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了解邢臺市縣鄉村黨員干部的家庭家教家風情況,擬對您進行訪談,請您就下面的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請結合您自身家庭,談談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認識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第一所也是永遠走不出的最原生態的學校。在這個學校里,課本就是父母長輩,講義就是歷代積淀的家風,家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精神層面的教育。
良好的家風家教是家庭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淀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財富。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在培養時代新人、弘揚優良家風、加強基層社會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匯聚億萬家庭奮斗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具有重要意義。
二、在您的家庭中,你認為誰對你的影響最大,他(他)是如何對你的思想或行為產生影響的?
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感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我們家是一個典型的工農家庭,我兄弟二人,父親在北京一家工廠做工,母親在農村務農。父母都沒有文化,經過解放后的掃盲才認識了幾個字。用嚴格意義或者說“教科書”似的家風家教來衡量,或許他們是不合格的,因為他們說不出也不可能說出什么艱深的理論,所以從來沒有提起過我們的家風家訓是什么,更沒有概括出幾句高大上的經典語句來。但是他們卻用自己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的身教影響著我們,“教育”著我們,使我們兄弟二人不論在什么崗位都獲得了有意義、有尊嚴的生活。譬如他們通過真心實意,無微不至的孝敬爺爺奶奶,使我們明白了孝道;他們對子女的嚴管厚愛,使我們懂得了為人之道;他們夫妻恩愛,互敬互諒,從小到大我從沒有見到過父母吵架互罵,更不用說互毆。他們從不互相欺瞞,也從未有過互相猜疑。他們不是沒有不同意見,有意見都是講在當面,在他們之間時時都有非常友好的交流氣氛,他們從來都是以理服人,但又從不得理不饒人,由此我們學到了夫道婦道。他們和睦鄰里,誰家有事,有請必到,不清也到,鄰里之間、家庭之間有個小矛盾,都請他們去勸解。母親去世,鄉親們自發高抬靈柩為她送行,在我們村享受這樣高規格禮遇的,實屬罕見,由此使我領悟了和睦友鄰的道理。還有對為人忠厚,做人誠實的堅守,“犯法的不做,有毒的不吃”的自律,等等。據此判斷他們切切實實的傳導了醇厚良好的家風,他們的家教是合格的、成功的。
三、從您的家庭來看,你認為在家庭家教家風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需要改善?
家風傳承,不過是兩個字,一個是“傳”,一個是“承”。“傳”,的關鍵以身作則。說教式的“傳”,肯定得不到有實效的“承”,因為基因突變不是常態,潛移默化才是常理。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并且身教當先,這是父母傳承良好家風最成功的做法,也是良好家風得以承續的必要保證。
不足之處就是缺乏總結提升,缺乏認真細致的理性研究。
四、您本人是如何影響家庭其他成員的?
與父輩對晚輩的家教靠純粹身教不同,我嘗試著兩個途徑,即身教和言教。畢竟我的文化水平優于父輩,理應比父輩有所進步。我的想法是既要通過以身作則讓家人們能依靠直覺感性知道怎么做,并且還要從理性的角度有時有度地對他們說出為什么這么做的道理。
五、就您認識和了解的其他黨員干部看,你認為黨員干部家教家風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兩面性、選擇性家教值得注意。譬如對待正在上學的子女,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有強烈的望子成龍的愿望,希望并鼓勵或要求自己的孩子認真學習,能成為學霸似的學生,將來成為有用之才。這是正面引導、是良好家教。但是一遇到能投機、能用權解決問題的時候,一般自己會首先投降,起碼會想著給子女留條后路,讓他們好省點勁。還有對自己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子女,俗稱“官二代”,當父母的無不希望他們工作努力,有所作為,這同樣也是良好家教。但一旦聽說子女單位有提拔的機會,有“獲利”的機會,往往又躍躍欲試,想法百計替子女融通。這無疑是在誘導孩子投機鉆營的意識。
更不用說貪官家庭的“窩貪”了。
六、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不廉潔行為你會怎么做?
我一向接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觀點。我以為爾俸爾祿,已經使自己衣食無難了,沒必要法外取利,況且法外取利必毀“長利”,智者不為。我特別贊成咱們編印的《邢臺市紀檢監察干部思想作風建設規范》袖珍手冊中“樹立正確合理的生活目標”那句話。一個人希望自己的收入更豐厚一些,住的房子更寬敞豪華一些,開的車子更高檔一些,官職晉升更快一些,自己的孩子受到的教育更好一些,這些生活目標,雖然想的是有些利己,但絲毫沒有損人,也無違“凈兩心、清四欲”的理念,應該說無可厚非,完全屬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范疇,是正確的生活目標。而對于這個定性目標,關鍵是還要確定一個合乎道理、事理和情理的范圍,即“度”。正如古訓所言要“吃飯穿衣量家當”。這里“合理”太重要了,因為過猶不及,得隴望蜀何等可怕,貪官們貪得無厭的教訓不可不察。
張范津? 2021年11月1日23:14:17(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