哉!”
(原刊1919年11月1日《新青年》第6卷第6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細數不人道的事例,按先生的意思:中國遠比洋人野蠻 “算得什么稀奇”。可如今,我們自已已覺得做得很好了,然洋人老是拿這說事,難道是我們“自滿”了?
能永遠前進,我信是那些因擁有“多有不自滿的人的種族”;
不怎么前進,我卻以為:最重要的并非是“多有只知責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種族,”
前進如何,“自滿”與否,只是一個低層次的原因。尤其是對種族而言。
2008年6月26日 ????2012年2月22 日改
2-20 恨,也是動力
魯迅篇目:《恨恨而死》
精典語錄:“中國現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憤恨的分子太多了。”
“萬不可單是不平。至于憤恨,卻幾乎全無用處。”
(原刊1919年11月1日《新青年》第6卷第6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近百年過去了,先生那“中國……不平和憤恨的分子太多了。”的話,竟然一點沒過時,真有生命力!
“……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會,改造世界;”倘能這樣,當然是好,但這僅僅是理想的居多。縱觀古往今來那些改造了社會,乃至改造了世界的偉人,有幾個是改造好了自已的人?!
“至于憤恨,卻幾乎全無用處。”此話過於絕對。人們常說: “悲憤出詩人”,“發憤圖強”,這“憤”至少占了一半,怎說全無用處?倘說:如僅僅停留于憤恨,卻幾乎全無用處,似乎更好一些。比如對貪官、奸商、盜賊等社會渣子,連一點憤恨之心全無的活,還談什么改造社會!
須知:憤恨也是催人奮發的動力!
順便說一句:先生不正是那個時代的“憤人”嗎!
???????????????????????????2008年6月26日 ??2012年2月22日改
2-21 ??????????????????????愛剩幾何
魯迅篇目:《“與幼者”》
精典語錄:“將來……更沒有什么眷戀和凄愴;只有愛依然存在—但是對于一切幼者的愛。”
(原刊1919年11月1日《新青年》第6卷第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先生摘引了日本作家有島武郎小說《與幼者》中的一段話,因為“前途很遠,也很暗。”因而,既使到了將來, “更沒有什么眷戀和凄愴”,唯有的愛,也強調只是對于幼者。
有道是:“哀莫大于心死”。動物對幼仔也算有愛。人的愛,如只剩下只對幼者了,那愛,還能有幾何?又有多少用?
???????????????????????2008年6月28日 ???2012年2月22日改
2-22 ????????????????????????改也難
魯迅篇目:《有無相通》
精典語錄:“我們改良點自己,保全些別人,想些互助的方法,收了互害的局面罷!”
?(原刊1919年11月1日《新青年》第6卷第6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人世間少不了“互通”,但互通也并非全是好處。就如打開門窗,固然吹進了新鮮空氣,也難免飛進了蚊蠅。
人們大都深感改造世界很難, 卻少有人明白“改良點自己”又何嘗容易了呢!
???????????????????????2008年6月28日 ???2012年2月22日改
2-23 ?????????????????????暴君與臣民
魯迅篇目:《暴君的臣民》
精典語錄:“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
“暴君的臣民 ”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頭上,他卻看著高興”。“自己的本領只是‘幸免’”。
(原刊1919年11月1日《新青年》第6卷第6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暴君治下的臣民,恐怕更多的并非是“更暴”,而是愚昧和軟弱。因為愚昧而不知政暴在何處?又因為軟弱,故只能在暴政下逆來忍受。再因為這樣的臣民,又助長了暴君進一步施暴。
北京菜市口,看殺人的場面據說很壯觀。除了親人活祭哭別外,人們大抵“看著高興”,那怕被殺的是自己的同類。這便是看“暴政暴在他人的頭上。”的典型。
更暴的臣民,自然也有,比如那些土匪與造反的成功者。不過,這大抵又會成了新的暴君。
?????????????????2008年6月28 日 ?????2012年2月22日改
2-24 ??????????????????????生命與死
魯迅篇目:《生命的路》
經典語錄:“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著跳著,跨過了滅亡的人們向前進。”
“一個人死了,在死者自身和他的眷屬是悲慘的事,但在一村一鎮的人看起來是不算什么……”
(原刊1919年11月1日《新青年》第6卷第6號,后收入《熱風》)
晚成齋微評:活著才是生命,且生命只有一次,所以生命最怕死。不怕死的是人的精神,并非生命本身。
繼續活著時,要看對自身、家庭乃至社會有無意義和貢獻,倘若對這些全無,而唯有痛苦,那么,此時的死對死者和家人未必是悲慘的事。悲慘與否,關鍵要看死者什么時候死,什么狀態下死。
生命同時是一條路。無論是曲折坎坷;還是寬廣坦途,但都會走到盡頭。
???????????????2008年8月20日 ??????2012年2月22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