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微
上海,一座看似喧囂,卻又靜謐的不夜城。然而喧囂是我們的,靜謐是它自己的。
一直對上海都有一種奇特的念想,總覺得,遲早我會去見他一面的。而我記憶中的上海,應當是像《夜上海》里面唱的那樣:
“華燈起 車聲響 歌舞升平
只見她 笑臉迎 誰知她內心苦悶
夜生活 都為了 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曉色朦朧 轉眼醒 大家歸去
心靈兒隨著轉動的車輪
換一換 新天地 別有一個新環境
回味著 夜生活 如夢初醒
回味著 夜生活 如夢初醒”
那年暑假,終于熬過了磨人的高考。成績不太理想,但喜歡的學校,喜歡的專業,喜歡的城市,三者總得占一個。上海,便成了志愿表上最牽動我心的兩個字。
于是,我便孤身踏上了開往上海的車。第一次出遠門,自重慶開往上海,18小時臥鋪。記得那天夜里的火車,格外的安靜,只有鐵軌咔噠咔嗒地響著,和售賣食物的叔叔推著車來來回回吆喝著。耳機里唱著不知名的樂曲,我卻久久靜不下心來。
上海的節奏確實太快了,除了每隔幾分鐘就呼嘯而來揚長而去的地鐵,上下地鐵里的人們也是步履匆匆,如果我們的腳步不快一點再快一點,怎么也趕不上那些步伐。地鐵里也是極為安靜的,除了偶爾有幾個電話里談著公事的男子。
伊說那地鐵圖就是一張蜘蛛網,初看時,紅的綠的,黃的紫的,根本不知道那代表著什么。若不是科技發達,手機地圖告訴我們要乘坐幾號地鐵,在哪里轉車,往什么方向乘,在什么路下,從幾號出口出去,我們根本就是在一個巨大的迷宮里,不知道身在何處,也不知道要去往哪里。
初到上海的時候,心里是有些失望的。不就是一堆普通的高樓嗎,哪兒有照片上看的那么美。日照下的東方明珠,也似乎真的少了許多韻味。也就是幾座普通建筑,似乎并沒什么特別。可毋庸置疑的是,夜晚的上海和白天,真的大不相同。華燈初上,好像,一切都換了副模樣,樓已不是那棟樓了,塔也不是那個塔了。人們都在這里沉醉,歌,酒,夜,總能有魔力讓人癡迷。
上海的小資情調卻是很多城市所比不了的。坐在一家文藝的餐館小店里,看著周圍一個個化著精致妝容的女人,她們舉杯談笑,都是那么優雅而不失禮節。可能,你隔壁桌的短發女子是某個老總,你正瞥見的某個男生拿著不知道幾位數的薪資。她們說,在這里,坐地鐵很容易偶遇明星。你也還真信了。
走在這樣陌生的街頭,越發覺得自己渺小,小到自卑不敢抬頭。這個城市真的太大了,人也太多了。只有你偏居一隅,站不穩腳跟。
路人總是那么行色匆匆,似乎多停留一分鐘,都會浪費掉一樣。也只有我,一步一步慢慢走,骨子里就透著那種本身就不屬于這里的氣息。
學校靠海,偶爾會約幾個好友騎車穿街繞巷到海邊看一場日出,但更多時候,只能去看日落。因為日出太早了,總是趕不上……好吧,其實只是我們太懶了,在床上起不來。來自新疆的室友第一天在東經121°的上海被窗外刺來的陽光驚醒,便道:“天啊,怎么5點過就天亮了”。
按學校食堂的用餐時間,晚飯通常是下午5點左右。然而我們這群夜貓子熬到23點是常有的事,六個小時時間早已餓的不行。于是半夜十一點常翻身下床:“我們點外賣吧…”
已經在這里待了一年,慢慢開始習慣凌晨五點過的陽光,和各種各樣的甜食,以及深夜的外賣。然而我想,我還是沒有走進它。畢竟在學校的溫室里,少了許多接觸它的機會,接觸的也只是表面而已。就像我此刻體會不到,那些深夜在上海街頭仰望星辰的靈魂究竟是多么地純粹和憂傷一樣。
也只是想寫寫你而已。盡管,我此刻并沒有真正看清你,也并不懂你。甚至,我想我可能還是會離開,早晚,會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