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本文是“網文神農”的第7篇原創文章。
郭靖是誰,就不用科普了吧,《射雕英雄傳》的男一號,女一號黃蓉偶爾稱他“傻哥哥”,他的岳父黃藥師印象當中他一直是“傻小子”,還有洪七公、周伯通甚至傻姑都覺得郭靖有點“傻”。
但我說,郭靖才是金庸小說里最聰明的人!不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文/網文神農正文
1,郭靖“傻”的印象的由來
《射雕英雄傳》作為金庸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文字作品也幾經修訂,改編成影視作品多次,但人物形象基本未大變,而郭靖以“傻”聞名。
且看細節:“憨憨的模樣”、“有點兒呆頭呆腦,直到四歲時才會說話”,這是郭靖母親李萍對兒子的印象,這也是郭靖在全書第一次出現時的人設形象。
繼而是郭靖的啟蒙老師江南七怪,“辛苦六年”“奔波數千里”找到他,看到他“笨拙無比”,“都不禁悵然若失”。“韓小瑩長嘆一聲”、全金發出言要向丘處機認輸、朱聰說他不是學武的料,七怪“不由得心灰意懶”。
書上還加了一句“這番難過,只有比始終尋不到郭靖更甚”。這話就像平日里孩子惹事、大人生氣時,罵孩子不掙氣——別人教不如自己教,手上用勁極狠,嘴上說著:“打死了算了,就當沒生過。”而當時韓寶駒也是不停地擊打,不是郭靖,是“不住擊打地下沙子出氣,只打得塵沙飛揚,兀自不肯停手”。
一般一個人到了這種地步,基本沒救了。父母不嫌棄,是因為骨肉相連,這個道理易懂。每個人周圍都能看到一些癡傻的、殘疾的、低能的弱勢者,基本上是父母不辭辛勞地照顧著,還有那些犯過錯進過牢的,不計前嫌接納他們的一般也是父母,所以“金窩銀窩不如有個狗窩”這話的意義深遠又溫暖。而江南七怪對郭靖而言,是無冤無仇的外人,甚至是來幫他的,數量有七個之多,都判定郭靖“傻”。按照哲學邏輯和科學道理來講,基本這人是真“傻”,是扶不起的阿斗。而七人之中只有四怪南希仁覺得郭靖“很好”,也僅僅因為南希仁自己小時候也很笨,見到類似情景感觸頗深。
當然,按照套路來講,既然郭靖是主角,自然是會有大反轉的。這樣的套路太深,我們還是繼續看劇情。
在微弱的1/7票支持下,江南七怪勉強說服自己教導郭靖。期間發現了郭靖不少優點——俠義、堅韌,但書中是怎么描述的呢?
朱聰因傷口疼痛,平臥在馬背上,見郭靖此舉甚有俠義之心,說道:“孩子雖笨,卻正是我輩中人。”
郭靖天資頗為魯鈍,但有一般好處,知道將來報父親大仇全仗這些功夫,因此咬緊牙關,埋頭苦練。雖然朱聰、全金發、韓小瑩的小巧騰挪之技他領悟甚少,但韓寶駒與南希仁所教的扎根基功夫,他一板一眼的照做,竟然練得甚是堅實。
看到沒有?每次表揚前,都先說郭靖“笨”、“魯鈍”,詞語雖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郭靖“傻”。
初入江湖,郭靖遇見的第一個對他說話的,是一個騎駱駝的白衣人,也跟他無冤無仇。郭靖分不清男女,覺得對方好看多看了一會兒,那白衣人就喝道“楞小子,瞧甚么?”。
繼而,遇見了女一號黃蓉,金庸大大都不忘拉上個路人甲店小二,讓他在心中暗罵郭靖“你這傻蛋”,強調一下他的“傻”。
郭靖第一次行俠仗義——比武招親中完顏康勝了卻要撇下穆念慈,郭靖氣憤不過對上了完顏康,完顏康叫他時用的是“傻小子”。
我們在大馬路上瞎逛撞了個老者,陪同的朋友禮貌向對方道了歉,突然老者雙眼冒光覺得你朋友大有潛力,原來是皇帝微服私訪,將朋友封為封疆大吏,順便也把你提拔了。這樣的橋段,網文小說里比比皆是,在《射雕》里,郭靖遇見的貴人是洪七公,伴隨的人是黃蓉,在她的百般計謀下,郭靖武功突飛猛進,躋身武林上層。可洪七公對他是個什么印象呢?
洪七公冷冷的道:“你爹爹這般大的本事,你又何必要我來教這傻小子武功?”
“嘿,你這楞家伙笨頭笨腦,你岳父聰明絕頂,恐怕不見得喜歡你罷?”
“老叫化從來不收徒弟,這種傻不楞的小子誰要?只有你,才當他寶貝兒似的,挖空心思,磨著我教你傻女婿的武功。”
“傻小子心眼兒不錯,當真說一是一。”
“滿頭大汗的練了這么久,原來連這點粗淺道理還剛想通。可真笨得到了姥姥家。”
洪七公教了一招,一連說了6次“傻”。
在桃花島,黃藥師稍微認真對待郭靖時,又是個什么印象呢?自然也是連續的“傻”。
“見這傻小子為了自己女兒奮不顧身,對他的惡感登時消去了大半。”
“眼見這小子雖是傻不楞登,但這個“癡”字,卻大合自己脾胃。”
縱觀全書上下,親朋、師長、對手皆覺得郭靖“傻”,無論是貴為“四絕”還是江湖一般高手如梁子翁,在說郭靖時都不約而同地用了“傻小子”,乃至前面提到過的綠葉得不能再綠葉的店小二都說他“傻蛋”。
乃至到了全書結尾部分的“華山論劍”,郭靖取得嬌妻、武功又大成,正是愛情事業巔峰之時,洪七公仍然罵他“傻小子”。
120萬+字中,幾十人眾口一詞,看來郭靖真“傻”!
2,前人珠玉中郭靖的“聰明”
其實本來今天是要評一本書的,無意中想到了這個題材,又翻了一遍看過幾十遍的《射雕》,又度娘了一下前人的珠玉,發現已有不少人做過類似的評價,但自覺仍有補遺之處,也就繼續寫了下來。
歸納一下前人的觀點大致有兩方面說郭靖聰明:
一是一個成語,“大智若愚”,這個詞一用都不用多加解釋,中國人都明白。只不過顯得有些虛,又有送帽子之嫌,但是好話,好話總是人喜歡聽的,不然二次元的郭大俠出來打我“降龍十八掌”可吃不消。
二是武功比較。無論是貼吧還是現實當中,金迷們都已做過整理,意思是郭靖學武功極快,而且學了高深武學。郭靖17歲出道常常被打得鼻青臉腫,19歲華山論劍時已能和東邪北丐打成平成,成為江湖中的五大高手之一。而四絕和后來的楊過,成名時都在25+了。學降龍十五掌用了3個多月,武功卻超過了聰明的翩翩公子歐陽克,而歐陽克學了西毒20年武功且是西毒用心親授。再說到絕世武功《九陰真經》,郭靖用了半年時間學會了全部。
要知道古今中外,19歲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的屈指可數,年幼登基苦熬親政的嬴政、康熙,多才多藝的達芬奇,絕世奇才特斯拉,科學巨匠牛頓……留下的要么是讓后人一輩子都學不完的知識,要么就是想穿越回去體驗一把的絕世偉業。
再看兩段原文:
“這雙手互搏之術卻正是要人心有二用,而研習之時也正是從“左手畫方,右手畫圓”起始。郭靖初練時雙手畫出來的不是同方,就是同圓,又或是方不成方、圓不成圓。苦學良久,不知如何,竟然終于領會了訣竅,雙手能任意各成方圓。”
“兩人來到華山南口的山蓀亭,只見亭旁生著十二株大龍藤,夭矯多節,枝干中空,就如飛龍相似。郭靖見了這古藤枝干騰空之勢,猛然想起了“飛龍在天”那一招來,只覺依據《九陰真經》的總綱,大可從這十二株大龍藤的姿態之中,創出十二路古拙雄偉的拳招出來。”
連聰明的黃藥師、黃蓉、楊過也學不會的雙手互博之術,他也能學會。而到華山論劍時,他看到華山下的十二棵松樹就能自創拳法!
要知道自創武功這種事,一般都是開山宗師干的,黃裳(九陰真經,沒出場)、王重陽(全真劍法、先天功,沒出場)、林朝英(玉女心經,沒出場)、逍遙子(天山折梅手、小無相功、北冥神功、凌波微步等,沒出場)、黃藥師(落英神劍掌,高手配角)、張三豐(太極拳、太極劍,高手配角)、慕容龍城(斗轉星移,沒出場)、和黃裳下棋贏了的某和尚(九陽神功,沒出場)、獨孤求敗(獨孤九劍,沒出場)、百損道人(玄冥神掌,沒出場)、袁士霄(百花錯拳,高手配角),金庸小說十四部(不算越女劍)總共也就十來個。如換個層面的話,這種事相當于開國皇帝,或者次一點的,是能開疆拓土的英主,縱觀中國歷史千年,真正意義上的開國皇帝和能夠開疆拓土大有作為的英主也就數十個。
金庸小說里除了宗師,這樣的人屈指可數,郭靖之外,只有周伯通(雙手互搏、空明拳)、楊過(黯然銷魂掌)、白眉鷹王(鷹爪功),歐陽峰倒練九陰真經威力巨大姑且算上,原莆田少林寺大弟子林遠圖根據殘本葵花寶典自行參悟出“辟邪劍譜”,其余的都是比較爛的如沖靈劍法之流。
且不說以后怎樣,至少在當時郭靖已是一代宗師風范,之后自然也配得起“北俠”之稱。如此之人,自然也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頂尖“聰明”人。
3,金庸大大自己寫的“聰明”的郭靖
我且偷偷懶,從《射雕》書中找些證據,當作“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且看:
“郭靖待大眾走遠,清理戰場的士卒也因天黑歸去,這才從樹叢中溜將出來。”
這段話出自全書第三回《大漠風沙》(老版十三回《雪地產兒》),講的是郭靖躲在灌木中觀看鐵木真大軍和人交戰之后。兩段描述鋪墊之后,還用了“這才”“溜將出來”來描述,可見郭靖聰明之極,確保安全才行動。換作傻的人,你說是應該出來吶喊,還是沖上去砍殺,或者早早的大模大樣地走出來回家?
再看他面對高位者鐵木真時的表現:
他(鐵木真)出了一會神,回過頭來,見郭靖站在身邊,問道:“你怕么?”郭靖道:“我在想我媽。”……郭靖聽著這番抱負遠大、胸懷廣闊的說話,對鐵木真更是五體投地的崇敬,挺胸說道:“大汗,咱們能戰勝,決不會給膽小卑鄙的桑昆打敗。
華箏對郭靖悄聲道:“把雙雕獻給我爹爹。”郭靖依言捧起雙雕,奔到鐵木真馬前,一膝半跪,高舉過頂……郭靖不掩哲別之功,道:“是哲別師父教我的。”
看看這兩段,郭靖掩飾害怕用“我在想我媽”回答,后面又用了“膽小卑鄙”形容了鐵木真的敵人桑昆,獻雕時是“奔到”和“高舉過頂”。我想如此場景害怕時想家人是自然的,但這么回答無疑是郭靖用心想過的,包括“膽小卑鄙”的形容,而獻雕時的動作說明他深知草原禮節、鐵木真習性或者說郭靖很“聰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后面鐵木真贈金刀那個場景的一些細節。
再看看他的武功方面,不說練武如何厲害,來說說為何他能學得這么多武功:
要知道武俠世界里最大的禁忌就是偷學武功,不僅僅是指自己偷偷去學,還包括師父沒點頭就學,所以《誅仙》里張小凡早早學了田靈兒私授的心法田不易會大怒,《笑傲江湖》里令狐沖偷學了失傳的華山絕招岳不群很生氣,還有很多小說當中,犯了這一條的都是要廢除武功、逐出師門的。
要知道桃花島一門,九陰真經被盜后黃藥師親自把弟子都搞殘廢使之武功幾廢逐出師門后,沒有黃藥師允許,他的弟子連親生兒子都沒有教而讓他自己學別派的武功。
江南七怪察覺郭靖武功大進有異常時,如何反應:
全金發攻勢凌厲,毫不容情,突然間雙拳“深入虎穴”猛向郭靖胸口打到。這一招絕非練武手法,竟是傷人性命的殺手絕招,雙拳出招狠辣,沉猛之極。
朱聰“呸”的一聲,伸手往他胸骨頂下二寸的“鳩尾穴”戳去。這是人身要穴,點中了立即昏暈。
你看,都是殺手絕招,對準人身要穴。而郭靖是怎么應對的呢?
郭靖心念一動:“難道那道長教我的竟是內功?”說道:“這兩年來,有一個人每天晚上來教弟子呼吸、打坐、睡覺。弟子一直依著做,覺得倒也有趣好玩。不過他真的沒傳我半點武藝。他叫我千萬別跟誰說。弟子心想這也不是壞事,又沒荒廢了學武,因此沒稟告恩師。”說著跪下來磕了個頭,道:“弟子知錯啦,以后不敢再去跟他玩了。”
朱聰揮手命郭靖出去,郭靖又道:“弟子以后不敢再跟他玩了。”
如果是一次說“玩”,我相信是自然反應,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玩”,郭靖擺明時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以之化解,更何況金大大還明明白白地寫著“心念一動”這一句。待到后面馬鈺出面向江南七怪解釋,郭靖第一次偷學武功的危機就此解除。
有過一次,再來說郭靖第二次學別派武功。
黃蓉知道他要傳授郭靖掌法,歡歡喜喜的去了。洪七公向郭靖正色道:“你跪下立個誓,如不得我允許,不可將我傳你的功夫轉授旁人,連你那鬼靈精的小媳婦兒也在內。”郭靖心下為難:“若是蓉兒要我轉授,我怎能拒卻?”說道:“七公,我不要學啦,讓她功夫比我強就是。”洪七公奇道:“干嗎?”郭靖道:“若是她要我教,我不教是對不起她,教了是對不起您。”
要說有過一次性命攸關的經歷,一般人都應記得,好吧,姑且當作郭靖是“傻瓜”,非要兩次才記得。可是他沒有想到師父允不允許,卻是想到了“蓉兒要我轉授”,不得不讓人生疑。更何況他初遇洪七公時的反應是:明明覺得洪七公“好生無禮”,但“心知有異,不敢怠慢”,“言下甚是恭謹”,完全沒有“傻”的表現。
換作現實生活中,我們遇見了對自己無禮的人,幾個人能“恭謹”,估計早就娘希匹、個板板、糟老頭之類的三字經甩過去了。
還有交往過程中,“黃蓉向他使了個眼色,郭靖就不言語了。”看到沒有,是“眼色”,古靈精怪的黃蓉的眼色,郭靖看了秒懂——不言語。現實生活中,你能遇見幾個能懂你眼色的人,估計你的眉毛擰成了麻花,對方還是一臉呆滯或者好奇地問一句:“請問你哪里不舒服嗎?”
再來說郭靖第三次學別派武功:
學空明拳時還當陪周伯通解悶;待到周伯通要傳雙手互搏之術時,已是自己覺得“好玩”(你看又是一個“玩”),看來郭靖是用熟了“玩”來應對“偷學武功”。待到要學九陰真陰時,他已是大喜。
原文如下:
(周伯通)莊容對郭靖道:“賢弟,我在洞中耽了十五年,除了一套空明拳和雙手互搏的玩意兒之外,還想到許多功夫,咱們閑坐無聊,待我慢慢傳你如何?”
郭靖大喜道:“那真是再好也沒有了。”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未經師父同意學成別派絕學之人,智商不低情商也不低,郭靖自然是“聰明”之人。
再看看郭靖初入江湖時的表現:
作為菜鳥的郭靖,第一次遇人攔路,“發眼見身右高山壁立,左邊卻是望不見底的峽谷”,拿定的主意是“我放馬疾沖過去,她們非讓路不可”?。第一次遇到敵手發暗器,雖然“牢記眾師父的囑咐,事事小心謹慎,只怕暗器有毒,不敢伸手徑接,除下頭上皮帽,扭身兜去,將兩件暗器都兜在帽里”。
應變飛快,方法得當、穩妥、有效果,足見機智!
第一次救人——王處一中毒,自己沒辦法,他立馬想到“黃賢弟聰明伶俐,我先跟他商量商量”。黃蓉故意考驗,郭靖想的是“她計謀武功都遠勝于我,聽她的話一定錯不了”。面對長輩、有恩之人的性命攸關之事,他立馬拿定主意借助外力解決,善于借力之人自然也不是傻瓜。換作是現實當中的我們,估計大多人已經亂了腳,腦門上都是汗了。
到王府盜藥,不知道是哪四個藥瓶,他“取過一疊白紙,每樣藥材都包了一包”,足見謹慎、細致。
第一次遇見武林高手洪七公時的表現前面已說過,再來說說他見另一個武林高手時的場景。
郭靖忙上前拜倒,說道:“弟子郭靖參見黃老前輩。”黃藥師道:“我的弟子陳玄風是你殺的?你本事可不小哇!”郭靖聽他語意不善,心中一凜,說道:“那時弟子年幼無知,給陳前輩擒住了,慌亂之中,失手傷了他。
拜倒是“忙”,后面又說“年幼無知”、“慌亂之中”、“失手”、“傷”,明明陳玄風是被郭靖殺死了!這種說法就像前面偷學武功時說的“玩”,郭靖用起來熟練之極。
其實金大大通過穆易之口對郭靖有過一次評價,說他“顯然心地純厚,全然不通世務”。我覺得這個評價其實最適合郭靖,而那個“傻”是被金大大刻意營造出來的假象。
再看看郭靖臨機應變能力:
被梅超風第一次抓住時,朱聰一提醒,郭靖斷斷續續地改口自己為“尹志平”。雖然表現拙了點,但仍然應變到位了。
第二次被梅超風抓住,郭靖已懂得和她條件互換,臨時還會增加籌碼讓梅超風多做一件事去救黃蓉。
被大蛇盤住,只有嘴巴能動時,就用牙齒咬死毒蛇,還懂得吸蛇血使之無力。
再看看郭靖交朋友:
剛見面,稱人家“小兄弟”,沒幾天就已經稱“好朋友”,再幾天已是“黃賢弟”。
好吧,我也懷疑郭靖早就看破黃蓉的女扮男裝,因為這之前郭靖“剛剛”經歷了白駝山的四個女的男裝打扮,被人喝過“愣小子”,他也紅過臉,還被江南六怪教育過,而這個“剛剛”只有半日左右。
美色當前,故意裝傻,以獲芳心的嫌疑大增,那么再看看郭靖如何對待紅顏。
女配一華箏:
郭靖被封為金刀駙馬的時候,一時不知怎辦,以呆立應對,等到“酒宴過后”回家找母親李萍商量。如果他傻的話,他估計當場就拒絕了,也不用回家找人商量。可見郭靖是清楚拒絕的后果的。
而郭靖離開大漠時對華箏的擁抱,其實就是暗示。
華箏見他硬繃繃的全無半點柔情蜜意。既訂鴛盟,復當遠別,卻仍與平時一般相待,心中很不樂意,舉起馬鞭,狂打猛抽,只把青驄馬身上打得條條血痕。
郭靖躲到江南之后,更是一拖再拖,“拖”可是計策。
女配二穆念慈:
拋開穆念慈和楊康的比武招親及后續糾纏,在一處客店里,丘處機和江南六怪可是逼過郭靖娶穆念慈的,還說“依你爹爹和楊叔叔的話”,可面對美麗的穆姑娘、面對恩師、面對長輩、面對父親的遺言,郭靖拒絕了。壓力這么大,郭靖的回答也變得非常干脆。
那知郭靖仍是搖了搖頭道:“我也不娶這位姑娘。”
再到真命天女、女一號黃蓉來了:
郭靖談論“彈兔、射雕、馳馬、捕狼等諸般趣事”,讓黃蓉“聽得津津有味”。說著說著就摸了黃蓉的手,“只覺他手掌溫軟嫩滑,柔若無骨,不覺一怔”,然后看到了他“頸后膚色卻是白膩如脂、肌光勝雪,微覺奇怪”。
結合前面的諸多細節,郭靖在“一怔”、“奇怪”之后自然應該察覺了黃蓉是女兒身,他初入江湖第一次歷練可就是辨別女扮男裝。
所以后面,他送給黃蓉的禮物是不成模樣的點心,夸贊黃蓉漂亮用的是沒見過的“雪山頂上的仙女”。
裝傻一直裝到“好朋友”變為“黃賢弟”,再變成“蓉兒”。自此,郭靖這個“傻小子”人生開了掛,立馬遇見了貴人,學了“降龍十八掌”,開始混入武林上層社會;到岳父家拜訪,又學了空明拳、左右互搏和背下了九陰真經;給老婆治病,又悟通了九陰真經。自此,左嬌妻、右絕學,已站在了江湖巔峰,華山論劍只不過是走個過場鍍鍍金罷了。
4,結論:郭靖是金庸小說里最聰明的人!
綜上,無論是本能反應、各種第一次、面對權貴的表現、學武功的快速和破解武林大忌以及臨機應變能力和交友撩妹能力等諸多方面來看,郭靖才是金庸小說里最聰明的人!
而他的傻,是黃蓉這個鬼靈精怪的女主襯托的緣故,有金大大從頭到尾借書中人物一再強調的緣故,不信的話,你讓人在你耳邊十幾年說幾百遍“傻”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