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第三目,通篇的內容圍繞著:標題和內容。
首先,老師布置作文之前,問了大家什么情況下才會寫作文,有的同學說為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有的說是傳播消息,有的說是親友間互相通信等等。這些都是大家寫作的原因,也就是說作文并非子虛烏有,而是生活中的一項工具技能,就像工作勞動吃飯一樣,是生活的其中一部分。
回答完了這個問題,接下來老師就跟大家講解了標題和內容,標題和內容是融為一體的,有了內容自然地就會有標題,標題是內容的提煉。當然,寫作有不同的模式,有的是規定了標題,根據標題的含義寫內容,例如<秦始皇論>,這種題目比較刻板。還有一種是雖然規定了題目,但是題目是開放性的,根據大家的生活經驗不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不同的內容,例如<新秋景色>,大家可以依據自己的所見所聞來寫,不必拘泥于內容。
規定了題目讓大家來寫,這是個不得已的訓練方法,等到大家把作文這件事混入到生活中,有需要的時候能夠運用自如,不管什么題目,一看都能自由變通,都有話說,也寫得通順了,這個強制訓練的目的也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