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說他去年收入50多萬,想再增添多一輛50萬左右的7座車,現在有兩個娃五座車不夠坐了,問我要不要買多一輛好呢?
首先明確一下年收入和年薪并不是同等概念,年收入意味著是除了工資收入之外,再通過結合其他方式賺取的收入的總和,而年薪是一個人每年工作固定的薪資,性質就不一樣了。
但不管是年收入還是年薪,50萬的收入已經超越了社會上大多數的工薪階層和生產經營者了。
但這個收入屬于有錢人領域,可以隨便買買買了嗎?
與有錢人不一樣的是,窮人一般只會關注收入而非凈值。一個人的財富,不能只單單通過收入來衡量,而且要看凈值才比較準確。
凈值=收入-支出。
一個人的收入和支出往往成正比,收入越高,越想買貴的東西。對于年入50萬的人而言,首先他的收入并沒有比年薪50萬的人收入更穩定,而且除去成本開支剩下來的錢未必能滿足隨便買買買的境界。
所以這里就涉及到有錢人和窮人對于消費觀念的差別:
有錢人只關注凈值,不管是工資還是營業收入,存起來的才屬于自己的財富。在他們的財富藍圖里,對財富積累的渴望比消遣娛樂更為強烈,因為財富的積累可以帶來更多的財富。
而窮人思維只會關注自己的收入,再根據收入去衡量自己能消費哪個層次的物品。比如標題所寫的,年入50萬就想買50萬的車,如果不是剛需的情況下簡直是妥妥的負債。再說了,剛需也不需要花掉一年的收入去買一個只會貶值的消費品,而購買的理由無非離不開兩個字:面子。
這就是我們與有錢人思維、觀念的不同,有錢人想方設法地把盡可能多的錢裝入口袋,窮人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需求而掏空自己現有的甚至是未來的口袋(分期貸款)。
有錢人的錢很多,但是花得很少;窮人的錢很少,卻花得很多。
所以窮人花錢總有理由,比如不切實際地把家庭的幸福標準提高,覺得買貴的車可以提升幸福感等等,這像不像你平日里的想法?
其實適當降低對幸福生活的標準,我們可以活得更加舒適和自由。
年收入50萬固然是很厲害的,但我們對財富的追求不僅僅只停留在數量上,而且還得想方設法去保留它,讓財富為我們工作,給我們賺來更多的收入。
最后,并不是說我朋友年入五十萬是窮人,只是他的思維沒有根據財富的增長而增長,還停留在“窮人”階段,這對他自己的財富積累并沒有好處,因為人不理財,財不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