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大家紛紛在朋友圈曬電影票馮導的《芳華》一“好看”。我便去看了。
仔細看過一遍嚴歌苓的原著,本身知道電影無法把書中的人物背景、心理、命運、人性剖析出來,但依然對這部電影有所期待。
冗長的軍舞開頭。同舍幾人舌頭何小萍一次小高潮,劉峰戰場失臂大高潮,冗長的男女主人公對話結尾。
何小萍的悲慘童年只是在她給父親寫信中一帶而過。成為“戰地天使”這個盡人皆知的大英雄,馬屁精那段被刪減,因此何小萍從正常變成精神病患者,只用了一個淡入淡出,突然變成精神病,太過唐突。這是個冷熱交替、從期待變徹底失望的大過程,電影帶有批判諷刺官僚社會的部分,永遠都是一帶而過。
尤其是何小萍被欺負的鏡頭,太過平淡。相信我們中大部分人在童年、青少年都曾被惡語中傷,曾被欺辱,何小萍從童年到青少年所受的這一切都輕描淡寫。
劉峰與何小萍交匯的鏡頭少之又少,所以何小萍對劉峰的感情讓熒幕前的觀眾難以領會。而劉峰對何小萍的感情也難以展現,鏡頭細節太少了,原著所剖析的前因后果以及人物性格、心理都非常清晰明了。
整體的故事就是沒有中心、重心,繁冗的青春,平淡無奇的愛情,斷臂的劉峰那種尋死的渴望、劉峰這種好人被集體批評落井下石、何小萍的自卑對世界的失望都無曾展露。且郝舍長和林丁丁的人物軌跡電影里過于簡單,書中的人物命運都對比懸殊、甚是曲折。
喜歡《芳華》因為作者嚴歌苓對“好人”命運的解讀、社會的現狀、人性的善惡剖析的很細致。并且我個人喜好那個年代的東西,尤其是純潔的愛情。我所在的放映廳,百分之八十都是花甲老年人。
大概馮導還是希望把青春的美好展現給大家,所以把幾個貌美女演員的音容笑貌、身材、舞蹈貫穿始終,而不是將“一記觸摸”作為整個故事的中心。
(原著中關于女主人公精彩的片段有:何小曼與父親短暫的相處,何小曼的黑毛衣,何小曼與母親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