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有一個發小,生得一副好嗓音。
小學的時候他參加鎮上的兒童歌詠比賽,一首《魯冰花》感人肺腑,技驚四座,文化站站長含淚給他頒發了特等獎,稱贊他是“我們鎮未來的曙光”,站長說,市里的總決賽你一定要去,我給你伴奏。
可是他并沒有去成。原因很簡單,家里窮。去參加決賽車費住宿費要花去200多元,那個年代相當于他們一家兩個月的口糧。他爸冷著臉拒絕了他哭哭啼啼的哀求。
盡管如此,他依然變成了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每周一學校升旗儀式,在臺上領唱國歌的總是他。音樂課上老師總要笑瞇瞇地讓他獨唱一兩首歌,他也不怯場,落落大方地輕啟歌喉,婉轉又清澈的聲音飄蕩在無數個清晨的校園。
有一次語文課,老師教到“夢想”這個詞,解釋完釋義后,讓我們逐一站起來說一說自己的夢想是什么。有人說自己以后要成為科學家,宇航員,也有人要成為工人,老板,還有人要當村長。
每當一個人說完,教室里都要爆發出一陣哄笑。只有他說自己以后一定要做一個歌唱家的時候,我們沒有笑,而是報以熱烈的掌聲。
因為我們覺得,與我們比起來,他更有實現的可能。
而且他說“一定”,帶著大人般的堅定的語氣,讓我們肅然起敬。
他的成績不是很好,讀到初三的時候留了兩級,那個時候我已經高二了。
暑假遇見他,他向我展示了他一個遠房表叔送給他的木吉他。
像一件珍寶一樣嵌在一個大木盒子里,被他安放在床頭。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來,對著簡譜斷斷續續地給我彈了一首不知名的曲子。
他得意地告訴我,自學的。我嘆為觀止。
那個時候我接觸過幾個學習音樂的藝術生,于是告訴他在高中音樂可以作為特長考大學的事情。他聽的兩眼發光,仿佛重新找到了自己夢想的支點,興奮地跑到正在做木工活的父親的身邊把我剛才的話復述了一遍。
他爸一邊鋸著木頭,一邊不耐煩地說,學,學,看你那成績,我看也不是上高中的料!
他最終沒有考上高中,初三畢業,他爸帶他去了廣州,告訴他那邊有一個親戚認識一位音樂教授,可以讓他跟著學一段時間。結果去了以后,根本沒有親戚也沒有所謂的教授,他被強行帶到電子廠,成了一個流水線工人。
這一做就是好幾年,大城市的繁華與荒蕪讓他漸漸認清了自己的命運。他像大多數農村孩子那樣,打工,掙錢,娶妻,生子。
我大三過年回家的時候遇見他,他已經有兩個孩子了,老婆肚子里還有一個,他悄悄告訴我,查了,這次是個男孩。
臉上輕輕的皺紋與滿足讓我覺得有點心酸。
他蓋了新房子,房間的墻上掛著那把吉他,落滿了灰塵,像是一個日暮西山的老人。
我取下來,輕輕撥了一下琴弦,發出暗啞的聲響,他抱著二女兒,故作驚詫地逗她,咦,哪響了?哇,原來是吉他,晚上爸爸給你彈一首好不好?
我想,他應該會在某個夜晚重新撥動琴弦,當手指劃過的時候,回憶一遍往昔。然后嘆息一聲,看一眼孩子的臉頰。
他必須要繼續活下去,雖然,他曾經想成為的那個人正在漸漸死去。
02
你還記得自己的夢想嗎?曾經如星光一般照進現實,如爐火一般盛開在寒冬。
這世界總有一件事會讓我們覺得自己為之而生也愿為之而死,即使跌跌撞撞也義無反顧。
我們稱之為“使命感”。
我們喜歡把自己的夢想包裝的很悲壯也很華麗,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掩飾自己現實的平庸與蒼白。
我玩LOL的時候曾經認識一位網癮少年,之所以認定他是網癮少年,是因為不管我什么時候上線,好友列表里的他都顯示“正在游戲中”。
此君玩的一手好銳雯,S2大家都還覺得這英雄傻逼的時候,他已經熟練掌握了光速QA,無傷連擊等高端操作技巧。常常絲血反殺,carry全場。他曾經開場就公屏打字嘲諷對面蓋倫,不猥瑣塔下,單殺你少于6次算我輸!
事實上,他在塔下強殺了對面蓋倫7次,有一次更是塔下強殺上單打野二人,對面直接掛機。讓隊友不禁雙擊666。
他S3的時候單排打上了電一鉆石組,成為我好友列表里的唯一一個大神。我閑來無事OB了幾局,結束后與他私聊討教對局戰術,由此熟識。
其實他挺單純的,通過跟他的聊天我感覺他最多不超過17歲,生活好像除了游戲就沒有其他了。
那時候電競行業逐漸開始發熱,英雄聯盟S3總決賽正搞得如火如荼,我們常通過游戲私聊交流觀感,OMG失利于皇族,他噴gogoing旋轉木馬,皇族0:3三星,他噴神超英雄池淺。噴的義憤填膺,頭頭是道。
我說,中國戰隊就缺你這樣的上單,你上絕對行。
他并沒有看出我的諷刺之意,回道,至少比這些慫貨強。
他一直把做職業電競選手當成自己的夢想,給好幾個戰隊投了簡歷,但是他只有鉆2,職業戰隊要求上王者。他沒日沒夜地上了兩個月的分,終于降到了鉆三。
后來通過聊天我才知道這兩個月他輟學參加了一個網吧戰隊,靠著網吧提供的免費食宿打比賽度日,而且因為剛剛輸了比賽,下周網吧就不再管他們了。
從他的字里行間,我能明顯地感受到迷茫與無助,我想在現實中,他一定顯得更加萎靡。
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把最好的年華扔給了虛無縹緲的游戲,離開了這些他又能靠什么活下去呢?
我勸他回學校,好好讀書,把游戲當成娛樂,畢竟人是要生存的。
他堅定地說,如果沒有夢想,生存也毫無意義。
我打了一句話,夢想到底是你最終的歸宿,還是你用來逃避現實的工具?想了想,又刪掉了。最后只發了兩個字,加油!
夢總會醒來,只是做著夢的時候,我們都不愿意被別人叫醒。
那么,就繼續前行吧。只愿你的夢想永遠不會死去。
03
我十幾歲的時候讀了幾本傷痕文學,感到心靈被震撼。立志要成為一個作家,寫盡人間的歡喜與悲傷。
我覺得自己一定是為這件事情而生,也必將奪得它的榮耀。
夢想讓我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只是現實依然平庸。
我在課堂上,深夜里寫下那些蒼白的故事,到最后讀過的人只有自己。
人越長大,夢想越卑微。十幾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可以寫出像《百年孤獨》那樣的巨著;二十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可以出本書;如今我將近三十,有家庭,有孩子,要還房貸,要生存,寫作就變成了一種記錄。寫下生活,寫下時光,當我老的時候希望這些文字能帶我回到當時的心境。
當然,如果這些故事能夠對身邊的人有一些微不足道的觸動,我會覺得更有意義。
我曾經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這樣寫到:“這世界總讓人在懵懂中看到希望,又讓人在清醒中看它破滅”。
可是夢想不會破滅,夢想只會在卑微中死去。
當你如我一般疲于生存,如我一般忙碌平庸,夢想就漸漸老去,最終被埋葬在時間的塵埃中。
或許我們會在匆忙中看一眼它的墳墓,在那里埋葬的不止有夢想,還有那個我們曾經想成為的人。
而活著的我們還要繼續走下去,因為生活不止有遠方的詩和原野,更需要眼前的茍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