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稻盛和夫在他的《干法》一書中,把人分為三類:第一類叫自燃型人(自己就會好好干),第二類叫可燃型(你引導他,他會好好干),第三種叫不燃型(你再怎么勸他,他還是得干且干)。
這讓我一下想到了自己,這一路走來。
也不禁想問,如果你還是職場新人,如果你工資也不高,你會做什么類型的人呢?
1.
記得是第二天要第一次在走廊里給客戶演示我們的產品。之前還沒來得急系統的測試一遍,好不容易裝上的產品出現了問題,要再拆開檢查和修改。
記憶最深的是到了凌晨一點多,昏昏欲睡之間,我和我的同事L,看到領導Y在做線,我們湊過去想讓領導Y休息一會,自己來做線。把線放進線皮子,用斜口鉗壓緊,再把它牢牢插進端子里就完成了,然而這時候的我倆都還沒能力做線,導線比較細,線皮子也很小,拿在手里怎么也不聽使喚,一用力總把線剪斷了,最后也只能領導Y忍著困意來完成。
我當時心里特別埋怨自己,恨自己這么沒用,連這點活也干不了,就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做一個有用的人。
更狠狠地在心里告訴自己,你現在幫不上忙我可以不怪你,但如果一年以后你仍然能力有限,我絕對無法原諒你。
2.
因為要趕項目進度,我從五一開始就間接性晚上加班和周末加班,后來變成每天晚上加班和周末兩天都加班。
當我又一次去行政那邊借鑰匙,周末加班用的時候,一個同事很詫異地問我,你加班多久了?很久了。你不累嗎?有點累。那你為什么要加班?
只是因為趕進度嗎?我想不是。
我只是固執的想要把盡可能多的時間用來學習知識,獲取技能,積累經驗,得到認可。
我很慶幸自己被安排在這個項目里,因為慶幸,所以珍惜,因為珍惜,所以顯得彌足珍貴。
我查資料,寫代碼,調試產品。在工作過程中有一言難盡的艱辛,有不知道功能該如何實現的惆悵,有測試不通過時的挫敗感,有又出問題了的郁悶和壓力,也有克服了困難后的如釋重負,更有看到產品轉起來后的興奮不已。
而最常出現的情況是,出現了Bug,這時難免感到沮喪,然而還是更加堅定地告訴自己一定要把這個Bug調出來。這種強烈的愿望似乎就進入到了潛意識中,使我在走路時,吃飯時,洗漱時,睡覺醒來時,甚至上廁所時,頭腦里靈光一閃,想到了好辦法。
我想困難艱苦一定是成長中的必修課,當我克服了種種困難的時候,一定是已經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蛻變。
3.
我的工資低。比跟我一塊畢業的同學們都低。
因為工資低,我不太愿意和我的同學們談論這件事,因為底氣不足。
因為工資低,我也怕跟一些朋友們出去吃飯,因為不想聽到誰直接來一句,你咋還不跳槽啊。
年輕的時候,我們有的是時間,可是我們的時間不值錢。正因為這時候年輕,我可以不怪自己時間不值錢,可如果年長的時候,仍然時間不值錢,我還能淡定的原諒自己嗎?
因此,我更加用力的去工作,我想趁著我還年輕,我還初入職場,領導還會包容我的這也不會那也不會,還愿意教我,指點我,培養我,我要盡可能去抓緊時間抓住機會儲蓄能量,武裝自己。
沒錯,我確實有點累,可哪里會有能夠輕易到達的遠方呢?
如果你想要詩和遠方,不如先做好眼前的茍且吧。如果你認真對待了眼前的茍且,你想要的詩和遠方還會遠嗎?
遠方,從做一個自燃型的人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