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完美,何必過得那么累。你擁有放棄的權利,不怪你,別把自己熬壞了。
常說“忍一時風平浪靜”,但它并不具有普適性,正如“忍下去”與“熬下去”不同。“忍”好比水在沸騰,多少有些動力和精神;“熬”就是鍋里熬干,把精神底氣都耗光。
摔疼或牙疼,“忍忍就過去了”;各種緊張備考,“堅持就過去了”;人生遇到困境,“咬牙就過去了”。在很多人眼里,一切問題似乎都能過去。即使畏難也不能放棄,是書本交給我們的知識品格。但萬事非如此,少數情況是寧愿孩子說“不”,還是勸其再忍忍。作為人生主角的你呢,又作何感想?
人都會遇到逆境。打雞血剛開始有用,熬多了也就免疫了。藥不對癥,可能加重病情,也可能耽誤寶貴的就診醫治,還是解決不了問題。一頁滿分試卷、一張畢業證書、一個榮譽獎杯,一份項目提成、一個工作飯碗……在熬不下去的處境,這些身外之物到底有多重要?很多時候,自己體會到的“熬”,在別人眼里還是“忍”。
我和大學好友是同年畢業。有天晚上我在辦公室加班,他微信問方不方便聊聊。我說,得等回家聯系。到家都快12點了。他撥來電話,說得最多的一個字就是“累”。
原來,他這兩年不是辛苦,而是過得特別辛苦。任務多,壓力大,他性子里又很認真。才一年多時間,電腦硬盤里就存了40多個文件夾的項目資料,我光想想就頭皮發麻。問他,做得過來嗎。他說,做不完。我問,假設是老員工呢。他說,也做不完。又問,那你怎么交差的。他說,撿最急的做,天天熬夜,周末加班……我打趣地問,發量還堅挺嗎?他說,每次洗頭發都是一把一把地掉。
他說,他想辭職。
這才是今晚話題的主旨句。
在此之前,他先給家里通了電話,告訴家人“熬不下去了”。令人費解的是,媽媽說“辭了沒收入,不劃算”。大吵幾句后掛掉電話,躲在辦公室的儲物室里,越想越生氣,最后忍不住哭了。等心情平復一點,這才給我打了電話。
其實,同齡人都能理解他的感受,我沉默了幾秒鐘,告訴他“想辭就辭吧,在哪兒不是工作,沒必要‘熬’”。工作掙錢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我們往往壓榨生活而供給工作。工作是越來越壯實,生活是越來越病態。“年輕時拼命掙錢,等老了用藥養命”,這句話不只是說說而已,精神抑郁、身體垮掉甚至丟掉性命的新聞屢見不鮮。
并沒有勸他“再堅持一下”、“熬過這段時間就好了”、“別人也是這樣過來的”等之類的話,因為我知道,一個人是到了怎樣熬不下去的境地才會吐露他內心艱難的聲音。此刻的他如此低落,媽媽并沒有對他離職想法的理解與支持,沒想到家人更在意工作的得來不易和穩定前途,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
武漢碩士跳樓事件引發的反思——周圍同學、朋友乃至家人,都以“前途”為由來勸慰“忍耐”,“挺幾個月,畢業就好了”。已處在崩潰邊緣的他又何嘗在乎一紙證書。
甘肅女孩跳樓事件引發的反思——家人沒及時轉校或幫其休假,及時遠離惡源和切斷校園議論,反而繼續留在原來學校。已處在崩潰邊緣的她又何嘗不厭惡那個環境。
在文章《中國四分之一的女性,都遇見過安嘉和》中,影評人獨立魚推薦了紀錄片《中國反家暴紀事》。他認為“家庭暴力只有零次和無數次”,最終無法忍受家暴時,當事人就由受害者轉變為罪犯。“很多人習得無助,是因為親情的牽絆”,不斷反抗和逃脫,最終又回到了罪惡的環境里。很多受害者為了父母的面子,在親人的勸說下,默默忍受,正如受害者楊某某的親生父母所說——“他打你,你別動,他罵你,你別吭聲……在他手里熬吧”。
人生中藥受煎熬的事情會很多,有的事情還真是個過不去的坎兒。我在文章《原諒是一種勇氣,拒絕是一種智慧》中說過,“輕易勸他們放下反而會給受害者帶來更多的痛苦”。想幫助他們,此刻不是勸其咬牙堅持,而是及時地往鍋里加水,甚至可以趕緊熄滅燒水的爐灶。
習慣性地,長輩們也更關心子女的事業前程和家庭婚姻,而前程又只是片面地在乎“什么工作性質”,比如是不是公務員、是不是事業單位、收入是否穩定;婚姻也是往往先在乎對方家庭背景、誰在做官經商,然后再了解其他方面。
現在生活比從前好,該把注意力適當轉移到內在的精神需求來。哪怕他們已經成年、進入社會工作,但他們仍舊是你們的孩子,不是嗎?與時俱進,就不要再用上一輩人對物質的渴望去要求,應該更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而不是停留表面的物質條件。我們常常片面地在談物質重要性,但當沒有健康,又從何而說起?
哪怕是成年人,他們也需要家庭長輩簡單作一下后盾,才有更大的勇氣向前邁進,哪怕荊棘叢生也不畏懼。孩子們長大成人,知道該做什么決定,只是希望你們能夠給點理解和支持,多一點點確認和肯定,而不是張口就來那句毫無說服性的“再忍忍”。他們要的不多,只是不希望孤軍奮戰,成年人的世界并不一定獨自承擔。
以愛之名固執地要求孩子,是一種“煎熬”,實際上并不了解他們的心理承受余額還有多少。沒有用合理的方法去幫助,反而會拉遠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為人父母,就不該及時解救你們還在熬著的孩子,成年的他們就不能有放棄的權利嗎?有理解才有家,有支持才有家,有關愛才有家。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寧愿孩子不要太聽話,能勇敢地說“不”,不要把自己熬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