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寫自媒體的人,都不會不知道咪蒙。一個愛吃小龍蝦的自降逼格的新媒體領軍人物。前不久她在網上聯合vivo手機和一汽馬自達CX-4發起第一屆新媒體創作大賽,第一名有50萬獎金,以及“出暢銷書”“文字被拍成電影”“微信公共號10w+”等誘人條件,使得很多新媒體者蜂擁投稿。不能說,我沒有一絲心動,但幾番思考后,我果斷放棄了。
【放棄原因一:成功是不可復制的】
無可否認,咪蒙是非常成功的,以至于我們看到了榜樣,就以為路在前方。可是,觀看咪蒙履歷,山東大學文學碩士,曾任南方都市報深圳雜志部編輯12年,于2014年(時已擔任首席編輯),“38歲的她卻選擇辭職創業,把房子賣了換300萬,加上朋友的150萬,一共400多萬,成立了萬物生長影視公司,注冊資本近532萬人民幣……好景不長,2015年8月公司運營不善,400萬悉數散盡”。然而,她并沒有氣餒,于同年9月開了微信公眾號,短短一兩年時間已是行業巨擘,并再以500萬注冊“北京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東山再起。
反觀咪蒙,你會發現,如果一個人的野心是一片森林,他肯定能得到一棵大樹,但若一個人的野心只是一棵大樹,或許只留得幾片樹葉裝點詩情罷了。咪蒙的野心絕不是做微信公眾號,公眾號只是一種手段,一個平臺,借這個平臺她解決了創業資金問題,廣告傳播成本,更重要的是有大批優秀人才前往賣命。
最重要的是人才。想當年燕昭王為報齊國之仇,修幽州臺(又名黃金臺),尊郭隗為師,使得群賢畢至,俊杰齊集。最后將領樂毅,領兵攻陷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使齊幾乎滅亡。
咪蒙深諳此道,才會寫《不是90后員工不行,是你不行》一文,才會寫鐘小鐘逆襲的故事,才會在文中屢次提及和員工的一些戲謔又溫馨的對話。從她文章的描述中可見,她公司工作氛圍頗好(還可以看小黃文),沒有死板的管理,職場的惡習,而她雖是老板,從不端架子,“我的粉絲有1000萬啦!!!黃小污和安迪批準我今天放一天假,不用寫稿,并且還獎勵我吃小龍蝦。簡直感!動!哭!啊!——擦,明明我才是老板好么!”試想,誰不愿在這樣的老板手下謀事。
而這次大賽,從參賽須知可見咪蒙的野心正是通過“招賢納士”完成自己的影視公司騰飛之夢。大賽要求參賽者:
必須保證是沒有與任何第三方出版代理合約或經紀約在身的自然人,參賽者完全擁有參賽作品及將來作品的知識產權及所有相關自主權利。參賽者許可主辦方可將其參賽來稿作品、報名資料,以及整個大賽期內創作的文章、主辦方及協辦媒體對參賽者的采訪、與參賽者的電話采訪記錄、參賽者微博、博客上的內容等,以任意形式獨家使用在與大賽相關的任何媒體以及比賽期內和比賽結束后的相關出版物上。
顯而易見,這根本就不是一起關于50萬獎金的大賽那么簡單的事情,這是一起造星運動,被選中的人就似簽約明星,此后賣身于咪蒙團隊。當然這或許是一場雙贏,只是你真以為自己以后就可以借此騰達了嗎?甚至幻想成為第二個咪蒙?
你有咪蒙的學歷工作背景嗎?你有她欠債百萬東山再起的魄力與實力嗎?你有她自降逼格、迎合俗世的策略嗎?你有她即便被撕依然樂觀前行的超人心態嗎?她的成功無法復制,因為即便這些你都有,你已經錯過了微信公眾號的紅利期,仿佛這一碗粥已經盛好,別人的已經涼了不想吃,你才剛端起,還以為可以憑此喂飽才情,逆襲翻身。
你,最終淪為別人公司的一個寫手罷了,你也許很快有10w+,甚至拿到不菲的廣告費,但你卻不會為自己發聲,像一個御用文人,飽食終日,卻再也寫不出真正屬于自己的作品。
記住你當初創號的初衷,記住你的夢,記住,公眾號只是傳播你的一種手段。而它,不是你。
更何況,現在很多人關閉了朋友圈,而微信文的最大傳播途徑就是朋友圈,最大吸粉法則是復利效應,如果有一天又有新的聊天工具,而“朋友圈”也不復存在了,你是否便再沒有創作的動力了?可一個只看觀眾不讀自己的演員,根本就配不上更好的舞臺。
【放棄原因二:財富自由是個幌子】
最近很多公眾號都在談通過寫作可以建立自品牌,從而實現財富自由,那種煽動性,使我這個窮人顯些也被帶到溝里。
“財富自由”,多么誘人的四個字,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持續保障的前提下,又能夠有足夠多的時間和足夠多的金錢做你想做的事。可是,我想很多幻想財富自由的人對于“做你想做的事”是迷茫的,他更多是希望以金錢來提高生活品質和社會地位,從而可以大膽放肆地買買買,可以有更高逼格的話語權,因為社會以金錢將人分為三六九等,而沒有人愿意永遠被踩在底層。
可是真的會有財富自由嗎?對于月入50萬的自稱為“高級打工仔”的Spenser而言,他說“我只不過被困在更大的牢籠里,長了雙與自由無關的翅膀”。如果月入50萬都還在寫《我這么努力,為什么還焦慮?》,并且這還是一篇沒有答案的軟文,那么月入還不到5千的你又會作何感想?
而真正財富自由的人,如馬云,卻在一次演講中說卻自己沒錢,底下群起而噓之,我卻并沒有認為他在說謊。真正財富自由的人,往往生活簡樸,欲望純凈,更希望以一己之力為社會謀福。錢財于他們而言,不過是銀行卡上的數字,周轉的資金,又一次大膽嘗試的砝碼,和超越金錢、超越地位的社會擔當。
原來財富只是富人的名片,是富人與世界溝通的語言,是富人思考世界的方式,卻并不是富人最終的歸宿。
只有看透財富為何,才能真正獲得自由。像杜月笙,在一無所有時能夠仗義疏財聚人心,在家財萬貫后能夠臨死不追欠債人,他知道成也金錢,拜也金錢,將金錢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才能真正把控自己的人生。
我知道,像我這種窮人寫這種文章終會讓人恥笑,仿若一副吃不到葡萄偏要說酸的可悲嘴臉。其實,我愛錢,只是我明白金錢是讓你活得更有尊嚴的武器,卻不是你盲目信仰的圖騰。
試問,若真有從天而降的50萬,你當如何?如果你的實力,配得上你的財富,50萬又有何難?如果你的實力,配不上你的財富,50萬過后,又能怎樣?
【放棄原因三:創作才是最大的自由】
我曾反思自己的創作經歷,從初三時一首詩歌寫起,到今天不知多少字的存稿,其間掙扎反復,但從未放棄。最難忘的是在榕樹下的那段經歷,有著到現今依然保持聯系的摯友。可最后榕樹下倒了,它見證了純文學的天堂和地域,也見證了我靜心沉淀的年華。
寫作的本質是什么?我最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為名?為利?為心?為讀者?如果雙贏必當更好。可我相信,那個總想著名利雙收的寫手是不可能真正持續地寫出好作品的,因為寫作本質是一個人對生活的感受和對問題的反省,即便為了引起讀者共鳴,它首先要求作者勇敢交付真心。寫作,除去應用文體,本質是心與心的對話,神與神的交流。不管社會如何運轉,各種文體如何變化,一個經常能靜下來記錄生活并且和自己談心的人,生活都不會太差。
而生活,是沒有自由可言的。你說不愿做籠中鳥,可誰又何嘗不是套中人?如果人沒有欲望,干脆連生命都可舍棄;如果人有欲望,欲望就是你一生的牢籠。所以,創作于我,慢慢沉淀為迷茫人世尋找自己的一種手段,雖然做不到如莊子般“曳尾涂中”的決絕和洞達,但我可以在文字的世界里翻山越嶺,看更好的風景,做更好的人。
人,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而寫作,讓你暫時拋下世界,擁抱自己,垂問心靈,那一刻你才是個徹頭徹尾自由人。寫我所寫,思我所思,憂我所憂,樂我所樂,就算點燃不了世界,起碼引爆了自己。
如果連創作這點自由都沒了,名利雙收,會不會是另一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