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兒子要放暑假了,我問他有什么計劃,他說:學游泳,學跆拳道,學輪滑……
我說:我帶你回我的老家玩幾天吧?
他直接拒絕:不行,那里太破了!
我沒有反駁他什么。
因為我知道在城市長大的他,又怎么能體會到農村長大的我是有多留戀兒時簡單快樂的假期時光呢?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的中期,改革開放剛邁出步伐,全國各處在穩步的發展經濟。當我六七歲上小學的時候,很多地方都生活不錯了,可是我的老家,地處山區,還是比較貧困。小時侯的我們,家里都比較窮,剛剛吃飽飯,物質匱乏。沒有玩具,極少個別的人家有黑白電視。更不要說現在各種先進智能琳瑯滿目的電子產品了!但是,在某些方面,我個人覺得,我們那一代是幸福的。至少,我們是在純天然無污染的環境中長大的!
不能確定是幾年級的暑假了,二年級?三年級?七八歲的記憶太久遠也太輕淺。但是,在假期里那些做過的事卻像扎根的樹一樣在腦海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清晰的如同昨天剛經歷一般。
總覺得兒時的夏天沒有現在這么熱,好像沒有空調就過不下去似的。也許是因為那時的房前屋后都種有很多樹吧,只記得一陣陣風吹過,樹葉一邊嘩啦啦的唱著歌一邊給我們送來涼爽的風。而我們呢,就在樹蔭下開心的玩耍。
玩什么呢?那時,村前有大片的楊樹林,那是我們活動的主要場地之一,也是大人們休息聊天的場所。涼爽的楊樹林幾乎是全村新聞娛樂的中心廣場。
通常吃過早飯后,小伙伴們就陸陸續續的從各自家中來到樹林里匯合。有的拿著暑假作業,趴在石頭上寫作業;有的拿著撲克牌,幾個人組合圍成一圈打牌:什么“升級”啊,“斗地主”啊,“接竹竿”啊……各種打法,應有盡有,好不熱鬧。有的拿著小說,坐在那里看書。不過,那時候的我們,由于經濟困難,課外書少的可憐。大多是從條件好點的同學那里借來的,愛護的不得了。看的也格外用心,捧著書像捧著無價之寶一樣津津有味的融入到書中的世界。有的什么都不干,就坐那里和伙伴們聊聊天吹吹牛……
一個上午,就消磨在楊樹林中。記憶中,好像總是有風,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夾雜著我們歡快的笑聲吹向遠方……
不知不覺,太陽已升到頭頂,午飯時間到了。夏天屋里太熱,那時候都沒有空調,最多也只是電風扇,可是為了省電,還舍不得用。大人們總是端著飯碗坐在門前樹蔭下吃,有的人干脆把鍋端出來,省的來回盛飯麻煩。那時,各家各戶的門前都有簡易的桌椅板凳。用一塊較大的表面比較平的石頭當桌子,再用幾個小石頭放在大石頭的周圍當凳子。人們都圍著桌子邊吃飯邊聊天,而我們小孩子呢,就端著碗四處亂跑著吃,通常是跑到小伙伴家,吃著飯玩著,吃完一碗,懶得回家盛,所以吃小伙伴家的飯也是常有的。不知為什么,總覺得別人家的飯格外好吃……
午飯后,大人們都睡覺了,這時候的村子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盛夏的陽光照的到處熱氣騰騰的,村中的路上少有過往的人,地里的玉米被曬得耷拉著葉子,無精打采的樣子。整個村子顯得格外安靜。只有樹上的知了在一聲聲的叫著夏天……
而我們呢?豈肯乖乖午睡?!早已跑到離村大概有一里地的河里玩水去了!村邊的那條河,是我們又一個活動的重要場地。我們三五成群的小伙伴們,鉆進河里盡情戲水玩耍。捉魚;在岸邊石頭下面摸螃蟹;或者在河邊玩沙子。通常一個夏天過去,都曬的黑溜溜的,我們才不管好看不好看呢,只要開心就好……稍微大點,我們都知道害羞了,中午不在去河里玩,而是改到晚上了,那又是另外一種景象了,等我慢慢給你講……
那條河,不僅僅是我們玩耍的地方,更是我們村種地澆水的重要水源。那時候,家家戶戶都種有水稻,就靠河里的水澆灌呢!一到夏天干旱時節,村里會組織人統一去修渠,通常是一家出一個人,然后一起去河邊挖渠引水。水渠修到地邊后,一家輪著一家的澆水稻,誰家澆滿了,自動封口,就去叫下家,都特別的自覺友好。所以,因為有了那條河,我們才能吃上香噴噴的大米飯。
當然,那條河也給我們帶來過災難。那是發洪水的時候,河里的水漲的特別寬,住的離河比較近的幾戶人家都被河水沖過。大多村民住的比較遠,家雖然沒被水沖過,但是莊稼被淹過。不過這樣的次數特別少,所以,記憶中的那條河總是無限美好……
下午,又回歸到楊樹林了。下午的樹林要比上午熱鬧多了。上午有些大人還要趁著天氣稍微涼快點下地干活,下午天氣酷熱,便來楊樹林里休息聊天。大人們有下象棋的,打牌的,也有帶著涼席躺地上睡覺的。我學會象棋,便是那時候總看大人們下,看的多了便會了。于是,大人們不下的時候,我們便會借來棋盤,自己下,只是我們不知道布局,總一味的吃對方的棋子,不一會,便一盤結束了。不像大人們,他們一盤棋能下大半天,就那幾個棋子,在他們手中,卻成了千軍萬馬,他們就像大將軍,運籌帷幄,一步步占領對方領域,直至對方無路可走,甘拜下風。所以,看大人們下棋也是格外的精彩,打發了許多我們漫長無聊的時光……
要說什么時候最熱鬧最有趣,那就是晚上了。皎潔的月光籠罩著大地,如同白晝一般。蛐蛐的叫聲 ,青蛙的叫聲,小狗的叫聲,不知名的蟲叫聲,交叉在一起,唱著熱鬧的交響樂。
而最熱鬧的是我們!幾乎所有小伙伴們都出動了,拿著手電筒,穿梭在村里村外的各個小樹林里摸"知了"。樹林里有很深的雜草,我們也不知害怕,深一腳淺一腳的摸索著走。抬眼望去,看到哪里都有星星點點的燈光,像螢火蟲一樣飛來飛去,你就知道有多少人在照“知了”了!一晚有時能照到五六十個,有時卻只有二三十個,那可是我們美味的食物啊!第二天早上,煎煎或者炸炸,又香又軟的肉,那個味道啊!簡直是我的童年最難忘的人間美味!
照完知了,大汗淋漓,跑到河里洗個澡,舒舒服服的回家去。把知了放到家,就又出來了,干嘛去?聽故事啊!深夜,涼風習習,大家都不舍得睡那么早,都在村頭的橋上坐著乘涼呢。
橋的兩邊,路的兩邊,坐滿了人。也有拿著涼席鋪在地上,舒服的躺在席上看著夜空,聽著大人小孩唧唧喳喳的說個不停。人越來越多,通常該有老人出面“說書”了,那是我們最愛聽的!見多識廣的老人,會講各種人物故事,戰爭故事,歷史故事,傳奇故事,神話故事……應有盡有!講的繪聲繪色,精彩紛呈。聽眾都乖乖的不再閑聊,豎起耳朵,入迷的融進故事中……
不知不覺,已經很晚了,我們的眼皮在不停的打架,有的小孩已經睡在大人的懷里了。講故事的老人一句:今天結束了,明天晚上再接著講。大家紛紛站起來,朝各自家的方向走去……
此時,月光如銀。傾瀉在大地上,照著回家睡覺的人們。各種蟲叫聲也沒有那么熱鬧了,好像也進入了夢鄉。四周靜悄悄的,顯得格外靜謐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