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到底要不要懂技術,一直是產品圈爭論不休的議題。有的人認為產品經理不需要懂技術,我只需要理解業務,保證最后的產品效果可以實現即可,過多的糾結于技術會限制產品的創新。有的人認為產品經理是非常需要懂技術的,懂技術能更好地與開發好好溝通,防忽悠,防挖坑,防踩坑。
以自己不算長的職業生涯來看,我見過不是很懂技術也能做出好產品,和開發溝通良好的產品經理,也見過懂技術,能站在開發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產品經理。不過,對于大部分產品經理來說,我們可能不具備前一種產品經理的天賦和思維能力,懂一些技術有備無患。
我會長期整理,產品經理需要了解的計算機常識和技術,以及自己的理解,希望對剛入行和工作沒幾年的產品經理有幫助,如有偏頗和錯漏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一、計算機是什么?
計算機為計算而生,世界上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于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美國國防部用于進行彈道計算,而后逐漸發展為擁有信息采集、數據存儲計算、通信、人工智能、多媒體功能的智能電子設備。
計算機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
超級計算機是指能完成大型復雜運算的計算機,主要用于軍事、能源、航空領域。
網絡計算機包括服務器、工作站、集線器、交換機等,主要用于網絡服務
工業控制計算機是指對機電設備進行檢查和控制的計算機
個人計算機即我們使用的臺式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等
嵌入式計算機是指一般指非 pc 系統,有計算機功能但又不稱之為計算機的設備或器材,比如機頂盒,空調、醫療儀器等都使用了嵌入式系統。
產品經理每天都在寫需求,提需求,與各種程序去打交道,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計算機背后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二、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計算機由硬件和軟件構成。
1、硬件
硬件是指構成計算機的物理部件(實體部件),由運算器(負責計算)、控制器(類似大腦中樞系統,負責協調)、存儲器、輸入設備(鍵盤、鼠標等)、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五大部件組成,運算器和控制器構成了CPU,CPU是一臺計算機核心的靈魂,計算機好不好,就看CPU的性能好不好。CPU+內存+硬盤+光驅+電源+其他輸入輸出控制器和接口,就是我們說的主機,又稱作內設,剩下的輸入輸出設備和外存儲器即計算機的外設。
2、軟件
軟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的計算機數據和指令的集合。一般來講軟件被劃分為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和介于這兩者之間的中間件。
系統軟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統、語言編譯程序、數據庫管理系統。
應用軟件是指計算機用戶為某一特定應用而開發的軟件,如辦公軟件,photoshop等
中間件比較復雜,想了解中間件可以看這篇文章,講的很透徹:
http://kb.cnblogs.com/page/196448/
3、計算機如何工作?
上文講到,控制器的功能類似于大腦的中樞系統,計算機的所有部件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和協調下運行的:
第一步,通過輸入設備,將原始數據和執行程序輸入并以二進制的形式存儲在內部存儲器或外部存儲器
第二步,控制器是對輸入的指令進行分析,并且根據指令向存儲器和運算器發出存儲、取數和運算命令
第三步,運算器根據控制器的命令,將運算的結果存儲在存儲器上
第四步,輸出設備輸出運算結果
這就是計算機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我個人覺得了解到這個層次基本足夠,如果想深入了解,安利一個課程:http://www.21edu8.com/pcnet/pcother/52657/,課程很長,看完之后應該可以全面、深入掌握計算機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設計方法。
下一章和大家聊一聊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