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總結:
1.你在未來某一天成功后,一定會感謝當年苦逼加班的自己。
? 2.不加班的青春,其實挺沒意思的
3.花了三小時因買到了便宜三百塊的貨而高興——你的時間是有多不值錢。
4.你的旅游是有多廉價,你折騰自己也就罷了,要是帶上父母或者愛人出游呢,多沒面子呀。
5.吃再多的飯,也吃不出年入百萬;唱再多的歌,也唱不出一個美好未來
6.如果年輕人或者職場新人真的聽了這種雞湯,那么恭喜,你成功把自己打造成為了一個未來的平庸者。
7.你的一生,只有這幾年,是自己身體和精力最旺盛的時候;
8什么讓你增值最快,那就是一份有前途的好工作呀。其它都是浪費。
9.人家都已經成功過然后失敗了,你還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到底誰的人生更精彩?而其實更殘酷的現實是,這個邏輯本身是錯誤的:一個人不是年齡越大,成功的概率越高;相反,年齡越大,成功的概率更低。
10加班只是階段性延后幸福感,而不加班是無限期延后幸福感好么。
11.加班是階段性延后幸福,加班是對青春的最好投資,加班是自我壓榨,沒錯,但是——只有自我壓榨,才有可能撕裂般成長;而成長帶給你的快樂,才是最高級的快樂。不加班的青春,你說有什么意思!老板都還在加班,你憑什么下班!
以上是本篇文章打動我的金句,通俗易懂、詼諧又不乏調皮的向讀者闡述著:年輕人,你要加班的核心觀點。頻率不可謂不高,達到了拇指翻屏,屏屏都有的密度。單獨閱讀這些金句發現彼此之間也有內在的邏輯,從拋出論點、引發提問、舉例論證、復盤轉折、再次引發提問,升華論點,可謂是環環緊扣、步步逼近,隨時吸引著讀者的目光,引導讀者讀下去。
要分析本文曬點,先從其產品定位開始。
Spenser是職場類、個人成長類賬號中的佼佼者,深諳傳播之道。其目標人群是職場青年人、年輕人、剛脫離學校入職社會的大學生。他們擁有著此年齡階段賦予地迷茫、困惑、浮躁、叛逆和不知所措,個人能力和物質財富的倒錯,尋求改變卻又無能無力的尷尬。Spenser很好的抓住了這些特點,并逐個放大,制造痛點,自然能引發讀者共鳴,為其指點迷津。
回歸本文,加班是很多職場新人的常態,而加班得來的只是鼓勵卻不見獎勵更是很多加班狗的真實寫照,在頻繁的加班中迷失自我、懷疑人生、甚至跳槽的大有人在,可以說已經形成了普遍認知。
“年輕人”、“為什么不”、“加班”三個詞精準地選中了受眾、顛覆了認知、戳中了痛點。加上標題形式采取疑問句,很好地激起了用戶的好奇心,誘惑點擊。僅僅從標題一欄,四大技巧就讓spenser就做的足夠新奇和誘惑,路人點擊也就不足為奇了。
“你在未來某一天成功后,一定會感謝當年苦逼加班的自己”。文章開頭直接亮明觀點,打開天窗說亮話,直抒胸臆,文調通俗、詼諧符合碎片化閱讀下的吸睛和輕閱讀體驗。將成功和加班畫上聯系,仿佛在暗示讀者,你加的班是對自我能力和價值的儲蓄,時機到了,終有井噴的一天。同時也給予讀者期望和預期,可以說這個開頭,很spenser .
接下來的舉例論證從我們日常生活進行,如果我們不加班可能把時間花在逛街、旅游、吃飯。但spenser又抓住了人性的弱點,將這些東西和自我價值的體現掛上聯系,你朋友圈曬的美食、旅游、衣服只不過是你討價還價的廉價產品,短期來看,仿佛你曬出了自己的優越、品味,但從長遠來看卻毀掉了你的價值,趨利避害的本能讓我們對此認同,引發共鳴。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努力奮斗的時間更是極其有限。Spenser抓住了年輕人渴望成功的特點告訴我們,在最值得奮斗的年齡你要加班,謝絕無謂的社交,因為你的價值決定你的社交圈層決定了你的財富。
通篇來講,spenser都緊抓人性的弱點,剖析人性,同時又給予讀者希望和方法,讓身處迷津的我們不再迷茫,如此說來你有不轉的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