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步月
每個人的性格都有不同的特質,有些人善思,有些人懶惰;有些人執拗,有些人平和;有些人矯情,有些人耿直。
不同的性格特質構成了不同的人生,因為你的性格特質,所以你才是獨一無二的。
那么有沒有在某個時候,你會思考自己性格為何如此?是因為父母,因為經歷,還是因為成長中發生的某件扭轉你性格的大事?
是什么讓你成為了今天的你?
在傾聽大家的意見之前,我想先來談論一下自己。
我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村人家,自然是少不了干農活。干農活是辛苦的事情,干過的人定會深有體會。
可是我卻很感謝自己干過的農活,因為我很多特質的養成,他們是著功不可沒的。
農家里的農活很多,給麥子撒化肥,養殖春蠶,打棉播,種棉花,給玉米除草,點豆子,打農藥,收棉花,收割稻子,撒麥種。。。。。。農活是干不完的。就像那綠油油的韭菜,一茬過去,一茬又起,無窮無盡。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何止是春草,還有年年有重復、歲歲如昨日的農活啊!
在農活中,春蠶的養殖稱得上是戰線拉的較長的一項。
初期,會拿到一張紅紙,里面放了星星點點的蠶寶寶“種子”,黑黑的一小撮,只有大概一個指甲蓋面積大小。就是這么不起眼的一丁點種子,過不了一個月,待他們長大后,會成長為占地150多平米的大蠶們。
摘桑葉是養蠶中的一項大事。剛開始只需摘幾片他們便可飽腹,過不了兩頓飯,就要摘半口袋,再過一天,就要兩口袋。最后蠶上山的時候,他們幾乎每時每刻都要吃吃吃,屋子里只能聽到他們吃食物發出的“莎莎”聲,綿綿的,又脆脆的,看到他們吃的這么歡快,我的心里也是充滿歡喜。
為什么呢?因為等他們長大后,結網,成繭,摘繭,再把他們賣掉,然后媽媽就會給我買新衣服。
果然對一件事越是擁有期待,就越是擁有動力。
然而摘桑葉卻是件耗時且痛苦的事。那個時候媽媽會在早晨五點起床,伴著星辰,踏著露水,前往田地摘桑葉。除了一點點的吃飯時間,其他的時間都在摘。從冷清的早晨摘到炎熱的中午,從疲乏的中午摘到蚊子多的可怕的晚上,從幾乎想放棄的晚上摘到露水打濕衣服的夜里,一直摘到12點多。
到家后,再花3個小時的時間去給蠶喂食,這個時候已經是凌晨3點了。在媽媽精疲力竭之后,也就只可以休息2個小時就又要起床去摘桑葉了。
但是即使是在如此繁忙的工作強度下,爸爸媽媽也沒有因為勞累而沖我和妹妹發過什么脾氣,很好的照顧著我倆的起居。夜晚,在他們還在田地里勞作時,由奶奶看著我們入眠。
那個時候,入睡前我常常會想,爸爸媽媽為什么可以干這么久而不累呢?后來當自己也參與到辛苦的勞作中才明白,并不是不累,而是累了也要堅持。
這不是堅持,這是堅韌,比堅持更多一份信念。
也是因為如此,我做事的爆發性雖然不強,耐力與持久力卻是可以。因為在一片一片的桑葉摘除中,我的耐力潛能得到最大化的激發。
稍微長大一點后,會和爸爸媽媽一起摘桑葉。你問我摘桑葉除了熬時間,會很累嗎?是的,會很累。
媽媽在摘桑葉時,會很迅速的折彎一枝桑樹條,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手把葉子從底部“咻”的一下擼到頂,隨后枝條就“嘩啦”一下彈回去,稍不注意就會打到臉。手掌心被枝條劃的全是道道紅印,每片葉子的莖都是硬硬的,劃到手心的感覺很疼。次數一多,感覺會麻木,但其實疼痛并沒有減輕。
可以把枝條折彎的是輕松一點的方式,更痛苦的是枝條沒法被折彎,只能一片葉子一片葉子的摘,直到摘的踮起腳尖再也摘不到的時候才停手。然后媽媽會對著那片葉子輕輕嘆息一聲,好像那片葉子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是件讓人惋惜的事情。
這一條條、一根根樹枝,綿延成大片大片的桑樹林,稠密,悶熱。一直在里面的蜘蛛網、小蟲子時不時地出現在眼前,土地里常常是黏黏的,沾在鞋子上的一點泥土也成為了加重辛苦的利器。
在這樣的機械性、疼痛性勞作中,我摘桑葉的速度卻做來越快,怎么說呢?樂此不疲。
知道一件事是必須要做的,那么我一般不給自己找借口。只想著怎樣才可以把這件事解決?怎么才可以做得更好?
懶惰從何而生?除了源自內心的本能,也是源于不知道懶惰需要承擔的后果。如果一個人曾經經歷過因懶惰導致的無法承受的后果,那么我想他心里會有所銘記,也會相對容易的改掉自己的懶惰。
每次我低下頭看著腳邊的口袋,才知道摘桑葉只是單純的體力活,如何塞滿袋子才是體力與毅力的雙重折磨。每次摘了半天才填好袋子的底部的時候,我總是問媽媽:“什么時候才可以摘滿一袋子呢?”媽媽總是一邊摘桑葉一邊說“快著呢,你再摘一會就滿了!”我不信媽媽的話,看著這僅僅墊了底的口袋,再想想還有幾十個袋子要摘,我就覺得要崩潰。每當這個時候,媽媽總是把她摘的桑葉塞到我的袋子里。也是奇怪,只要媽媽一向里面放桑葉,我就覺得這個袋子里的桑葉變得好多好多,于是也加把勁,繼續摘下去。
當我和之前一樣,把桑葉向袋子里塞時,卻發現已經塞不進去了。低頭一看,哇,鼓鼓囊囊的一大袋子的桑葉已經把袋子撐的滿滿的了!
于是立刻去拿下一個袋子,因為我知道還有無數個這樣的袋子需要我們去裝滿。
為什么遇到困難不要怕?因為不是你怕它,它就會消失。
如果你在一條路上遇到一個搬不動的石頭,你選擇繞著走,那么在另一條路上也一定會遇到你搬不動的石頭。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力氣,把石頭搬開。這樣不管你在哪條路上,都行得通。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想吃零食卻不想下樓,想著大不了忍住這一時的口舌之欲;想寫作業卻不愿意出溫暖的被窩,想著大不了遲點再寫,總之老師收之前寫好就行;想學唱歌卻不去開口,想著可以晚幾年再學也沒什么關系。
可是農活不一樣。蠶上山就一周的時間,這一周決定了蠶最后會結怎樣的繭,結多少繭,而這就決定了這次養蠶可以收獲多少,就影響了我下次的學費是否能及時交的上!
一秒也推不得!
所以,我現在做事的習慣就是,不管這事多難,我得把它做完,做好,再去做另一件事。
農活有它自己的獨特之處,它急不得卻又慢不得,它苦的很卻又甜的很,對它也是又愛又恨。
恨它,能不恨嗎?因為它,流過多少汗水?吃過多少灰塵?曬過多少驕陽?又看著爸爸媽媽勞作到何種辛勞的程度?可是,我也愛它,因了它,家里才有經濟來源,才可以讓我上學有了經濟支持,才可以讓我萌生變得越來越好的思想,也才會有了今天的我。
愛恨只是一瞬間的情緒變化,但是對于農活,我一直是保持著感恩的心態。
土地給予我們生命,在土地上赤腳走的太久的孩子是沒辦法遠離土地的。誠實的霓虹燈絢麗多彩,我卻在入夜后的鄉村田野里看到滿地黃金。
那么親愛的你呢?你會在深夜無眠時默默地讓回憶涌上心頭,回味那一抹甘甜或者苦澀?是什么影響了你的性格呢?又是什么在潛移默化中讓你成為了今天的你呢?
我是步月,堅持原創,堅持日更。
如果我的文章可以給你帶來小力量,小溫暖,小啟發,那么這篇文章就有它存在的價值。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