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命運是個偽命題。
命是老天出牌,運是自己出牌,所以順天應人才是命運之道。
從概率的角度來看, 生命中成就我們的有5種人:
一類是正向的,有貴人相助、高人開悟、愛人支柱3種;
一類是負向的,有對手(或敵人)鼓舞、小人成就2種。
而命運就像敵人往往比你更了解你的弱點,就像小人更容易抓住你的缺點針鋒相對。 但如果我們反過來想 ,這不就是命運在幫你全面認識自己、用危機來成就你嗎?
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命運呢?
答案就是:把命運當成朋友。
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命運就不請自來并且陪伴我們一生,然而我們卻對它知之甚少。
在我們眼里,命運經常是青面獠牙、喜怒無常的怪獸,是上帝專門派來和我們作對的敵人,于是我們總想要扼住命運咽喉與它抗爭。
如果我走路被絆了一跤,在街上莫名其妙被拍了一磚頭,我絕不會后悔自己不該走這條路、不會怪自己不小心,反而會怪絆倒我的石頭、怪自己倒霉命不好,一切都是命運的錯。
如果我們從維度和概率的視角重新來看命運,它到底有何不同?
命運是什么?
如何認識命運?
如何掙脫命運的枷鎖?
如何對待命運?
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4關鍵問題。
01
命運是什么?
其實我們倒霉、失敗都是自己的事,與命運無關。
為什么?
法國昆蟲學家約翰.法布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毛毛蟲實驗”:他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并且首尾相接圍成一圈,然后又在花盆周圍不遠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松葉。
結果毛毛蟲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時,一天,又一天,這些毛毛蟲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邊緣轉圈,幾天之后終于精疲力竭相繼死去。
實驗前法布爾曾以為毛毛蟲會很快厭倦這種毫無意義的繞圈,轉向它們比較愛吃的食物,然而毛毛蟲始終都沒這么做。
為什么?
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有這樣一個特點:維持自身的慣性。恰恰是這種慣性決定了命運的軌跡。
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面前,我們也和毛毛蟲一樣出于日常的行為或思維習慣、依靠本能、依靠性格行事,結果就被淹沒在茫茫人海和洪流之中。
我們想當然地把命和運當成了一回事,其實:
命運=天命+時運=定數+變數
天命是指先天賦的本性,這是定數;時運指各個階段的變化,這是變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運氣。
天命本性貫穿終生,而運氣只在一時。
毛毛蟲對近在咫尺的松葉熟視無睹,因為它們先天就是弱視,眼睛只能感受到光的強弱看不清遠處。首位相接、排著隊齊步走,是因為它們是聞著味跟著前面的同伴,這也是天命;這兩點都是不可改變的。
然而假如在那幾天當中,突然它們的隊伍被打亂,或者有風把松葉吹到了花盆邊緣它們的環形路線上,那就是另外的結局了,這就是運氣。這是可以改變的。
命運就是依據本性發展變化的趨向, 未來不可預知這是天命,但現在可以改變,這就是運氣、運勢。 人和毛毛蟲的區別就在于人雖然不能改變本性但可以通過選擇主動改變運氣。
因為命運就像一條不斷延伸的線,起點是娘胎,終點是墳墓,我們的起點和終點都是確定的。從時間線來說,我們成長過程中的每時每刻、每天每月每年都是可變的,可以分為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等不同階段,連起來就是無數條通往終點的分支線,這是時間線上的變化。從空間來說,我們生在不同家庭、城市,上不同學校、認識不同人等都是空間上的選擇和變化。
當我們以某種態度選擇了其中一條線時,這段命運是注定的,比如求學階段、文理科選擇等等;而當我們在面對好幾條線的岔路口時,命運隨之改變,比如大學專業選擇或畢業就業選擇等待,這就是我們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原因。
02
為什么我們會被命運左右?
因為命運本質上是以一種趨向,它依據一定的時空轉換規則。
比如我們影響我們一生命運的重大節點主要有四個:原生家庭,上學,就業,婚姻。這也是四次時空轉換的機會,并且依據不同的規則。
父母的經濟社會地位、思想意識、脾氣秉性、言傳身教等原生家庭決定了我們的起點高低,上學和就業主要看我們自身的天賦和努力程度,而決定婚姻質量的主要是價值觀選擇。
四者之中,除了原生家庭剩下3種我們都可以主動選擇,因此遵循規則做對選擇就能改變命運。
你是命運唯一且有力的決定者。
我們手中的武器就是把限制轉換成不設限,這就是時空轉換規則。
如何做時空轉換,把限制變成不設限呢?
說到演說家,我們腦子里立刻顯現的就是那種激情四射,口若懸河,俊朗如主持人一般的人物形象。
尼克.胡哲是全球著名的職業演講家,但他卻完全顛覆了這個形象。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只要我說就是那個沒手沒腳、像一尊半身雕像一樣的勵志大師,很多人就都有印象了。
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在澳大利亞,他患有先天性海豹肢綜合征,一生下來就沒有雙臂和雙腿。好在他的媽媽是一位護士,父母并沒有放棄對他的培養,而是希望他能像普通人一樣的生活和學習。
我們根本沒法想象,一個沒手沒腳的人,卻能夠踢足球,游泳,打高爾夫,并且還取了一個健康美麗的妻子,有了4個健康活潑的孩子。僅僅靠演講,他就超過了千百萬普通人,成了令人羨慕的成功人士。
我們經常習慣把成功看成是勵志的結果,其實那并不是重點,尼克.胡哲成功的邏輯是:看看自己有什么,別看自己沒什么。接受命,改變運。
是的,他沒手沒腳,常人能干的事情他全干不了,就連吃飯穿衣上廁所都要靠別人,這些常人能有的他全都沒有。
他也曾試圖自殺過,然而后來他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發現并發揮了自己幾乎是唯一的優勢,那就是:健全的大腦和正常的語言能力。而這個所謂的“優勢”也僅僅是相對應他沒手沒腳的劣勢來說的。
因為父母的堅持他從小并沒有進入殘疾人的學校,而是在正常人的普通學校和小伙伴一起學習。一開始大家都當他是丑八怪,也經常欺負他,他甚至很多次想自殺。好在他雖然沒手沒腳,但是性格開朗,后來就經常給同學們講笑話講故事,慢慢的人緣就好起來。
17歲時,學校請了一位職業演說家做演講。沒手沒腳的他引起了這位職業演說家的注意,演講結束后他對尼克胡哲說:你可以把演說作為職業,像我一樣成功。
從此他開始練習演說,19歲時他開始第一次打電話推銷自己,第1次被人請去公開演講掙了50美金,再后來他就成了職業演說家,在全球20多個國家進行過公開演講,還被提名為澳大利亞的年度青年,出版了自己的自傳式小說《人生不設限》。
把自己從一個別人眼中的廢物變成成功人士,他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唯一擁有的、正常人的頭腦和演說能力不斷打磨,做到最好,做到極致。
雖然他不是第一,但卻是唯一。
所有見過和沒見過他的人,都對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形象上的劣勢,反而成了優勢,成了他崛起的幫手,更加激發了大家奮斗的激情和勇氣。
說句很雞湯的話:當你努力的時候,上帝也會幫你開路。
正因為他沒手沒腳,半身雕像的形象反而成了他的獨特標簽,他一定不是演講最好的,可能連前20%都排不上,但恰恰是他身體殘疾的劣勢成就了他。
我這么說,大家似乎覺得一切都順理成章。
可生活中我們為什么總是被各種條條框框困住,不會把限制變成不設限呢?
比如有人因為小時候家里窮,長大發了財、有錢也舍不得花,總覺得自己遲早會破產,掙再多錢都沒有安全感,很多貪官都是這樣; 有人因為小時候父親出軌、父母離異,長大自己又婚姻失敗就對婚姻就失去信心,覺得是個男人都會出軌、沒一個好東西,從此不敢再談感情。
03
這個局該怎么破呢?
下面我們來做個思想實驗:
一是,看到結果,然后去找原因。
比如看到尼克.胡哲的成功我們會說: 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別人看他沒手沒腳太特別,所以成功;或者因為他很努力,所以成功。
假如你是他此時你會怎么想? “命運也太不公平了!我沒手沒腳看起來已經像個傻子,還要比別人更努力、付出更多才能成功,憑什么? !我為什么這么倒霉?!”
所以,我們經常就這樣被命運困住,有人一輩子都走不出來。
一是,先確定一個目的或設定某個目標,然后去找實現的方法。
比如你是尼克.胡哲,那么面對沒手沒腳、命運的不公,你最迫切愿望或者目標就是能像普通人一樣自食其力、掙錢養活自己,而不是像個廢物、一輩子都是別人的累贅。
那么,為實現這個愿望你能有什么方法呢?于是你就用最簡單的排除法,手、腳都不能用,唯一能用的就是靠嘴、靠腦子,吃演講這碗飯了。
上帝關上了所有的門,卻竟然給你留了一扇窗!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不?
這時候你痛哭流涕,開始感謝命運居然給你留了一張能說話的嘴和健全的頭腦,并且因為沒手沒腳,你反而能少做其他很多事(比如做家務、打游戲等等),你只需要專心做好演講這一件事就行。
難道命運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嗎?
你看,只要換個思路命運突然就從惡魔變成了天使、成了我們的朋友,是上帝派來成就我們的。
這兩種思維的底層邏輯就是從原因論到目的論的轉換。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這就是我們面對同樣的命運,卻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的根本原因。
所以,把命運當成朋友,用好資源,用到極致,主動式人生,降維打擊,我們就能享受多維度的幸福。
命運困住我們的枷鎖主要有四種:低維困局高維迷局,自囚和它囚的困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被命運的枷鎖困住、扼住咽喉,這些都需要我們來認識它們并一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