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S商學院的第一課《當我們在談新媒體寫作時,我們到底在學什么》,思考良久,網絡便捷社會,寫作是有效的輸出和表達自己的方式,如果把你的觀點和態度當成商品來販賣,如何獲得高轉發量和認同感就成了商品的口碑和效應。如若把文中的金句當成是商品的使用價值,把曬點看做是價值屬性,也未嘗不可。
在《年輕人,你為什么不加班》中頻頻爆出的金句,讓人醍醐灌頂,銘記于心。從文章結構來說,并未使用小標題格式,金句的使用作為上一論點的總結或者下一論點的概括,清晰明了的劃分了文章的結構。金句的具體使用方法及文章思維有以下幾個特點:
1、金句作為開篇
觀點擲地有聲,開篇從作者自身出發,從職場入手,看文的都是職場年輕人,以受眾心理為切入點,開文即切中要害,觀點清晰,態度明確。結尾處再次申明觀點,首尾呼應。
2、抓住讀者心理,以用戶思維帶入
(1)反面論證,提出“如果不加班可以干什么?”
以數字增加說服力、和可信度,告知讀者,即便不加班也無法享受高質量高品質的生活,戳中“享受”的假象及痛點,引起共鳴。
(2)深度剖析用戶心理,“平衡生活和工作”的理由和借口,以回報率和投資率的分論點,談論職場競爭力和青春等高關注度話題,以經濟狀況的現實問題“打擊”讀者,從邏輯入手,肯定詞語的運用,加大觀點輸出,引起讀者反思。
一篇好文引起讀者共鳴后,引發大量的轉發,獲得認同感,便轉化為讀者的觀點輸出,這就是“曬點”
1、抓住讀者心理,他們給自己打上了“努力,勵志” 的標簽,抓住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2、努力便會成為有“價值”的人,抓住讀者想要獲得價值認同感的心理。
3、自媒體制造出美好假象,勵志文、雞湯文的轉發,制造了“我逼格高,我與眾不同”的立場
我可能寫不出這樣的文章,但是這篇文章就是我的觀點,我的態度,我展示給你看,我要加班,我要奮斗,我要美好未來,每一聲都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讀者吸收作者的觀點,輸出到自媒體,完成了觀點轉化。
作為一篇爆文,文章的寫作思維也值得分析,開篇首先提出觀點,從幾個分論點以用戶思維論證,結構清晰,得到讀者認可。其中數字舉證,反面論證的方法用的得心應手,值得深入研究和學習。
成功的原因可以分析,明確的態度無法復制,你能學習的是套路,模仿不了的是大腦,你可以是加班的年輕人,卻不一定能成為有態度的職場人。
你找到自己欠缺什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