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溫暖的事是什么?
? ? 發個朋友圈朋友有朋友第一時間點贊,還是隨時一群死黨經常小聚?
? ? 一起來看下一件溫暖的小事,不知能否感動你
? ? 一頓便飯不算什么,但對朋友、對愛人、對親人也許感覺就變了不少,細水流長,也許一路過來溫暖值就慢慢升溫了
我一個朋友,有一個保持了多年的習慣,不管多忙,每個月一定要跟兩個最好的朋友吃頓飯。菜品怎么簡單都好,哪怕只是一碗雜醬面。
其實,要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約著見一面,吃頓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自己就有過這樣的經歷,跟幾個朋友約吃飯,每次微信上都說,什么時候約著一起去啊。對方回,好啊好啊。可“什么時候”真的就成了一個未知數。有那么一天,訂好了桌子,信誓旦旦地要去赴約了,碰巧領導臨時讓你加班,說好的聚餐就又耽擱了下來。
我問那個朋友,你是怎么堅持那個習慣的?或者,時間久了,這種習慣會不會就變成了一個形式?
朋友說,“我一直覺得,朋友圈再多點贊,也不及和朋友吃碗面條。現代科技是很發達,可是,畢竟不如面對面來得溫暖。
熱氣氤氳中,朋友見面聊天,相談甚歡,還一眼就能看出你胖了,他有黑眼圈了,看你不太開心啊……這些真不是在冷冰冰的電腦或者微信背后能夠感知到的。”
那么,你有多久沒跟家人朋友一起吃頓熱氣騰騰、推心置腹的飯?
我第一次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并且覺得跟家人朋友吃飯原來是件如此正式、需要慎重作答的事,是在去年。
那次,我代表公司去外地出差,跟另一家公司商討合作協議的細節。那天的會議一直開到凌晨五點,依然有許多細節沒有達成共識,于是決定回房間休息三個小時,然后再議。對方項目團隊里一個30出頭的小伙子,立馬收拾東西,急匆匆地要往家趕。
“就在旁邊的酒店湊合一晚上吧。”他的同事說,“你這路上往返就得兩個小時呢。”
他笑著搖搖頭,打個出租車走了。
他趕在老婆起床前到了家,輕手輕腳做好了早餐——她最愛吃的三鮮面,外加一片烤面包、一個荷包蛋。兩個人迎面對坐,笑意嫣然,邊吃邊聊些工作、生活上的瑣事。等她吃完,他麻利地收拾完碗筷,在八點鐘前又回到了會議室。
中午開完會,正好跟他一起下樓去自助餐廳,于是就聊起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說,這幾天老婆身體不太舒服,請假在家休養,而他工作這么忙,晚上回到家,老婆都睡了,所以,陪老婆吃頓早餐,是他們一天惟一能說會兒話的時間。他不想錯過。
我問:“你們是剛結婚不久嗎?還處在新婚甜膩的階段。”
“不是,我們認識十多年了,結婚五年,孩子兩歲。”
我有些詫異了。這樣的狀態,按理說,不太會這么在意一頓飯要不要在一起吃的啊。
小伙子說,之前其實也不這樣。在那半年前,他得到老板賞識,升了職,從此似乎每天都有寫不完的項目計劃,見不完的客戶,接不完的電話,回不完的郵件。早上天不亮就出門,披星戴月回家,早就成了常態,往往連周末都會搭進去。
連軸轉了幾個月,有一天,突然覺得心慌乏力,站不起來,眼前一黑,就那么倒在了電腦旁。同事趕緊扶他躺下,又打了急救電話,送到醫院一檢查,原來是心臟累出了毛病,這下不得不休息了。
養病期間,父母過來照顧他,每天換著花樣兒做他愛吃的。老婆給他送到病房來,就坐在床邊,看著他慢慢吃完。
“我那會兒就在想,假如當時有個好歹,醒不過來了,我最遺憾的是什么。有一個項目沒有爭取下來?最想要的那輛車終于還是沒有攢夠錢買?說好的換個三居室,結果還是只能擠在50平的蝸居里?都不是!”他說,“我竟然覺得好久沒有跟家人吃一頓像樣的飯,怎么那么讓人難受呢?”
于是,他開始重新思考人生如此匆忙的意義。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元,包容性也越來越強,可對于成功的衡量標準怎么還是那么單一?考上名校,有份高收入的工作,開著好車,住著豪宅,的確是人生贏家。但能陪伴在家人身邊,能常常跟他們踏踏實實地吃頓飯,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