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好的教育是一定是從寶寶接觸這個世界就讓寶寶開始適應這個社會,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引導寶寶。
想要更高質量的陪伴,就需要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寶寶,本人從事嬰幼兒行業多年,見過很多寶寶,但是歸根究底要從科學的角度,理性對待寶寶的發展。
首先我們先從認識寶寶的能區開始理解,嬰幼兒智能發展的能區一共有五個方面,簡稱:五大能區
包括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能力、語言能力、情緒和社會行為能力這五大方面。這五大方面的均衡發展可以說是嬰兒智能發展的基礎,為嬰幼兒日后智商、情商、體能方面的發展都是必要基礎作用。
1.大運動
大運動主要指頭頸部、軀干和四肢幅度較大的動作,比如抬頭、翻身、坐、爬、站、走、跳、獨腳站、上下樓梯、四肢活動和姿勢反應、軀體平衡等各種運動能力。嬰幼兒動作的發展與心理的發展有密切關系,早期動作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標志著心理發展的水平,同時動作的發展可以促進整個心理的發展。
2.精細動作
精細動作主要是指手的動作,以及隨之而來的手眼配合能力。比如抓握、搖動、耙弄、拇食指對捏、握筆亂畫、搭積木、穿扣眼、模仿畫豎道、折紙、用筷子、畫人像等。這些動作為書寫、繪畫和勞作的技巧和技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精細動作的發展和嬰幼兒整個神經、心理的發展也是密切相關的。從某個角度說,大運動和精細動作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行為成熟的程序,是從大運動和精細動作的逐步成熟開始的。
3.認知能力
適應能力主要指嬰幼兒對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如對物體和環境的精細感覺,解決實際問題時運用運動器官的能力,對外界不同情景建立新的調節能力等等。由此可見,適應能力是在視覺、聽覺、大運動和精細動作發展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綜合判斷能力,通過它可直接觀察出嬰幼兒的智慧。比如聽聲音有反應和找到聲源,玩具失落后會找,積木從一只手換到另一只手,伸手拿遠處的玩具,有意識的搖鈴,積木對敲,從杯子中取出物或尋找盒內東西,蓋瓶子蓋,積木搭高和搭橋,能一頁一頁的翻書,知道主要的顏色和簡單的數目,能理解各種簡單的幾何圖形,用拼板拼出圓形、方形、橢圓形和長方形,能指點出畫的物體少畫了什么等等。
4.語言能力
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活動。比如,孩子彼此之間交談,聽音樂、歌曲,讀故事、歌謠,寫字、畫圖畫等,這些聽、說、讀、寫都是不同形式的語言活動,語言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促進孩子間的交往。擴大知識面,而且可以調節自身的心理活動,使自己的行動有一定的目的和方向,同時還可促進孩子認識能力的發展。語言可以幫助兒童記憶,可以促進兒童思維,還可以增強兒童的想象。總之,言語活動可以促進兒童心理活動的迅速發展。
5.社會行為
社交行為是指孩子對現實社會文化的個人反應。其行為模式也是由內在成長因素所決定的,有一定的發展程序。孩子大小便的控制是適應外界要求所形成的,但是最終能否控制,還得取決于神經功能的成熟程度。
社交行為主要指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① 社會交往能力。如逗引時有反應,見人會笑,能認識親人,認生,懂得家長的面部表情等等。
② 生活自理能力。如開口表達個人要求,穿衣服時知道配合,會脫襪子,會穿鞋,會扣扣子和解扣子,會穿上衣等。
③ 適應外界要求的能力。如會控制大小便,有簡單的是非觀念,見食物興奮,能自己吃餅干等等。
④ 懂得社會常識。如懂得常見物和人的名稱,會說常見物的用途,懂得桌子等用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認識各種顏色等等
以后我還將不定期發布一些嬰幼兒教育相關的知識或者信息,結合自己的一些實際經驗,希望對所有的寶媽寶爸們有所幫助!