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幼兒園,大多數上是上12個月課的。暑假,也會有,但是只有短短的兩個星期。每個學校放假的時間也不同,小T的學校是7月底和8月初,共兩個星期。
8月上學后的,整個月都是暑假課程,在這個月里是沒有功課做的,小朋友回學校主要是去玩,通告上寫的是“我的開心暑假”。這個月學校里安排的活動還挺多的,有去電影院看電影,去動植物公園參觀,去中央圖書館參觀,參觀飲食文化博物館,故事分享日,還有探訪好朋友的活動。沒有外出的日子里,每天的主題也不同,什么水果日,便服日等等。
對于擔任家長義工,我們的家長們都很積極的,因為這是一個近距離接觸孩子的機會,會發現孩子的另一個方面,是與孩子共同的體驗。
從7月份接到通知要給小朋友們講故事,開始。我就在想,到底給誰,小朋友們講些什么呢?以什么形式講呢?因為以前有過去幼兒園講故事的經驗。畢竟,小T已經是老三了。
選故事
這個暑假,我一直在用毛筆字寫千字文,在寫的過程中發覺自己錯過了很多東西(以后有空會寫)。我在家里的書柜前,翻出了一本書《唐詩宋詞大全》。
書買了好多年了,一直放在書架上沒有看。還看到,我初中時候買的唐詩三百首。書也是干凈的很。
翻開《唐詩宋詞大全》,前言里面寫道:《唐詩宋詞大全》囊括了中國歷代唐詩宋詞中的名篇佳作,對于這些佳作,我們所追求的恰恰不是量全,而是質高。這些精挑細選的唐詩宋詞,不僅可以使孩子們讀來順口,背來容易,更能為孩子們打下扎實的古文基礎,為孩子們文學之路做好堅實的鋪墊。
其實在上學的路上,有給女兒背《笠翁對韻》,簡單的唐詩。離開家到學校門口,對接完或共同讀完一首詩,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所以我決定,這次講故事,我就講一首唐詩。
我選的唐詩是李白的《贈汪倫》。這首詩是詩仙李白為朋友的一首詩,里面還有一個典故。小朋友5歲左右,應該能明白這首詩。
故事開講
講故事的時間是早上的9點半,到達學校的時候,還有三位媽媽拿著故事書在門口等著呢。我們走進課時,課室里面的小朋友已經分成四組,我那一組有我的女兒小T和其他五位小朋友,四個女孩,兩個男孩。
老師給了我一個小黑板,書畢竟太小了,而且我那本書是簡體字版本,我用毛筆寫了這首詩在一張白紙上面(當然是繁體字),把它掛在小黑板上。
我先向小朋友們介紹了我自己,然后問他們的名字。然后引入了這首詩,《贈汪倫》。汪倫,他是誰呀?原來是大詩人李白的一個朋友。他因為這首詩出名了。他是怎樣認識李白的呢?噢,是十里桃花萬家酒店,“騙”了李白成為好朋友。
小朋友們都積極的反應。十里桃花,原來是十里桃花渡口,萬家酒店原來是一個姓萬的人開的酒店;踏歌,原來我們古代也有人邊唱歌邊跳舞啊,和現在流行的江南style之類的韓國歌舞形式差不多。
當然講故事的時候,我是用粵語說的,畢竟小朋友們平時用的是粵語,將首詩解讀分解完后,我們一起讀了兩遍。接下來我又跟同學們試著用普通話讀。咦,小朋友的普通話都不錯噢,只是幾個卷舌音和平舌音分不清,我們用普通話讀了三遍。
最后一個環節,小朋友,上白板前在這首詩的空白地方畫畫。畫有關這幅畫的內容。女孩子都喜歡畫花呀,蝴蝶呀,有一個女孩子還畫不個女孩子。班主任黃老師笑著問:汪倫在哪呢?李白在哪呢?還沒有輪到的同學對我手中的唐詩非常的感興趣,拿去看了。小凱說,我哥哥都四年級了,他也有學唐詩。有人說書中的人怎么穿成這樣?怎么和我們不一樣?……我們的故事時間約半小時,好像還意猶未盡。老師讓我和小朋友們一起合影留念,接著就離開了學校。
課后感想:
1、上課的時候我有問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能答得上來。但是我有提了一下,你們的媽媽叫什么?幾個小朋友中只有我的女兒能說出我的名字,其他的小朋友都是遲疑,或者說不知道。
2、而這次我的準備工作還是做得不是很充足。比如說那個乘舟那個舟,我知道女兒在前兩個月,學習主題是紙世界,學習的時候有做那個小舟的手工。講故事的時候我應該是帶著那手工來做教具的。記得當我提出這個手工勞作的時候,有個同學女同學說,她那天沒有上課。說到踏歌的時候,可能是放一段音樂,一段小朋友們自己載歌載舞的音樂,效果會更好。還有著這首詩,主要體現的是友情,幼兒園也有講過這個主題,只怪自己功課做得不足。
3、其實李白的作品小朋友們已經在學校里面背過最簡單的就是那首《靜夜思》。開頭也可以這首詩作切入點,這樣會不會讓小朋友們更有代入感呢?
4、我拿著唐詩是我以前在買的簡體書,而小朋友們用的是繁體的,我應該去圖書館借一本繁體的。
5、和老師溝通了一下。老師說如果是他們教唐詩的話,是要寫計劃,然后要小朋友是一定要做到怎樣的程度,比方說千尺這個長度單位,小朋友們連厘米,米的概念都沒有。我們要體諒和理解老師,老師們考慮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6、我還忘了布置課后作業了。我應該叫小朋友們,將這首詩試著,跟爸爸媽媽們說,讀。不一定是整首詩,可以是李白,可以是汪倫這個朋友,也可以是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也可以是踏歌,那怕是和爸爸媽媽說:今天,誰誰媽咪講了一首唐詩。
還有很多的想法,限于自己的文筆,限于時間的關系。經過這次講故事的經歷,讓我覺得,教育一個小朋友真的花很多的功夫。多些經歷,可以讓我們想法更多更好,然后通過行動讓我們變得更好。
我是三個女孩的媽媽grace,你們在育兒方面有什么想法呢?一起來探討下吧,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快樂成長,我們也能遇見更好的自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