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出生是一個家庭的轉折點,夫妻雙方各方面都要為孩子做出適當的調整。
而很多女性在有孩子后,選擇在家當全職太太。
但是檸漫奉勸各位姐妹們,年收入50萬以下的普通家庭,盡量夫妻雙方都去工作,
除非父母完全沒辦法幫忙帶孩子。
一方面是現實原因,時代在變化:
與二三十年前不同,現在一個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基本至少需要牽絆牽絆一個大人。
檸漫是90后,小時候媽媽說一邊照顧我和弟弟一邊去地里干活,兩不耽誤。
上學后基本是和同村的小伙伴搭伴去上學,不需要家長接送。
后來上了早早上了封閉式學校,基本一個月回家一次。
那時候很少有全職太太,一是經濟條件不允許,二是孩子對大人的束縛不像現在這么強烈。
現在出于安全考慮,學校要求必須有家長接送才會讓孩子離校。
另一方面是孩子越來越少,父母更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
比如三歲之前父母都想盡量陪著孩子以心理上的建立安全感,
三到六歲父母要給孩子立規矩,孩子才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等等。
孩子的每個階段都有可能遇到不同的問題,對父母的要求就會越高。
但是,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很好的經濟條件來完成對孩子的全程陪伴,畢竟代價太大!
全職主婦的弊端
家庭收入大幅降低
一旦成為全職太太,一個家庭的收入會大大降低,日常的生活開支雖不會變化,
全職太太畢竟還沒到退休年齡,需要繼續繳納社保,自己全額繳納和企業繳納大部分是有很大差別的。
這一正一負,家庭收入就會大幅減少。
夫妻容易沒有共同語言
在初期,丈夫雖然知道妻子是為了照顧家庭才選擇做全職太太能給予理解,
但是時間一長,夫妻兩人接觸的人和事就會發生變化,因此容易沒有共同語言。
其實很簡單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能夠和一個全職太太能有有什么共同語言?
當夫妻之間沒有了共同語言,靠什么來維持婚姻?
僅僅靠你們之間的愛以及孩子這一鏈接嗎?
那你就太高估男性的自制力和你們之間的感情了。
女性會逐漸失去價值感
說實話,全職太太的工作量和價值回報是不成正比的,付出遠大于價值感認同。
真正的全職太太都會了解,家務繁瑣程度遠遠不是那些沒經歷過的女人所能想象的,
與每月按時上班拿到薪水相比,丈夫每月給的轉賬要用于日常開銷,
兩者性質不同,根本不能相提并論,當自我價值不能夠體現的時候,就會存在莫名的悲傷,
另外,全職太太會慢慢淡化自己的交際圈,和那些職場朋友沒有共同語言,無形之中會讓人產生強烈的落差感。
全職帶娃還想掙錢,確實挺不容易的,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打斷,一件事有時候要分好幾次才能完成。
因此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不管多難,我們都不要輕易放棄自己。
因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堅固最牢靠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