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簡書寫的第一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下,一名普通上班族是怎么變身為一名創業者的。
此刻的我正在辦公室里對著電腦,窗外馬路對面,就是燈火通明的阿里巴巴西溪園區。而一個月前的現在,我應該已在家吃過晚飯,打開手機玩起王者榮耀,或是正陪著領導,醉醺醺的與客戶觥籌交錯。
不妨也分享下我的情況吧。研究生畢業后,在家鄉移動公司工作五年,工作上領導器重,同事間相處融洽,收入也足以在當地衣食無憂;家中孩子兩周歲,最喜歡跟爸爸一起玩,每天下班一開門就能聽到他奶聲奶氣的喊爸爸。
一切看來都很順心,并沒有迫切需要改變的地方,我想,如果沒有出來創業,也許可以用童話里的一句話概括余生——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的吧。
這時候也許有人會說,這種三十幾歲就這么死了,等到八十多歲再埋的生活,有什么意義呢?或者人生在于一博,應該追求夏花般絢爛的生命……諸如此類雞湯滿滿的說辭,我其實并不敢茍同。
首先在我看來,奮斗這個詞,并不是創業者所特有的。只要有奮斗精神,在任何崗位上,都可以通過努力體現自己的價值。就拿我之前的工作來說,工作職責是負責一個鎮的移動業務發展,那么,多跑幾個客戶,做好客戶服務,引入一些新業務,用新技術幫客戶解決一些問題,甚至多喝幾場酒等,都是一種奮斗。
其次,從奮斗的回報來說,創業并不是回報率最高的方式。你也許會抱怨,在公司里做了很多事取得了很多成績,但并沒有相應的收獲。但須知,在這個世界上,并沒有付出跟回報一定能成正比的工作。在公司,你的努力即使短時間內沒有產生直接效果,但一定是你職場資本的積累,但創業呢,據說99%的互聯網創業公司都活不過A輪,而這些倒下的創業者的付出又何以為報?
所以,我寫這篇文章并不想用心靈雞湯鼓動大家出來創業。我知道這篇文章的讀者,一定有許多是對創業心有所動的上班族,所以更要真心奉勸一句,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
那言歸正傳,我為何自己卻要出來創業呢?我是在深思熟慮之后才說服自己的,而堅定這個決心的關鍵,是從三個方面重新審視了自己。大家也可以來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確定要不要出來創業。
第一問,在你心中,創業要做的事情,真的有與眾不同的價值嗎?
好像還沒有介紹過我們創業要做的項目。簡單來說,我們要做的,是希望將游戲化的理念引入教學,創造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提升傳統學校的課堂效果,讓學生能夠更快樂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之前在移動的工作雖然也有價值,但我個人并不是不可替代的;而這次創業要做的,即使全世界并不是只有我們在做,但沒有兩家解決方案一模一樣的創業公司吧。所以,我們是不可取代的。前路有很多,也許只有一條能通向新的世界,而我們腳下這條,只有我們在走。能夠去開拓人類已知世界的邊疆,就是我們對自己工作價值的認可。
第二問,創業這件事,是否符合你的所知所求?
我一直認為世界上沒有什么鐵飯碗,自己的能力才是唯一的鐵飯碗;我一直認為人生就是一場旅行,這一生的經歷,遠比眼前的得失重要;我一直認為整個通信行業在轉型,公司也應該轉型,但大企業要轉型不易,最好的方法就是能由企業中優秀的個人,以小團隊的方式開拓創新……我所有的認知和追求,都告訴我應該出來創業,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嘗試一下呢?陽明先生說知行合一,就是行動要跟上自己的認知,不然的話,懂再多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
第三問,你對于家庭責任的認識,是否支持你出來創業?
很多人說,作為一個成熟的人,在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之后,所做的決定應該考慮到家庭了。沒有錯,但我覺得,因此我才更應該出來闖闖,因為我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個榜樣。我一直認為孩子應該大膽走出去,去認識這個世界,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但言傳不如身教,如果我自己都不敢去做,那蒼白的語言又有什么說服力呢?更何況,這是一條我沒有走過的路,我并不知道這條路通向哪里,也不知道沿途有什么在等著我們。將來我兒子需要我給予幫助的時候,我一定會無能為力。所以,不妨自己先去摸索下。以后陪伴的時間少了,就用陪伴的質量來彌補吧!
在想清楚這三個問題后,我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個待了五年的地方,投身到一份不可知的事業中。到現在雖然只有兩周,但我每天都能遇到新的問題,需要學習新的技能去解決,也會認識很多不同的人,獲得新的認識。不虛度光陰,我想就是對生命最高的敬意吧。至于我們的創業是否能成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會全力以赴去對待。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們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給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