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文字是川叔在IP訓練營的一次語音分享,感謝知識IP訓練營的整理。
在如今這個知識IP盛行的時代,很多人急迫地想要自己成為IP。是不是你堅持了21天跑步,做了90天早起,簡書上寫了50萬的文字,你就已經很厲害了?
你可能只是感動了你自己。
身為一個普通人,一定會有各種各樣平凡的理由。比如你太懶,比如你沒什么才氣,比如你自卑內向不會說話等等。
但甘于普通的人又怎么可能變得很厲害呢?
如果你說,我想變得很厲害,要怎么做?有沒有教程?有沒有步驟?有沒有捷徑?
捷徑就算了,別做夢了!但或許會有一丟丟前人走完留下來的規矩,甚至是套路。
在變厲害的路上,小川叔今天現身說法,和你聊一聊:一個普通人如何嘗試用恰當的方法讓自己變得有一丟丟的厲害。
1、想不普通,你得知道自己蠢在哪?
如果你甘于普通,那就享受過去的日子就好,但如果你想變得有那么點不普通,你可能得知道自己蠢在哪。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焰火,他就是他,是兩塊錢一捆的大呲花,
很多人高估自己,以為自己平凡但不平庸,覺得自己一旦有了和別人一樣的機會也能紅,以為現在的自己就算不是白天鵝,至少是個丑小鴨,可是,你或許只是旁邊那個沒入池塘的路人。
以上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總是希望只投入一點點、不吃苦就收獲一大堆。
我們通常都會在一定期限內給自己定好一個小目標,然而在期限到來時,無論達成與否,你是否做了后續的打算呢?
小川叔跟大家一樣:
我們都有惰性,偶爾自卑,面對堅持的時候又可能很容易沒長性,
討厭吃苦、總想以小搏大,持續投入就會自我懷疑,
唯利是圖、總想著急變現,不愛思考喜歡墨守成規。
我以上說的,或許不是你,卻是我自己身上的一些問題。
以前秋葉大叔給我們介紹了一個想要變厲害的方法:找到一個領域,通過讀書搭建知識結構,然后通過思考去考慮戰略性,之后持續去做,幾年后總會有收獲,每天嚴格自律、定期強迫輸出,全平臺地了解。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希望不那么吃苦,最好能夠興致勃勃地跟習慣作斗爭,去做自我改變和提升。對于普通人來說,如果沒有目標,盲目去努力,人云亦云也容易丟了興趣,還有雞血似的堅持、缺少方法和多組合的自我激勵方式。
其實普通人想要變厲害一點點,最容易上手的辦法就是:通過自我總結,通過嘗試去解決問題,借助外力或書本,讓自己從這種焦慮的情緒當中脫離出來。
比如小川叔之前對手賬沒有感覺很享受,反而覺得很焦慮,之所以記是怕忘,而怕忘的內在可能代表的就是焦慮。小川叔有三個本子,第一個是月度的日程本,就是記錄每天什么時間干什么事兒。日程本略有些大,不太能隨身;第二個就是工作筆記,用來做列項;還有一個隨身攜帶的小本子,記錄了一些我思考的東西,思維導圖,還有一些涂鴉等等,這3個本子擺在我面前,我有點不知道他們彼此的關系,這個時候怎么辦呢?我就先去求助一本書。
關于讀書,我有一個習慣,就是首先要帶著問題去讀,得知道讀這本書我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么?我總結了一個小小的規律,就是你隨便先找一本這個領域的書,書里往往有作者認同的一些名家的觀點或著作,你就可以順便把這些書名、人名整理成一個書單,做出打卡列項,逐步了解這個領域,并建立自己的判斷標準,就這樣,了解原理,建立標準,明確問題,并且嘗試去解決。所有的這些都做完了,你需要再找一張紙,寫下自己最初最關注的那個問題。因為很多時候,你很可能讀著讀著,反而忘了當時自己為什么要讀這本書。
小川叔針對自己最初的疑問,梳理出了三個本子之間的關系:手賬本定目標,分解在日程本里,記錄在工作筆記里。
2、除了積累,還有沒有可以快速提升的方法?
快速提升的辦法不是沒有,但是我們常常說一顆種子的發芽是需要溫度、濕度等等適合的條件支持,但如果你把一顆石頭埋在地下,同樣的條件下也不能發芽吧?所以你需要先開啟內心的種子模式,吸收是必不可少的,但首先需要調整自己,以空杯的心態去面對新的事物。除此之外,你總要找一個領域稍微深入地去研究,但是不管你做什么領域的研究,有兩項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寫作和演講。
這幾年干貨文章特別多,大家很容易說我今天看了一個什么樣的電影,我有了以下幾個領悟等等,這里面就涉及到一個寫作的詞,叫做情景化,也就是在你的文章里面描述一個場景,使你的讀者感同身受。
我不推薦大家一定在文章里面加入大量的場景、心情甚至心理描寫,但是我認為它其實是連接你和讀者的一個紐帶。同時,也需要從文章傳播性考慮,選取恰當的文體,跟讀者產生共鳴,讓讀者清楚“這件事跟我有什么關系”。
演講要求的是邏輯表達要清晰,還要跟受眾做情感上的連接,現場更是可能會有一定的突發狀況,你需要去應變,演講的鍛煉對于一個人來說,不僅僅是你要把這個事情講清楚,而很多時候還往往是你能不能把事情講得很有趣。
我之前仔細觀察過秋葉大叔和老秦不同的演講方式,秋葉大叔的演講方式是先拋出一個你最感興趣的問題,然后他針對這個問題把你帶入他的氣場當中,之后你不會在意他的普通話是否標準,他是否有做什么樣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動作,這些通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要掉到這個坑里,你就會沿著他的思路走。
老秦的表現里面放了很多的他自己設置的橋段和包袱,這些橋段和包袱會在現場起到一定的調節氛圍的作用,而且非常適合,有一些比如說在氣氛沉悶的時候改變一下氣氛的氛圍,讓大家的注意力再回來。
以前有一句話叫“用輸出倒逼輸入”,通過輸出強化自己輸入的尺度和深度。其實小川叔兩三年前是一個很自卑、甚至偏沉默寡言型的人,通過刻意練習進行了改善。當時出第二本書的時候我就跟出版社要求要走進學校做10場演講,而談定出版社以后才報了培訓師的課程補充基礎,之后才開始了第一次的演講。
我始終覺得演講是一種能力,一個人有愿望,需要講出來,需要通過講述找到伙伴,所以小川叔決定,哪怕出丑,也要在年輕的時候去嘗試。
3、如何善用測試,做最小幅度的測試?
很多事情通過反復練習總能學會,但是,如果你善用這些測試,或許你就會能夠做到最小幅度的一些試錯。
我在豆瓣上寫了差不多7年的情感文章,那時候粉絲也只有8000左右,同時我還做情感電臺,一直沒怎么被人注意,后來給我的兩個下屬入職培訓時,我發布了《如果你是我的下屬》這篇文章,迅速火了,到現在還有一些人力資源的網站去申請轉載。從此,我就在豆瓣“找工作”版塊更新我的一些職場的經歷,和個人的一些總結,每次更新完了豆瓣就會進行全站推薦,于是我兩個月就漲了2萬粉絲。
當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了之后,我就會有意識的去測試一下,看大家是對我個人經歷的故事感興趣,還是對我總結的套路感興趣。
如果你現在還在微信公眾號寫文章,我建議你不妨找一個更加開放式的平臺,比如簡書或者豆瓣,畢竟微信公眾號的傳播范圍和粘性有限。在自己沒有紅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刻意通過不同風格和內容的小主題做測試,去觀察讀者的接受程度和反饋,明晰市場的認可傾向,逐步調整風格,最后慢慢地落定。
在你還沒有站穩某個標簽的時候,你需要集中發力,有目的性的進行寫作,在同一個小主題下嘗試去分解。
分解的意義,是為了讓你把這一塊內容做得更翔實。測試的意義是,在你還沒有那么紅的情況下,先進行一些小范圍的試錯,但是你得知道你在什么樣的標簽下為主,比如說小川叔的寫作主題可以是職場加上個人感想,或者職場加上影評,但是我不能沒有職場。
演講也是一樣,當你經過了三四次演講,基本上每一場你都能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比如說今天是前面的鋪墊講少了,還是自我介紹講長了,是中間冷場了,還是沒有互動等等。去年在7個城市的高校,小川叔一共做了50場演講,一般每講完3場的時候,我就會把這個案例、主題或者方向要么全盤變調,要么局部更新。
這種調整不是硬性規定的,而是我在做不同方向的測試,后來我的演講就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套路。
每個人上臺之前可能都免不了會緊張,因為大家都是普通人,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尋找讓自己的緊張迅速縮短的方法。我發現每次緊張都覺得口干舌燥,所以我上臺之前就會狂喝水,先把水分補足。在上臺的前5分鐘去一次洗手間,出來的時候看看鏡子里的自己,然后自我催眠一番,你看你今天真帥,我覺得你今天特別棒,應該上臺沒問題,然后上臺。
我以前犯過一個錯誤,想著一定要開口就獲得滿堂彩,后來發現不僅做不到,而且容易造成開口第一句話萬一卡殼或者講錯,后面完全沒有信心。經過了很多次尷尬挫折、甚至是無奈之后終于找到了一個方法,就是開始的時候只講一句話,而且是一句永遠都不會犯錯的話。
我一般線下推廣的時候,講的第一句話都是:各位好,我是小川叔,感謝你能來。然后就鞠躬,等大家自動自發地鼓完掌,我抬起頭的那一霎那,基本上緊張就煙消云散了。下次你不妨嘗試一下,說不定也適合你哦~
我始終認為練習這件事情其實很重要,每一次都可以在同樣的主題下擬出一個小小的新任務,就像升級打怪一樣挑戰自己。我如果去校園,會問現場有多少是大一大二的學生、有多少大三大四的學生,有誰看過我的書,依據舉手的數量來決定今天的主題,是面對大一大二的多講一些心態的問題,還是面對大三大四,多講一些求職技巧的問題。如果老粉絲較多,我就會耍酷賣萌,和大家嘻嘻哈哈。如果沒有這么多,我就要在新人面前多努力講一些自我介紹、個人經歷、講故事,因為新人不知道你曾經發生的故事。
4、小紅之后你最需要注意什么?
在達到某一目標的時候,狂喜-膨脹-初心的過程你可能也會經歷,最初的小目標一旦實現,往往容易進入一種盲目自信、錯誤判斷的膨脹期。有些彎路,或許是你必定要走的,小紅之后最需要注意的事兒,就是時刻地明白自己,現在處在什么狀態,不要懼怕現在自己是不是有點膨脹、虛榮,既然都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就讓它來。
任何的覺察、覺知都是改變的第一步。
初心這件事情很多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一路可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耳光、不信任和挫折,經歷后你才能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我到底要什么。
就像我出的第一本書賣了10萬冊之后膨脹得不行,沒有聽從編輯的建議,第二本書賣得并沒有那么好。到第三本書的時候,我才想問問自己,我還要繼續寫下去嗎?如果還要繼續寫,那就要問初心,寫作到底是為了什么?自己最開始網上寫一篇帖子被人注意到的那份感動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想到,自己經歷了很多迷茫無助的第一次,在那個時候沒有人可以幫幫我,也沒有人可以被我依靠,甚至我連一個可以說話可以請教的人都沒有,我只有我自己。過了十幾年,我變成了這個過來人,我今天站在時間的這一端,我可不可以告訴那些走在職場里面顫顫巍巍,不知道會遭遇什么突如其來變故的那些人,告訴他們別怕,告訴他們這些路都是我當年走過的,只要勇敢大步地向前走,你就可以趕上我。
我給別人分享我的故事,希望我的經歷對他有用,回到這個原點的時候,寫書銷量不那么重要了,而是要怎么寫得真誠,寫得更讓人看得進去,因為現在太多人不缺方法,所以我就這樣通過找到自己曾經寫作的那份感動,找回自己當年寫作的這份初心。
5、遭遇瓶頸也許你需要的不是方法,是規劃。
找到了初心,你還會遭遇一些問題,有的時候你遭遇瓶頸的時候需要的或許不是方法,而是規劃。
當我們進入瓶頸期,有沒有一條無比正確的路?我告訴你沒有,只要你選了,其實每一條路都能夠通達同一個終點,因為努力的人總會相逢,所以有些事情認準了,就走下去!你完成了一個目標,你自然需要給自己設定一個新的目標,你的目標感越翔實越是可落地的,你未來的可能性就會越多。
然后就是需要總結規律來應對變化。我是一個很喜歡總結的人。除了總結會讓自己成長以外,我會嘗試通過這些小點的總結,看看能不能串成這種規律曲線,如果能串成規律曲線,我大概就會明確自己現在是在波峰還是波谷,這樣內心的恐慌和焦慮也就會少很多,從而去做理性的判斷,而不只是被表相所迷惑。
當我發現大部分人的第二本書普遍都賣得不好時,我總結了一下,可能人在出第一本書會有一定的粉絲積累,后來粉絲出于感激,名義上總會給予你一定的支持。可是當第一部作品非常爛,再出第二部,大家可能就心安理得地不會看了,因為我已經支持過你了。
遭遇瓶頸,有的時候需要的或許不是方法,第一,你要先認清自己的心態,以及你現在所處的位置。第二,你要對自己有一個稍微長一點的規劃,逐步總結經驗,等待時機,持續去做,積累自己的勢能。
6、圈層里的影響力一定和你的意識有關
最后跟大家分享:怎么勾搭大咖,我總結了三條,分別是潛質,同頻和共贏,
在面對那些比你量級高特別多的大咖的時候,一定要珍惜每次發言機會,通過你的提問、打招呼的方式讓大家記得你,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你只是做一個吃瓜群眾,迷弟迷妹,不發表意見,大咖一定記不住你。你的觀點代表了你所有的一切,遇到大咖,不論是求證還是發表一下個人意見,都會容易讓他記得你。
同頻其實挺難的,你要學會抓到重點。自己的積累是否足夠、請教大咖的方式,以及你的感謝方式,其實都很重要。聞名不如見面,網上聊得再多都不如線下見一次。因為線下見了之后,你會有語氣語調,你會有眼神交流,甚至你會有各自讓彼此放松的方式,那這樣的話,大家接觸多了,自然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網絡社群里也要做觀點性的發言。一方面是你要樹立自己在這個虛擬網絡的一個鮮明的形象,第二除了要總結自己,鏈接其他的小伙伴,也要讓群里面那些量級高的大咖看到這個人還挺有想法的。還有,我始終覺得合作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大家總要攢起來做一件事,或者針對某一件事討論,引發更深入的認識。
不管你做什么,可能都需要調動一下自己的熱情,讓自己稍微堅持久一點,這樣也許因為你的這份堅持會給你換來一個機會。切記,不論怎么樣,你都一定會走一小段彎路,走一小段彎路不怕,這個時候你回歸一下問問自己,我是不是能找回自己的初心?我當時去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會因此結交到一群朋友。
一份堅持、一個機會,一段彎路、一顆初心,一群朋友就是普通人也許會變得很厲害的五大件武器,以上就是我的分享。
我是小川叔,感謝你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