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史鐵生的“相遇”,或許是偶然或許是必然。我更相信后者。
? 在高中,有一篇課文叫做《合歡樹》,那是我讀的最為認真的一片課文,很巧合,在讀到那篇課文,被里面生死之別,那毫不張揚的母愛,感動的一塌糊涂的時候,我正在和母親冷戰。然后,與母親似乎是最后一場的冷戰,在我滿眼還沁著史鐵生的眼淚的時候結束了。心中一股沖動,一股感動,一股愛,推著我到了母親面前。那個時候,似乎我才慢慢一點點理解母親。
? 后來,我去找史鐵生的其他文章,于是找到了《我與地壇》。那本書,讓我看到了淚,看到了生命的真諦,看到了堅強,讓我一點點看到了不一樣的史鐵生。
? 讀著《我與地壇》的時候,已近高考,我滿是煩悶,滿肚的苦水壓抑著我。我差點就要放棄,可如史鐵生所說,“‘兒子’想使母親驕傲,這是再真實不過的事情了。”我不想讓母親失望,至少不能讓他看到一個不聽話的女兒。抱著這一點愿望,我堅持著。
? 在不久后又一次與母親的相遇中,我放棄的心消失的徹徹底底。高考那段日子,學校假期卡的很緊。周末僅有的兩個小時,我那兒都不想去,也不想吃飯,呆呆的在學校毫無目的的瞎轉著。抬頭間不經意就發現了母親,母親額頭都是汗水,家離學校很遠,我沒想到她會來我學校。母親,拿起手中的飯盒,晃了晃。坐在我旁邊的時候,母親說話小心翼翼,言語甚微。我又想到了,史鐵生筆下那個毫不張揚的母親,那個讓史鐵生滿是回憶,滿是悔意的母親。
? “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高考時的母親應該比我更累吧!
? 估計之前的我就像剛剛殘疾的史鐵生一樣,史鐵生自己看著那些地壇邊的麻雀,看過那個漂亮但是不幸的姑娘,看過那對老夫婦,看過那個癡呆的七八歲男孩.......他當時以為,只有那些東西陪著他,只有他一個人靜靜的看過這些東西,其實啊!他那個毫不張揚的母親,那個自己患將死著重病卻擔心著兒子的母親,那個一直想喊兒子去看看海邊菊花,卻只是想給兒子散散心的母親,她一直都在史鐵生的背后,為史鐵生承擔著更重的磨難。他只想他兒子好。
? 我呢,高考的時候,以為苦的只是我一人,我在獨自背這莫名的壓力,天天做著無窮無盡的作業,天天挑燈夜戰。我的母親其實應該比我更苦吧!想起她在我吃飯時的謹言謹行,我就應該想到,他應該恨不得替我背負這壓力,他應該也會如我一樣半夜被高考驚醒。
? “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高考時的母親應該比我更累吧!
? 后來,史鐵生在我的生命中一次次幫助著我。無論是我困頓,是我迷茫,是我想要放棄一切,還是我不忍離別的時候。或許因為,我讀懂了他,或許是因為他本來就懂我們。正如史鐵生聊地壇一樣,“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不管我是否失魂落魄,至少,他為我準備好了一切,一切精神上我所欠缺的。
? ?離別他的時候,我想著,史鐵生說的,“時間不早了可我一刻刻也不想離開你,一刻也不想離開你可時間畢竟是不早了。”“命運面前,我們休倫公道。”
? 所以,到現在為止,我不會迷茫,不會放棄,也絕對不允許自己放棄什么,史鐵生已經告訴了我一切,其實看他的人生,我就已經明白了,堅持,珍惜!
? 這就是,我與地壇,我與史鐵生。
? 我也希望,你能有一個陪伴著你,讓你醒悟的史鐵生,有一個讓你休憩的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