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七仙女下凡》、《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方的《海的女兒》、《灰姑娘》,這些美好的愛情故事陪伴我們長大,從小我們每個人心中都種下了向往美好愛情的種子。東方人是被月老用紅線牽著找到自己美好的愛情;西方人呢,每個男人都要在世間找到自己遺失的那條肋骨,從此后成為完整的個人。然后神仙眷侶,牽手相伴,歲月靜好,如此,愛情是一種狀態,擁有美好的愛情,人生就可以得以圓滿。
然而呢?現實生活中呢,越來越高的離婚率、越來越多的婚內欺騙與背叛讓許多人開始不相信愛情。他們說自己被愛情蒙蔽了雙眼,似乎愛情是個騙子。于是金錢和愛情劃上了等號,有姑娘寧愿在寶馬車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車上笑。是愛情錯了?還是我們把愛情理解錯了呢?
斯科特.匹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描述了不同的愛情觀:愛情是一個人愿意為了另一個人的成長而延伸自我;愛情不是名詞,不是狀態;愛情是動詞,是倆人之間的互動。
在說明白愛情是什么之前,先讓我們糾正幾個錯誤的概念,搞明白愛情不是什么。
????????????????????????????????? 壹:愛情不是感覺
我們經常在電影電視中,看到男女主人公的擦肩、回眸,然后一見鐘情,似乎這就是愛情。但其實每個人一生中這種怦然心動的時刻不止一次,或許因為某個人的一句話柔軟了你的內心,或許因為一個人的外表喚起了你美好的向往,甚至有可能因為一個人的字跡而心生好感。如果將每一次心動都幻化成愛情,則我們人生的能量是不夠用的。就像臺灣知名演員寇世勛有兩個妻子,他深有感觸地說,如果有重選一次的機會,他不會娶兩個妻子。那些擁有情人的官員也是疲于奔命,段義和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 貳:? 愛情不是依賴。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我朋友的父母,倆人是大學同學,她的父親是上海人,母親是山東人。我同學說:她的父親細膩、體貼,從她記事起,家務活都是由父親來承包的;她自己也是斷奶后由奶奶帶到了上海長大的,因為她媽媽說小孩子吵得她夜里睡不好覺。她這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媽媽,朋友結婚時,還不到60歲的年紀,但我們看到的是一幅病態的模樣,在女兒的婚禮上全程懶洋洋地靠在丈夫肩頭。對丈夫的依賴,使她放棄了成長,于是幾十年下來,她變成了這幅摸樣。
??????????????????????? 叁:愛情不是自我犧牲
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愿意為了讓她或她高興而做任何事情,但千萬記住: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都需要不斷成長。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的父親,對妻子無微不至的照顧,看似是對妻子的愛,其實是斬斷了他的妻子成長的翅膀,幾十年的婚姻生活,使她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依賴和自我犧牲往往是互為因果的,披著愛情的外衣,看似美好,實則是個人成長的大忌,也是愛情消亡的罪魁禍首。因為更多的情況下,一方不斷的索取,不斷升級,一方不堪重負,最后逃之夭夭,這樣的例子現實中比比皆是。還記得章小蕙嗎?不斷地買買買,最終導致鐘鎮濤的破產,倆人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感覺、依賴和自我犧牲都是單方面的體會和行為,而愛情一定是雙方的互動,那我們來看看愛情到底是什么呢?
?????????????????????????????????????????? 肆:愛情是承諾
每個人在面對外部世界的時候,都或多或少戴著一幅假面具,這樣他或她才會覺得安全。而相愛的兩個人其實是放棄了部分安全感的,因為他們見到了彼此最多的弱點。所以我們才說愛情需要勇氣,愛情包含風險。當兩個人決定相愛的時候,也就是彼此承諾要包容各自的缺點,并在將來的日子里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一個人放棄的那部分安全感通過另一個人的承諾得到補償,彼此的承諾越堅定、越鄭重,愛情的安全感越強,則愛情越穩固。當你把愛情承諾給一個人的時候,意味著你要遵守承諾,人生路上再次怦然心動的時后,你會做好自律,不會進一步采取行動。
?????????????????????????????????? 伍: 愛情是奉獻
耳邊響起了劉德華的《回家真好》,“你為我把飯燒,我為你打掃”這就是愛情。愛情是互相成全,彼此奉獻。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會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他/她身上,你會花時間陪伴他/她、傾聽他/她;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看到他/她做錯事的時候,不會聽之任之,而是會極力說服;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會讓他/她更加獨立,讓他/她成為更美好的自己。
愛情是一場兩個人的修行,不善下廚的男人,遇見樂于做飯的女人;出門就迷路的女人,遇見的是方向感特好的男人。愛情是否美好,全看個人的經營能力。當一個人說你桌子好亂,你說謝謝你包容我的亂,對方會在有空時幫你把桌子收拾干凈;當一個人說想吃稻香園的糕點時,回到家看到桌子上正擺著稻香園。就是在這樣的熙來攘往中,行色匆匆的人生顯出亮麗的色彩,雞毛蒜皮的日子開出了鮮花,這就是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