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宗教是在沒有目的的基礎上虛構出一個目的,哲學懷疑,科學來解釋、分析。而藝術卻可以做哲學、宗教和科學不能做的事----那就是浪。藝術家可以有自己的目的,自己研究自己的方法,最后自己進行解釋。而這個浪并不是說隨意的遵循自我的內心,而是先受到了哲學、宗教的熏陶,肚子里裝滿了貨,這時候再出來浪,這才是藝術家。這一段是這一講中我認為最重要的部分,用自己的理解寫出來的。再看見這段文字之前,我從未把藝術家和宗教、哲學聯系到一起。因為印象中他們實在大相徑庭,宗教和哲學有自己的規則,一筆一畫都透露著嚴謹,而藝術是自由的。讀圣經之前對宗教不排斥也不接受,潛意識總覺得宗教是不理智,不科學的。現在覺得是自己井底之蛙,那些信仰之中其實真的講的是做一個人的底線,一個模范,無論現實不現實有沒有人能做到,其實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剛讀到木心先生說的這段話的時候覺得很難理解,再讀的時候認為,其實哲學和宗教是先正其身,然后再去有所為。
? ? ? ? ?印度史詩有《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這兩部。奇這兩部史詩在世上并不像希臘神話那般著名,但在本國內也是老少皆知。《摩訶婆羅多》中的那位把自己的拇指獻給老師的孩子,我很痛心。一是感慨那時候的人感情真摯,讓人感動,二是覺得這種不被智慧所支配的情感讓人覺得可怕,終其一生都要為之付出代價,太可惜。《羅摩銜那》中哥哥讓賢弟弟,弟弟跪求哥哥復出,這是好人與好人之間的戲劇性,弟弟回城后把哥哥的金鞋放在王座上,自己坐在側面,什么樣的感情能做出來這等令人驚嘆的事。木心先生的比喻是——簡直浪漫主義,唯美主義,象征主義,理想主義都有了。從前是不愛印度的影視和文學,但是前一段時間看了印度的電影《摔跤吧,爸爸》是一部良心之作,影響最深的一部場景,是大女兒離開爸爸去了國家體育的最高學府,學習了國家教練的新技術,第一次回家時和爸爸摔了一跤產生分歧,走的時候爸爸站在二樓的陽臺久久不能移開目光。現在看來兩部史詩以及這部電影如此感人,也許正是印度的宗教藝術文化得以熏陶的結果。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